第四十一章 徐陳朱意(1 / 1)

泰昌大明 魔法龜Revo 3375 字 11個月前

在西廠執行局第一執行大隊拿著駕帖按圖索驥的同時。臨近會極門的內閣值房裡,正在召開一場內閣擴大會議。   因為皇帝的到來,所以方從哲很自覺地把值房的主位讓了出來。不過朱常洛坐慣了朱由校手工製作的木質人體工學椅,非常嫌棄首輔大人的椅子。就算王安去給他找了兩個軟墊,他也還是覺得不得勁兒。   “真不知道你是怎麼熬過來的。”朱常洛拍了拍椅子的扶手,又看了一眼快70歲的內閣首輔。   “皇上~~~”方從哲感動了。他還以為朱常洛是在體恤他多年支撐內閣的勞苦。   要知道,萬歷末期的內閣首輔真不是一般人能乾下來的。   除了在關涉帝位的戰事上有些小小的瑕疵,萬歷皇帝可以說是“三不政策”的完美執行者。差不多從萬歷十五年開始,朱翊鈞就一直保持著“有事不管”、“缺官不補”、“上疏不回”的狀態。   方從哲想撂挑子不乾了,於是朱翊鈞就在“三不政策”之外又補上“辭官不允”這第四條。就跟熬老頭熬上癮了似的。不過結果倒是挺歐亨利式的。老頭沒走,皇帝自己倒是先駕崩了。   朱常洛被方從哲嚇了一跳:嘶!一張椅子有必要這麼激動嗎?馬上快70的人了,突然掉眼淚乾嘛,雞皮疙瘩都起來了。要不讓朱由校給他也做一張椅子......算了,他拿到之後多半會供起來。   韓爌雖是東林黨人,但也沒有因為方從哲是浙黨領袖,就忘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他從懷裡掏出一塊方巾,準備遞給方閣老擦擦眼睛。但方巾剛遞出去,韓爌的手就像觸電一樣縮了回去。   葉向高眼尖,一眼就看出這是從教坊司下屬的醉香樓裡帶出來的。他眼神戲謔、嘴角微揚,繃得很辛苦。   劉一燝見此情景眉頭一皺。他空了喜歡讀書,狎妓聽曲兒也多是應酬。但很巧或著說很不巧的是,韓爌收醉香樓舞女方巾的那頓酒,他也去了。不僅如此,劉一燝還在裡邊兒即興賦詩,夾槍帶棒地諷刺了方從哲一番。說方首輔年邁昏聵,不如盡早退位。   坐得較遠的刑部尚書黃克纘眼角抽動,他沒太搞明白這幾個大學士在乾嘛。一個比一個表情豐富。   朱常洛和韓爌幾乎是對坐著的,因此他也看見了那塊方巾。他本來沒覺得有什麼不對。但韓爌極度反常的動作卻讓他心下起疑。   你沒看見方大爺都伸手去接了嗎?逗人家玩兒呢?朱常洛心想。   算了,還是當沒看見吧。“方卿,主持......”   朱常洛的聲音不大,這讓“方卿”這個兩個字的發音有些模糊,聽起來就像是“方巾”。這讓本就有些做賊心虛的韓爌以為皇上在點他。“臣有罪!”   “啊?”朱常洛和其他沒注意到這邊的人都懵了。   不過他的思緒轉得極快,隻幾息就明白了這是怎麼一回事。   “看方閣老感慨至此還不主動出來主持會議,你當然有罪!”朱常洛用重音強調了“閣老”二字。   在這個年代,狎妓不過是文人墨客豐富業餘生活而進行的一種娛樂活動,根本不算事。但在皇上召開內閣會議的時候表現出來,就是你的不對了。   這件事可大可小,如果捅出去了,韓爌被反東林黨的言官們參到辭官都不是沒可能。   韓爌何等玲瓏,怎麼會聽不出其中的弦外之音。皇上確實目光如炬,但並不打算追究。他抹了一把頭上的冷汗,輕出一口氣,先是保持跪姿向皇上拜了一拜,然後站起身朝方從哲拱手,說道:“今日就由我代為主持吧。”說完,他又朝次輔葉向高供手。   葉向高很配合地咳了兩聲,又指指自己的喉嚨,微笑著擺出請的手勢。   得到首輔與次輔的默認之後,韓爌開門見山地說道:“今日議西緝事廠重開之事。”   “朕先說兩句吧。”韓爌本來打算讓早朝時大放異彩的徐禮部先發言,但皇上既然先聲奪人,韓主持也沒有辦法。   “西緝事廠開不開的問題不用議了。內閣讓傅櫆來給朕添堵之後,居然建議朕讓司禮監去查東廠。這不開玩笑嗎?司禮監是文職機構,怎麼查?你們難道想讓王安去抓人嗎?”朱常洛厚著臉皮責備內閣。   方從哲本來還感慨萬千呢,頗有些忘年神交、老遇明君之感。但聽到皇上說這種話,他的眼睛瞬間就直了:唉?不是!這不是您讓我在朝會上提出來的嗎?您要是覺得不對,麵聖的時候為什麼不說啊?   不過內閣裡心思最活泛的劉一燝算是看明白了。皇上這是既想開西廠,又想讓內閣背鍋啊。不知為什麼,劉一燝竟意外地有點兒同情方老頭兒。   首輔大人,這口鍋就由你替大家好好背著吧。劉一燝的同情來得快,去得更快。   見沒人發表反對意見,朱常洛點點頭繼續說:“西廠的班子已經搭起來了,沒從錦衣衛調人,人員都是從禦馬監禁軍裡出來的。內閣還有意見嗎?”   方從哲還能說什麼。他隻能長嘆一口氣,答道:“皇上聖明!”   “很好。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徐光啟,徐卿!”叫到徐光啟的時候,朱常洛裝模作樣地握起拳捶了一下桌子。   “臣在!”徐光啟非常配合地露出惶恐的神色。   “既然你說西廠不事巡查緝捕、不事肅反清叛,專事緝貪查漏。那你倒是給朕和在坐的大人們說說,這個‘專’字該怎麼寫呢?”朱常洛鬆拳翻指,擺出一個不是很禮貌的請姿。   在場的人聽見皇上的語氣,無不為徐光啟捏一把冷汗。他這個建議要是說不允當,很容易被扣上“試圖讓外廷插手內廷”的帽子。   “臣鬥膽!”徐光啟行禮後開始闡述自己的想法:“臣以為,西廠應專事對東廠及錦衣衛的監察行動。”   “說清楚點兒。”   “錦衣衛巡查緝捕、東廠肅反清叛。大明不需要一個新的機構來重復同樣的工作。但在巡查緝捕、肅反清叛的過程中,難免出現假借天威,以權謀私的行為。而這種行為將不可避免地致使內帑之財入小人之手,聖德天顏遭無妄之虧。”簡單闡述後,徐光啟舉例道:   “比如,東廠之所以能搞出‘貪帑勒索’的驚天大案,就是因為內廷缺少一個監察機構。外廷尚有都察院,但內廷卻什麼都沒有。縱使龍目如炬,洞穿黑夜,亦不如晨陽驅霧,明裡看花。”   徐光啟的意思很明確,大明有錦衣衛和東廠就已經夠用了。同時,錦衣衛和東廠好雖好,但沒個東西罩在他們頭上,就很容易狐假虎威、肆無忌憚。他們這樣乾既損害皇上您的錢包,又讓您在天下人麵前丟臉。所以最好找個什麼東西罩在他們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