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陽城位於大夏王朝北端邊疆,有著承擔抵禦草原蠻族入侵的職責,屬於邊防重鎮之一。 此地在大夏朝前也曾是征戰不休的兵家重地,西依懸甕山、東臨汾河地帶據險築城,城墻高3.9丈,有城樓4座,角樓4座,輩樓37座,官翅敵樓1座,東南城墻上還有八角魁星圖1座,由豆青色砂巖石條組成,內填夯土外包青磚,外圍有護城河環繞,形成了一個完備的軍事防禦係統。因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成了四王女分封的代國都城,沿用舊名晉陽。 賴於四王女執政勤勉,給予百姓休養生息,同時還減免了不少苛捐雜稅,城內百姓安居樂業,難得呈現一片祥和之態。 晉陽城最中央地段乃是四王女的王宮,內墻和護城墻類似,由豆青色砂巖石條組成,內填夯土外包青磚製成,並無多餘裝飾和色彩塗抹,乍一看甚至有些灰撲撲的,顯得頗為樸素。 與其說是王宮,不如說是一個巨大的官衙,來來往往俱是小吏和佐官,手中文書成摞,腳步匆匆,隨時隨地能看到有人在交談國事。或許是臨近年節,不少地方都派遣小吏帶著奏章前來,將地方衙門搞不定的事件匯報上來。 最裡麵一處偏殿,案牘上堆著高高一遝子奏章,一道嬌小人影坐在中間垂眉低目,時不時揮筆寫著什麼,從案牘上蠟燭燃燒高度來看,這樣的辦公已經持續了很久。 “國相大人。” “張老,您來了。” 隨著門口衛兵問候的聲音,大殿門口出現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他身著寬袖窄腰黑色官服,頭戴進賢冠,腰間佩戴青綬銀龜印,正是代國的國相張昌。 “老師,您來了。” 坐在案牘前的四王女聽聞動靜站起身來,恭恭敬敬的上前要攙扶張昌,卻被後者婉拒。 “殿下,臣雖年老,可身骨強健,無須他人攙扶。”張昌看著眼前嬌俏可人卻神情威嚴的少女,輕嘆道:“倒是殿下頗有些不愛惜自己的身體,老臣常勸殿下莫要久坐,您緣何又通宵達旦的批改奏章呢?” “老師,孤尚且年輕,還熬得住,不妨事。”四王女楊珩擺手,並不願在這個話題多聊,“老師此來,可是有難事需要孤做抉擇?” “沒錯,有一個麻煩來了。”張昌將袖子裡的奏章遞給四王女,“這是羅華縣新任縣長李晉仁的奏章,他到任後發現了前任縣長草芥人命,還勾結城內大戶盜賣官糧,因此將其收監大牢,請求您做裁決。” 張昌說話時都覺得有些魔幻,他是兩朝老臣了,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可剛一上任就把前任縣長抓起來的狠人還是頭一次見到。 “李晉仁?莫非是趙宿舉薦的那個?”四王女很快從記憶中搜尋出了李晉仁的出身和派係,頓時臉色有些不愉。 她十歲前往封國,童年記憶中對於皇宮內那些捧高踩低的太監們沒有一點好印象,相反因為非嫡出的身份和母妃不受寵的原因,在宮裡生活慣來是小心翼翼,即便如此也常常被人無端克扣用度。 如今聽聞李晉仁乃是投靠閹黨做的縣長,天然對他的印象就差了幾分。 “難不成是打擊報復?孤聽徐功曹說前任縣長吳亮做事還算勤勉,莫不成是栽樁嫁禍嗎?” 不是四王女惡意揣測,實在是閹黨中人的做事都有些拿不上臺麵,她在京城時,這些狗屁倒灶事情真的沒少聽說。 “回殿下,依老臣所看,奏章裡麵人證物證俱全,卷宗記載的斷案邏輯自洽,不像是栽贓。” 張昌搖頭,否決了四王女的猜測,他抬眼看著楊珩,臉上多了幾分鄭重。“老臣更在意的是後麵那一件事情,倘若盜賣官糧屬實,今年羅華縣冬日必然要餓殍遍地,怕是會發生一些不忍言之事吶。” “哦?盜賣官糧?可曾派人去核實了?”四王女臉上多了一抹殺氣,“若是核實情況,老師不必奏請,直接將吳亮和相關人員全部賜死,抄沒家產即可。” 她最恨的就是殘害百姓的官員,更何況還盜賣官倉,無論是何人做下此等惡事,也不管他有何靠山,全都難逃一死。 “已經派人去了羅華縣,再有一旬日就有消息傳來。”張昌點點頭,繼續道:“老臣認為李晉仁並非愚鈍之輩,不敢撒這彌天大謊,羅華縣內官倉恐怕沒有一點糧食了。 老臣懇請殿下可以調遣糧草運送到羅華縣,命縣長抓緊賑濟百姓,為百姓留一線生機。” 李晉仁的第二封奏章還沒有送到,但張昌已經憑借老辣眼界預算到了羅華縣接下來麵臨的問題,並且著手去解決,這份未雨綢繆的本事和心憂百姓的情操著實令人欽佩,也難怪能讓堂堂四王女楊珩執弟子禮儀去尊重。 “依老師考慮,應該調遣多少糧草?”四王女揉了揉疲憊的眉心,強打起精神問道。 “羅華縣有近兩萬百姓,按照以往的卷宗匯報,老臣估計至少要3000石糧食方可滿足一縣官吏和百姓所需。” 張昌不假思索的回道。 僅從一些過往文字記載就能推測出羅華縣實際所需的糧草,真可謂是能臣乾吏的典範。 “3000石麼,今年各地的結餘糧草都也不多,兩個校尉部的糧食還沒送過去呢。” 四王女嘆了口氣,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精致眉眼籠罩著一層憂色。 代國地處苦寒北方邊疆,還要負擔邊軍糧草供應,饒是她盡力節儉,整個封國還是需要精打細算的過日子。 “殿下,這不是您的錯,您已經做的夠多了,不可苛責太過。” 張昌真心實意的拱手勸道,“我依稀記得您剛就國最開始的光景,百姓麵有菜色,經濟蕭條不堪,道路邊經常有盜匪出現。國家入不敷出,時常需要和朝堂申請援助,每年消耗在這裡的糧食不計其數。 正是在您的治理下,短短五年時間,代國漸漸有了起色,百姓家中有了餘糧,商販市場興起,做賊的百姓越來越少,甚至已經可以自己供養不依賴朝堂支援,這是何等功績,您又何必妄自菲薄呢?” 平心而論,在來到代國之前,張昌從未見過有這樣的統治者,貴為天潢貴胄,皇子龍孫,竟不喜奢華鋪張,不愛個人享受,一心一意撲在國事上,甚至還以師禮去拜自己,請教治國之道和富民之法。 四王女穿在身上的是漿洗多次的普通衣服,三餐隻要夠吃就好,從不奢侈挑剔。王宮多餘地方全部拿出來給官吏辦公,自家隻有幾座偏殿,還不許點太多蠟燭,倡導節儉之風。 更可貴的是她對於百姓有著一顆仁善之心,逐步廢除多項苛捐雜稅,大大減輕百姓的負擔,還取消了很多致人死地的刑罰,讓那些獲罪百姓同樣有重新改變的機會。 如此仁王簡直前所未有,張昌甚至有時候常常嘆息,為什麼四王女就不是皇後嫡出呢?還是個女兒身。 真是造化弄人吶!
第三十六章:晉陽城(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