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元神之說,傷魄之說(1 / 1)

也許很多人會說這是迷信,不能相信,這個世界上也有很多科學解釋不了的現象,古代中國人們最為關心的,除了自己的活著時候要好好的,同樣,也關心人死後的問題,傳說商朝人好鬼神,最為主流的占卜是將龜甲打磨拋光之後,由祭祀投入紫荊木點燃的火焰之中,以龜甲之上的裂痕來判斷吉兇,並以吉兇來判斷接下來人們該怎樣行事,而這裡所占卜出的結果,就是上天和鬼神們所給人的答案,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一類的占卜之術逐漸的失傳變為了其他形式,到了漢朝時,帝王獨尊儒術,聖人孔子不說鬼神,此時,對於鬼神的解釋之權落到了道家的手中,道家以老子學說,結合陰陽五行,乾坤八卦思想,再加上古人對於天地自然的觀測與想象,這才衍生出了三魂七魄的觀念,至於三魂七魄,如何用科學去解釋,這個可以說,在這一時期,肯定是無解,至於未來,那就交給未來去解釋。   對於古書中記載,任何一種學說,都是幾百上千年,無數人的努力構架充實,使其豐滿的存在著,我們現代人盡可能地去實踐補充,去偽存真,就像這次失魂落魄的事情,長生第一次遇到,帶給他的是震撼,中華文化五千年,浩瀚如海,自己看到的僅僅是九牛一毛。   《說文解字》:“天神,引出萬物者也,從示申。“示是“天垂象,見吉兇,所以示人也。從二三垂,日月星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示,神事也。凡示之屬皆從示。《人身通考·神》中說:“神者,陰陽合德之靈也。惟神之義有二,分言之,則陽神曰魂,陰神曰魄,以及意智思慮之類皆神也。“又說:“蓋神之為德,如光明爽朗,聰慧靈通之類皆是也。魂之為言,如夢寐恍惚,變幻遊行之境是也。神藏於心,故心靜則神清。魂隨乎神,故神昏則魂蕩。“   葛洪在《抱樸子》中說:“人無賢愚,皆知己身有魂魄,魂魄分去則人病,盡去則人死。“,而詳細記載的道書《雲笈七簽》雲:“夫人有三魂,一名胎光,一名爽靈,一名幽精。”七魄是:屍狗、伏矢、雀陰、吞賊、非毒、除穢、臭肺,皆身中之濁鬼也”。其魂有三,一為天魂,二為地魂,三為命魂。也有人稱之為“主魂、覺魂、生魂”或“元神、陽神、陰神”或“天魂、識魂、人魂”等。七魄其魄有七,一魄天沖,二魄靈慧,三魄為氣,四魄為力,五魄中樞,六魄為精,七魄為英。在道家係統之中,三魂是陽之所屬,相對應的七魄則是陰所在,七魄各自負責人們喜、怒、哀、懼、愛、惡、欲七種主要的情緒,傳說在平日裡,都是由三魂來掌控七魄,致使這七個魄不敢為非作歹使人沉浸於情欲之中,但當三魂收到嚴重打擊而衰弱之時,三魂無力掌控七魄,人們就會陷入無法控製的狂喜、憤怒或憂思的情緒之中難以自拔。   傷魂之最,莫過於情緒和情感刺激。《靈樞·本神》曰:“肝悲哀動中則傷魂,魂傷則狂,妄不精,不精則不正,當人陰縮而攣筋,兩脅骨不舉,毛悴色夭,死於秋。“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有“邪哭使魂魄不安者,魂魄妄行,陰氣衰者為癲,陽氣衰者為狂“之說。養魂之法全在養心,“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護心之法要培養堅強的意誌,端正生命為貴的價值觀。還要增強心包的功能,使心安而不懼。已經失魂者,古有招魂的儀式法術,現代人很少知道、相信。中醫使用艾灸神闕,針刺神門、人中等辦法快速回神。   傷魄之最,莫過於縱欲無度。《靈樞·本神》又曰:“喜樂無極則傷魄。“養魄之道全在調息,魄藏肺中,有意識地掌握呼吸方法,調節呼吸的節奏,有利於安撫將養魄。   因此,在道教看來,修身先要修心,修心方能以三魂約束七魄,不使自己在情欲之中迷失,從而達到控製自己的目的,七魄是天地之間的物質所凝聚的精華,所以,在人去世之後,七魄會隨著肉體的消散重歸於天地之間,或化為山川鳥木,或化為蟲足鼠肝,直到新的肉體重新被孕育,他們又會在新的肉體之中形成新的七魄,但七魄散去的時間往往以七為單位,因此,民間在有人去世之後,每隔七天,就會舉行一次祭祀儀式,這種儀式從頭七開始,到末七結束,從頭到尾一共七七四十九天,這種儀式有兩個目的,其一是安慰逝去之人將要散去的七魄,其二則是緬懷已經逝去之人的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