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城”秩序。 其實也就是粗暴地拚合戰前秩序和廢土秩序,形成的一種相對穩定的秩序。 這種秩序依舊以個體的存續、種族的延續為主要目的,但因其時代關係,並不能對其進行評判、否定。 因為,強大、量多、繁衍速度快的變異生物始終是人們的大敵,甚至是一種天敵。 即使眾生都是大一統意識的一部分,但智慧不高的生物在麵對星神之外的存在時,並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不過,影響也並非完全沒有,新生的變異生物中開始出現能夠被人們馴服的個體。 “五城”秩序初立之後不久,“青門”應運而生。 這是一個信仰青星星神的教派。 雖說人人都信奉星神,但並非所有人都是“青門”的成員。 因為人是個體,人之間存在差別、善惡,所以為保證信仰的純潔、神聖,加入“青門”需要經歷一番考驗。 說來可笑的是,引導“青門”誕生的並非是感情豐富的生物人,而是舊智能聯合的領袖,現“新式城”智能聯合會議議員之一的【玖】。 智能人比起生物人更加信仰星神. 因為星神在審判日讓他們堅定了自我認知,感受到了活著。 在“青門”教派擴散之際,五城之間開始嘗試達成一定的合作,它們在模仿戰前的秩序。 青星雖然偶有星神“王青詩”吞食星體,使得驚駭景象、動靜屢現,但文明的重啟並未受此影響,正在堅定前行。 尤其是自星神“授格”起,全人類開悟,整個人類的知識水平都得到顯著上升,文明的重啟變得更加快速。 五城中,本就身為戰前科學家的那一批人,他們得到的知識僅次於王青詩選擇的特殊人才。 他們先是瘋狂贊美星神,然後欣喜若狂地展開各項研究,既為科學獻身,也為文明的重啟獻力。 與此同時,王青詩還在五座城市的掌權者中,各尋一人賜予了一枚含有從“升格”所得所有知識的芯片。 看著憑空出現在眼前的芯片,他們心生明悟。 【授格芯片,提前為人類打開高格科技生活的鑰匙。】 隨後,他們明白了星神第二句啟示的含義。 AI確實是文明發展的工具。 借助AI的能力建設科技造物,處在衰弱的文明將提前踏上“升格”的道路。 因此,AI的大量建造,已經不可避免。 但AI的增多,代表著將覺醒更多的智能人。 四城為確保生物人的主導地位,很快便與“新式城”展開了“AI總數製約條例”、“智能人各城權益”等數場會議。 對此,王青詩選擇了放任。 他不會偏袒任何一方,隻會引領前行的道路,然後靜待平衡與秩序的重新孕育。 當然,如果五城一直爭執不休、內鬥不斷的話,他也絕不會繼續寬容。 畢竟,青星現在是他的身體,人類是他的子民,眾生是他的眷屬。 他有權也有責進行乾涉。 …… 在青星內部形勢因為“授格”而變得驚濤駭浪之際,王青詩開始著手對青星表麵進行防禦部署。 他不可能棄高格科技而不用,偏要等人來部署星球防禦。 姑且不提等人發展起來需要多長時間。 以他星球級的意識,再以大一統意識為輔助,完全可以理解大部分的高格科技,直接就能依靠星能建設科技造物。 哪怕已經近兩百天都沒有其他枝世界文明趕來,但王青詩並沒有因此放鬆警惕。 如果說,最開始他隻是擔憂“藍調”或其他枝世界接收信息趕來,那麼現在他可以百分百確定某種危險正在前來。 在他意識蛻變後,大一統意識產生了變化。 變化後的大一統意識在深層意識的運用層麵上得到了顯著提升,冥冥之中已經在向他發出預警。 一定要做足準備! 一定要盡早的離開這裡! 所以,他打算盡全力部署防禦。 星能通過王青詩的控製,從暗位流入太空,並向特定的物質演化。 一點點銀灰色金屬表殼在太空中析出,從其橫截麵可以看到繁瑣的電子線路。 隨著各個部位不斷析出,一個個完整的裝置懸浮在太空。 它們整體扁平,表麵遍布淡藍色的紋路,如同一塊塊三階魔方。 在王青詩動用全力控製的情況下,半個小時後,三百二十個構造精細的“三階魔方”整齊的排布在青星之外。 “偏折共鳴樞”,這是王青詩給它們取的名稱。 其作用包括抵禦能量型攻擊,搭建臨時屏障。 正當王青詩打算通過繁星能力“空間禦使”改造空間,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將它們藏在青星外麵之時,卻感覺到有些不協調。 此時,他正從太空觀察青星,以確定“偏折共鳴樞”的安置範圍。 但看著紅灰色的青星和銀灰色的“偏折共鳴樞”,他覺得有些不對勁。 這種不對勁轉瞬即逝,王青詩也就沒有繼續在意。 “銀色確實有些顯眼,和青星不太配,那就換個色吧。” “偏折共鳴樞”的體表變為紅色,然後在重力的牽扯下,被王青詩均勻分布在了青星之外。 反正接下來有改造後的空間結構支撐,他並不打算去刻意尋找軌道安置它們。 在“偏折共鳴樞”分布好後,一座荒土大陸邊緣的底下,紅色光滑曲麵從空間中析出,將殘破的化石、紅黃相間的土壤等擠開,最後形成了三座兩層塔式裝置。 這些是能源裝置“共鳴塔”,內部安置有核反應堆,還能夠轉化地熱、海洋能等能量。 它們對能量進行轉化、儲備,然後傳遞給“偏折共鳴樞”。 雖說王青詩可以依靠星能進行“玄學”充能,但能不消耗星能,也就盡力不消耗星能。 不過,他顯然忽略了一件事,羊毛終究還是出在羊身上。 “共鳴塔”尖端的藍色線路微微閃爍,很久就與“偏折共鳴樞”成功建立起聯係,形成單向的能量流通。 隨後,太空中三百二十處空間發生輕微扭曲、折疊,一個個“偏折共鳴樞”如同被無形大口吞下般,消失在了視線之中。 改造空間外的扭曲漸漸被撫平,它們的尾端被導向青星內部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