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3年前的經歷二(1 / 1)

古鏡迷蹤 鑲黃旗主 1696 字 2024-03-17

李白沿著林間的山道快速地走著,這期間李白看了一下手機發現已經有信號了,雖然僅有一個隔很弱的信號但這在李白看來也是莫大的安慰!最起碼如果出現什麼險情能和外界聯係,想到這裡李白緊張的心態平復了下來。整個林間異常的靜謐偶爾有幾聲不知名的鳥叫,在最後一抹夕陽的餘暉下,李白到了山頂,最起碼李白自己認為已經到了山頂,這是一處平平的崗地,很平,大約有五六百平的樣子,對麵則是一片茂密的樹林,李白大失所望,往回走那是不可能的事。今天晚上直接下山的可能性基本沒有,不妨就地休息明早再尋路下山。天漸漸暗了下來,山間起風了。在原地休息的想法變的有些不切實際,這三月的陜西特別是山裡山風很硬,風刮過林子發出陣陣濤聲,李白決定進林子看看反正天還沒黑透,李白進了林子,和白天見到的樹木有些不同,這裡的樹木都是參天的大樹,很高很粗,這樣就顯得林地非常空曠,給人的感覺是靜謐,鬆濤聲也變的小了起來,就在這時李白感覺這陣陣的鬆濤聲中似乎還夾雜著若隱若無的鈴鐺聲!李白不覺心頭一動。就憑著感覺信步向林間深處走去。沒走多遠林木開始稀疏,前麵豁然開朗,就在眼前赫然出現了一座寺廟一樣的建築,在樹木的掩映下鬥拱飛簷清晰可見,李白心頭一陣激動,在這荒無人煙的地方有座寺廟落腳也是好事!李白不由得加快了腳步。天色雖然稍顯晦暗,但是還可分辨這就是一座寺院!晚風輕拂,樹葉輕輕的搖動發出沙沙的響聲,遠處說不清是哪個簷下的鈴鐸叮叮作響,李白簡直被陶醉了,忘了身在何處!隻見山門的上方一塊匾額稍稍有些傾斜,字跡依稀可辨三個魏碑體的大字:佑國寺!看來這個寺院規模不小!山門的廊廡兩側是天王像,李白順勢踱進院子,庭院很是空曠在落日的餘暉下輪廓顯得很柔和,在院子的左邊,是一座龜馱的一方近兩米左右的石碑,走到近前仔細辨認,隻見石碑的上方是二龍戲珠的模樣,碑麵上刻的居然是草書這是很少見的!草書李白也懂點,開頭的幾個字是“寒雨連江夜入吳------,”這是一首唐代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的唐詩!李白拿出手機拍了幾張照片,轉到背後看沒有任何字跡,正殿就是大雄寶殿,大殿之上的佛祖像滿是灰塵,雖然灰塵很多但是殿內卻很整潔,像是主人經過仔細打掃之後才離開,並且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沒有再回來。出了大殿繼續向後走,是一個三層樓,匾額上書藏經閣,拾級而上,卻見大門緊鎖。李白想明天天亮的時候一定要把藏經閣打開,裡麵應該有好東西。李白越過藏經閣向後走,樹木的掩映下是幾座磚塔。顯然是安葬高僧的墓塔,按理說這個寺廟的規模不應該有塔林,隻有歷史悠久的廟宇才會有塔林,以此來看這座廟是很有年份的。塔林再向後就是玉石欄桿,站在玉石欄桿的邊上能看到夜色中的群山,李白想白天這裡的風景一定很美,而此時李白要思考的是晚上在哪裡過夜。現在天色還不太暗,李白循原路往回走,剛才他走的是中軸線,兩側有一排平房,應該是齋房和禪房,李白挑中間的一間上寫方丈字樣的禪房,雖然上著鎖,李白顧不得那麼多說了一句得罪了,用石頭砸開了門,李白從背包裡拿出手電,見屋內非常整潔,一應生活用品齊全,床邊的八仙桌上放著一對蠟燭還有一盒火柴,李白拿起火柴,居然還能用!蠟燭點燃了,屋內的柔柔的光線讓人覺得很是安靜。李白在床邊靜靜地坐了一會兒,足足走了一天實在是有些累了,就倚在床邊不覺沉沉睡去。這一覺睡得很沉,李白被一陣咚咚聲驚醒,一睜眼,天已經大亮,桌上的蠟燭早已燃盡,床邊的窗臺外蹲著一隻大鳥,正在啄窗戶上的玻璃發出的聲音,李白猛地坐了起來,大鳥嚇了一跳,倏地一聲飛走了。李白起身打量一下這個屋子,挨著床邊的八仙桌子的後麵是個大條案,條案之上供著彌勒的像,緊挨著條案放著一條禪杖,看陳設一定是該寺的主持居所。屋內雖然陳設整齊但是灰塵很厚,應該是許久沒有人了,李白不禁想昨天的那座空無一人的空城和現在身處的空無一人的空寺,人都哪裡去了?是什麼原因讓他們離開了,空城也好空寺也好看狀態絕對不是遇到突發的災難,而是有條不紊的離開了,起碼是主人們認為他們會馬上回來,最後不知道是什麼變故讓他們永遠地離開了,到地是因為什麼?李白帶著疑問出了禪房,他決定先到藏經閣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