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世安一直認為,一個人之所以不能突破自己,是因為沒有遇到給自己致命一擊的對手。 而這個對手,可能是一個人,比如何思賢;也許是一件事,就像這起連環命案。 他相信自己是一個遇強更強的人。 人和事從來都是糾纏在一起的,人做事,事網人。如果有人信誓旦旦地告訴你,他隻對事不對人,或者隻對人不對事,你千萬不要相信;因為對事就是對人,對人也是對事,皆是既對事又對人。 已做了多年宰輔的何思賢自然樹大根深,門生故吏更是枝繁葉茂。 有贊成的,就一定有反對的。 他這些年苦心經營,總算可以與其分庭抗禮;然而想趕走何思賢,目前看來仍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因為年近七十的何思賢,老而彌堅,依然能飯。 鄭世安心靈深處有時候會突然冒出一個一了百了的念頭,如果哪一天剛剛醒來,就聽到何思賢駕鶴西去的消息,對自己來說也同樣是極樂之事。 * 世上真是沒有容易的事啊! 鄭世安這幾天絕對感到頭有點大。 何思賢肯定是通過私自建立的情報組織中的探子,提前偵知孫大海身上的疑點,先是引而不發,接著安排王亦剛和魏武萊搶了位子,最後順理成章推出嫌犯,肥水不流外人田。 套路,全是套路,還挺深。 衙門裡的信息自己能提前得知,何思賢當然也會同時知悉;因此,隻有在地下打磨的、隻忠於自己的私人組織,才是真正的殺手鐧。 看來,該敲打一下自己私人情報組織的頭領了。 * 鄭世安最近收到的消息,仍舊是孫大海沒有招供。 雖說有一些物品可以作為間接證據,不能說憑空抓人,但是打幾板子也屬正常,因為如果再無新的、更直接的證據,王、魏二人就要開枷放入,親眼看著竹籃打水一場空。 因此,王、魏二人就剩下最後一條路可走,威逼疑犯自證其罪,拿到疑犯認罪供狀;這樣一來一目了然,一切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但是瘦小的孫大海苦熬這麼久,這不由得讓鄭世安頗感意外。 難道他真的不是兇手? 他真心希望孫大海根本就不是兇手,而且能撐到最後、拒不招供、走出牢門。 這不僅僅是因為這個結果對他也有利,更是由於他覺得,脆弱的生命有時竟如此強硬,“氣”如其名的孫大海配得上一個好的結局。 那麼這個既能打擊對手何思賢,又能洗白疑犯孫大海的希望,有多大的可能會實現呢?這樣兩難自解、自己和孫大海的願望都能達成的機會是多少呢? 理智告訴他,這也許是萬中無一,甚至是絕無可能。 * 凡事隻想著自己的鄭世安之所以閃現兼顧一下孫大海的想法,是因為他偶爾也會記起,自己冷酷無情的內心也曾經四季如春、一塵不染。 盡管那隻是很久很久的以前了,久得他快要想不起來了。 大概到了最後,氣若遊絲的孫大海會哆哆嗦嗦地簽供畫押,如釋重負的王、魏二人會輕輕鬆鬆地喝酒吃肉。 關進大牢,誰能全身而退?如果不願背黑鍋,不願被冤枉,不願做替罪羔羊;如果不能背叛,不能說出秘密;如果不想嫁禍於人,不想說出別人想讓你說的話;那麼最幸運的事情就是,你被抓的時候身上剛好有一粒吞下立斃的毒藥,還要剛好在用刑前你能把它吃進肚裡。 隻有死人才不懼一切,隻有死人才無法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