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副藥,七兩七錢銀子。相當於李暉兩年半的工資。 怪不得都說“有啥別有病,沒啥別沒錢”,老話誠不欺我。 離開藥堂,娘倆直奔帽兒胡同,這是樹山鎮專門賣肉、魚、蛋、菜的地方。農婦用雞蛋換錢,也來這裡。 攤位不少但種類不多,從頭到尾,肉攤一個,魚攤兩個。 樹山鎮靠近鬆花江,所以魚的價格很公道。但肉價就不行了,一斤五花肉高達百餘文,比現代二師兄最貴的時候還要貴。 難怪古人有“庶人無故不食珍”的說法。 就這價格,一般人還真吃不起。 問過才明白,相較於現代幾個月就能出欄的飼料豬,這裡最快出欄也要三年。 三年喂養的成本不菲,價格自然就貴。 很多網文裡寫豬下水、豬骨頭便宜,跟百餘文錢的五花肉比,的確便宜。可大骨頭剔的狗都不樂意啃,九十文一斤買它,除非腦子有坑。 至於豬下水,來的太晚,早賣光了。 思來想去最後買扇板油,葷油可以炒菜,油梭子能包餡兒,一舉兩得。 想她看過的種田文,女主進城就是買買買。再看她現在,這個買不起,那個不舍得。 果然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 魚攤的柳根子新鮮,這魚不大,十文錢一斤,便宜。回去醬燜或者油炸,都可。 要了三斤,見花鰱也好,一問價格三十文。選條最小、五斤重的,付錢時鐵蛋不乾了,拽住她的衣袖,拚命搖頭。 “娘,有柳根子就夠了,別買花鰱,貴。” 孩子的懂事令她心酸。 李家有錢,可錢都被用來看病吃藥,這些年著實虧了三個孩子。 蹲下與他平視,輕聲哄著: “乖,就這一次。最近你跟你姐、你妹都累壞了,娘給你們補補。與其把錢用來看病吃藥,不如吃些好的強壯身體。” “可是娘……” “小娃娃別可是了,你娘說得對,有看病吃藥的錢,咱吃魚多好。”魚販怕生意黃了,忙幫著勸,“妹子,這魚拿家啥也別放就乾燉,老香了。等第二頓吃再放豆腐、粉條、大白菜。” 程雪笑著數錢付賬,鐵蛋見阻攔無果,隻能接過東西。別看隻有六歲,手勁兒可不小,八斤東西說拎就拎。 “娘,咱找車回家吧。郎中爺爺說娘不能累著。” 鐵蛋時刻把郎中的叮囑記在心頭。他雖然摳,但對母親、對家人,十分大方。 租車旁有兩個賣糖的攤兒,問過價格,隻有南瓜糖便宜。掏錢買了五兩,鐵蛋嘴撅得很高,目測能掛二兩油瓶。 程雪笑著輕戳他額頭。 “你啊,就那麼摳?一點都舍不得?早飯後你就下地跟你姐、你妹收柴,又跟我走了趟鎮上,不餓?” “咋不餓!”鐵蛋咂巴嘴裡的糖,不依說,“餓回家吃飯,坐車很快就能到,沒必要買糖。” “好,下不為例。”程雪說完吃塊糖,不再解釋。 糖不甜,不值這價,但有總比沒有強。 望河村除春耕、秋收那段時間,吃三頓飯,其餘都吃兩頓。她也是擔心這副身體低血糖,所以才買。 二裡地路程,坐車很快。但路況不好,顛的人反胃。 離老遠就看到村頭柳樹下聚了不少村婦,程雪不想惹眼,給車夫添一個銅板,要求從西麵繞著進村。 有錢好辦事,車夫不僅欣然繞路,還幫著把東西搬進屋才走。 程雪進屋看到二丫、四蛋躺炕上睡覺,便把剩的銀子放好,躡手躡腳出來。 屋外,鐵蛋已經叭叭把郎中叮囑的話,跟大丫詳細講了一遍。 “……姐,以後我幫你做事,讓咱娘好好歇著。也別局限於兩個月,就讓娘養到來年開春,養好為止。” 聽聽,這就是她的皮夾克,太抗風了! “閨女,你爹呢?” “爹醒了就出去了,說轉轉,走有一會兒了。娘喝粥,米湯都讓四蛋喝了,老稠了,香。” 程雪接過碗,大丫便開始去一旁乾活。 板油清洗,切塊,點火,下鍋。趁這功夫收拾魚,期間還不忘盯著大鍋。 九歲的年紀放在現代,也就二、三年級的樣子,可此刻彰顯出來的成熟,遠遠超過這個年紀。 程雪心疼,把揣回來的糖包打開,塞一顆進她嘴裡,餘下全部放進碗架子,繼續喝粥。 也沒在外屋多逗留,她實在太累了。進屋上炕、挨兩個孩子躺下,閉眼休息。 迷糊間,鐵蛋刺耳的聲音傳來—— “不行,不許搬,這是我家東西。” “鐵蛋你別找抽,這是你娘允諾族學、給咱李氏孩兒念書的族糧,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讓開。” “旺川伯、慶川伯,就算是我娘答應的,也得等我娘醒了再說吧。”大丫也幫忙攔阻。 李慶川揮手,不耐煩輕斥: “醒了能咋滴,該搬還得搬!趕緊讓開,別礙事。” “哪來的胡子,搬人家糧食還有理了?” 沉穩、磁性的聲音傳來,令屋內著急穿鞋的程雪頓住。這聲音是李暉的,可原主記憶裡的李暉,不會這麼底氣十足的說話。 “暉子你是啥意思?想反悔?” “不能的慶川哥,暉子不是那樣人。人家念書、是童生,一言九鼎。” 李暉瞅著紅臉、白臉打配合的兩個人,“嗬嗬”冷笑。 “別給我戴帽子,受不起。當初交族糧是因為我在族學念書,如今我不念了,我兒子也不念族學,為啥我家還要交族糧?” “這……”李旺川語塞,不知該怎麼接茬。 李慶川不管那個,仗著跟族長一脈,大手一揮—— “你家地多,你不交誰交!再說是你媳婦跟二伯定的,你想反掛?誰不知道你家牝雞司晨,你可別擱這兒裝大尾巴狼了!” 屋內聽聲的程雪,此刻把原主罵個底兒掉。要不是有她縱容,族裡的胃口不會養這麼大。 望河村李氏是大姓,族內設有學堂。李氏一族的孩子念書不需要束脩,隻交族糧。 李暉中童生後就不念族學,族長來家打著“一筆寫不出兩個李”的旗號,原主就傻不拉幾的繼續交糧,而且越交越多,現在每年交三十人份,真是涼燕好聖母!
第三章 庶人無故不食珍(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