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礁一臉無語地看著妹妹:“我怎麼會知道?我連太後是哪一天死的都不記得!” 海棠笑嘻嘻地挽著他的手臂哄他:“哥哥在錦衣衛乾了這麼多年,還跟神鞭張三這種消息靈通的人交好,多少會聽到些風聲吧?你就好好想一想嘛。” 她見海礁皺眉,便又繼續勸說:“這事兒挺重要的。哥哥不是很想搭上陶嶽陶大人嗎?你還指望他能提前發力,阻止孫閣老再風光下去呢。可爺爺和表叔公眼下都是指望周家庇護,才能安然無恙了許多年。如果想跟陶大人拉近關係,咱們就得留心周家的想法,總不能還沒攀上陶大人,就先把周家這個靠山給得罪了吧?可他們兩家要是能和解,聯起手來,又有聖眷又有兵權,就不是孫閣老輕易能對付得了的。而陶大人與周家之間最大的矛盾,估計就在追封陶慧太嬪這件事上了。我當然要打聽清楚,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呀?” 妹妹這話倒是說得有理。 海礁還真的認真回憶了起來。 重生回來之後,他為了自己將來能過好,順利救下恩人,仕途前程還能一帆風順,可沒少回憶上輩子經歷過、聽說過的事,好從中尋找能為自己所用的情報。錦衣衛麾下的那些熟人,自然是他最大的情報來源之一,正有助於他了解未來二十年的官場動向。經過將近一年的回憶與整理,他心裡基本有數了,如今稍一回想,就憶起了曾經經歷過的一件事。 他師父有一回抓住了錦衣衛要的人,帶著他和師兄一塊兒將人押送去了詔獄,恰好在那裡遇上了熟人,便相約一道去附近的酒樓用餐。 那熟人據說是宮裡出來的內監,是刑求高手,在周太後去世前得了恩典被放出皇宮。隻是他孤身一人,無處可去,錦衣衛裡有人知道他的本事,便重金請了他入詔獄坐鎮。 當時是海礁的師兄在雅間裡侍候兩位長輩,海礁站在門邊負責送菜送酒,所以他隻聽到了那位“辛爺爺”與自家師父的部分對話:“……常貴妃看著是個體麵人,紀王也聰明,沒想到常家竟是這等家風,底子果然不乾凈,怪不得太後娘娘生前厭惡他家,總想著要抓他家的把柄,還遷怒到了陶慧太嬪身上。也不知孝明太子之死是否與他家有關係……” 海棠聽得雙眼圓睜:“這句話……是啥意思?常貴妃是誰?紀王是誰?孝明太子又是誰?” 海礁便解釋道:“常貴妃是先帝的貴妃,她生的兒子封了紀王。孝明太子則是周太後的親生兒子,很早就死了。” 先帝末年諸皇子奪嫡,爭鬥得十分激烈。最早死的就是正宮周皇後嫡出的孝明太子。他死之後,呼聲最高的是寵妃常貴妃所生的紀王,但同時還有另一位張德妃所生的安王聖眷在身,其他皇子也時不時有個出彩表現,搏得先帝歡心,很難說哪位皇子更占上風。 德光皇帝那時候隻是個不起眼的皇子,根本就不被有心爭儲的兄弟們放在眼裡。他能勝出,是因為認了嫡母周皇後為母,並在對方支持下立了功勞,才會搶在兄弟們前麵入主東宮。 不久之後先帝就駕崩了,新太子在周太後與周家支持下繼位登基。諸皇子就算原本打算將新太子拉下馬來,也來不及操作,隻能認命。 周太後與常貴妃一向不和,還懷疑她與自己兒子的死有關,堅決反對紀王立儲。可她剛執掌大權,沒來得及抓人審問,常貴妃就乾脆利落地殉了先帝,而且還是當著宗親、百官與誥命們的麵,哭著述說了自己的深情與不舍後,服毒自盡的。周太後不但沒辦法問罪於她,還要為她風光大葬。紀王也因為哭靈時太過悲傷當眾暈了過去,事後大病一場,在公眾麵前贏得了孝順的美名。周太後與新繼位的德光皇帝礙於物議,根本沒辦法對他做什麼。 紀王養病期間很利索地解散了自己的班底,連紀王妃的祖父被新君清洗出朝堂也坐視不理。他不插手朝政,拿著先帝賞賜與常貴妃留下來的大筆財富,安心在王府裡關起門來過小日子,養了一幫清客,每天討論些詩詞歌賦、風花雪月。他如此老實,堪稱宗室典範。皇帝不但不能報復他,逢年過節還要加恩封賞,以示自己的仁愛友悌。 海礁道:“紀王風風光光幾十年,比皇帝老兒還命長呢!常家雖然不得誌,但除了一個能乾的子侄被貶官以外,也沒受什麼大罪,在京中名聲還可以,家底也厚。若不是辛爺爺提起,我還真不知道他家底子不乾凈。也不知他們到底乾了什麼壞事,常貴妃若是真與孝明太子之死有關,就怪不得太後一直怨恨她了。” 海棠問:“可這事兒跟陶慧太嬪有什麼關係?” 海礁回答:“說不上有多深的關係。據說陶慧太嬪死得早,死前不放心身邊的宮人,就把人薦給了常貴妃。這當中有個宮人後來成了常貴妃的心腹,常給她出謀劃策。若說常貴妃害過孝明太子,這宮人有可能就是幫兇。正巧孝明太子前腳死了,後腳這宮人就暴斃,太後疑心她是被滅了口,便遷怒到薦人的陶慧太嬪身上。”這是辛爺爺親口說的話。 但周太後能接受陶慧太嬪的兒子為養子,還把人送上了皇位,估計這遷怒也是有限的。她不能接受皇帝追封生母,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恐怕更多的是為太後之位的尊榮考慮吧? 海棠好奇:“常貴妃殉了先帝,沒辦法回答太後的疑問,那她的宮人呢?太後難道不能審問她們嗎?” 海礁搖頭:“常貴妃死後,她的心腹幾乎都殉主了,太後根本沒處問去。” 太後憋屈,皇帝也很憋屈。太後教養使然,不會報復無辜之人。皇帝隻能拿常家小小出了口氣。 不過常家隻是小角色,關鍵的還是紀王。 德光皇帝拿這個富貴悠閑的兄弟沒辦法,心裡憋屈得久了,也想要報復一把。前些年四皇子自請出繼宗室的時候,他便以紀王無子為由,將兒子過繼給了對方,正好把對方的豐厚身家搶入囊中。 其實紀王不是無子,他隻是沒有嫡子罷了,庶子庶女卻不少。可皇帝非要拿他沒有嫡子為由說事兒,他也無可奈何,隻能歡天喜地地接了四皇子到家中,第二天就上書請封世子了。 海礁告訴妹妹:“就是這個紀王世子,後來總是鬧著要還宗,甚至與孫家勾結在了一起。若非如此,八皇子早就立儲了!如今皇帝老兒膝下就隻有這一個獨苗苗,不立他為儲君,還能立誰?當年是四皇子自個兒鬧著要出繼的,如今又想要回宮做太子了,世上哪有這樣的道理?若不是有他在,孫閣老早就沒了依仗,又怎麼可能再風光十來年?!” 這又是海棠沒想到的了。 她忙問:“這是怎麼回事呀?皇帝兒子那麼少,怎麼還有人鬧著要出繼?這麼‘孝順’的兒子,皇帝沒罰他,竟然還給他找了個有錢的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