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很討厭重復過著每一天,感覺像是沒有期盼,但現在卻覺得是每一刻都不同的永恒當下,隻有無限延長的當下,沒有其他,突然變得有意思起來,讓人倍感珍惜。 《樊登講論語——學而》所寫,暫時的利益隻是僥幸,想長久並且很好地發展,要靠正道。 連吸引力法則也是如此,你可以a在他人身上,以此證明自己有顯化的能力,但長期以往並不是解決的辦法,因為你把希望是寄托在他人身上,而不是放在自己身上。 正如你希望通過他人愛你,對你好,來證明你是值得被愛的。還是希望因為你相信自己,不需要通過他人就已經知道自己值得,而他人被你吸引,忍不住愛你,對你好。 你希望是哪個選擇? 修他人終究不是長久之事。 如果什麼事,都隻能靠毅力做,那就顯得沒意思了,之前我也說過,不要把a當做打卡任務去做。 那麼多技巧,你甚至可以都用一遍,隻因為自己舒服。 今天a了,明天視覺化,後天寫情書,大後天冥想跟高我對話,然後借助水晶,然後對著月亮等等。 開心了給自己寫情書,不開心a一下,想起來視覺化,忘了也沒關係。 都可以,隻要你覺得舒服就可以,固定一種也是找你覺得最舒服,能讓你最相信的方法。 沒有特定的要求你必須什麼時間怎麼做。 一切都在於你。 《向前一步》所寫,向後一步還是向前一步? 前方是你想顯化的目標,向後是你不受3d所擾的接受,修自己是一個蛻變的過程,讓自己全然的相信自己所想的現實,對大部分人來說是困難的。 這也是為什麼好多博主說,顯化是勇敢者的遊戲。 你所有過去形成幾十年的觀念,會不停的拉扯你,你需要不停的打破重建堅信,慢慢脫離小我的掌控。 而在這條路上,因為你以前觀點形成的現有3d鏡相,他人聽到隻會回饋你負麵的答案,會讓你覺得你瘋了、嘲諷你等等,因為那是你的過去形成的。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顯化博主用蝴蝶標識。 顯化不難,修過來也不難,難的是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