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自己,其實更多像是沉睡中的自己,如果沒有那次脫離感,不會有如此感覺,第一次感覺清醒,平日裡似是蒙著什麼,讓大腦舒服而迷蒙著,即使是臨在,也隻是多了份寧靜與平和。 那種感覺像是做著夢,突然醒來,然後重新入夢。 不過隻要有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也許以前也有過,隻是這次發生的比較近,所以印象深刻。 《生命的真相》中,我們無法覺察到自己的沉睡狀態。它會讓我發覺我沒有記得自己,也沒有覺察到自己的沉睡狀態。 當你覺得你已超脫生命,下意識覺得自己高於周圍的一切,顯化對你來說理所當然,你不再抱有感恩之心,因為對你來說顯化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你便會與能量疏離。 而當你隻遵循著小我的欲望,被3d所擾,遵循著小我的本能,那麼你也隻是自己的軀殼。 擁有身體便是為了感受到內心的渴望、對物質欲望。知道自己擁有高級特性,卻不輕視3d給予的能量物質反饋,彼此相結合,才走的長遠,著重一方隻是迷失。 感恩便是為了不迷失。 那麼我是誰? 沉睡的臨在,是一種有意識的放空自己,控製自己思緒讓自己感受當下。 而那種清醒,更像是本質,不用控製,那是全然的身處其中,那是一種意識的本質。 有些像腦袋突然吃了一顆薄荷糖,也有些像突然從夢中驚醒知道自己身處夢中。 知道顯化,覺醒,更像是做著清醒夢,在夢中知道自己在做夢,然後控製自己,以為自己醒來。 相比那時本質中的冷漠,沉睡中的自己內心更加柔軟。 也許這才是需要身軀的原因。 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