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到一句話,如果你想擁有多少錢,你先問問自己值得嗎? 我第一反應是反駁,然後我發現其實這是自我否認的一個點,就是我並不相信自己值得,這也是顯化問題的關鍵,也就是你是否覺得理所當然,所以當外界反饋,讓你反駁,那麼其實這也是你的一個卡點。 通過問題,看見自己的卡點,以此修正自己。 所以遇見問題不可怕,反而是好事,因為這是重新修正自己顯化的關鍵。 比如你想你的sp愛你,你先問問自己值得被對方愛麼?如果有些惱怒,甚至開始找理由,那麼你的問題便顯現出來了,以此修正,更好的顯化。 剛才和老媽去看芭比了,不是說比較適合顯化人麼,但相對來說有一點點效果,但並不多,甚至沒有瞬息全宇宙給的驚喜點多。 芭比總結一下就是沒有什麼能定義你,你可以成為你想成為的一切,無論怎樣,宇宙都會給予支持,隻要你想,而根本的意義在於體驗。 如果當做喜劇片看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