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因為最近病了,整個人有些懶,情緒反而穩定了。 昨天發現了一件特別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我之前在期貨訂的目標價格到了,但之前因為價格波動過大,以及損失厭惡,我就也不相信能到我所設想的價格我就割了,然後沒兩天就到了我想賣的價格,其實和顯化同理不是嗎? 那麼第二天到底是不是第二天? 也就是說,其實我是預知價格,隻是我個人不想等待,想當下就顯化成功。 那麼第二天、第三天讓自己看見,和當天讓自己看見有什麼區別?區別隻是在於當時的當下是看不見我想顯化的果。 不太推薦太傻天書,有些作者的個人情緒在其中,強調不要帶著分別心,卻帶著分別心看待問題,看到對辭職的員工抱怨不滿,辭職員工一堆抱怨的即使有新工作也什麼都做不成,對他感謝的辭職員工去哪裡做新工作都沒問題,我反而樂了,這本書一下就沒有想象中的高大了,相對來說其他的書隻是你通過作者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本身,才是真正的沒有分別之心,而是尋找自我之旅。 當然也許我也帶著分別之心看待這本書,太傻說人不要追求愛人、不要追求財富、不要追求健康、不要追求房子,什麼都不要,我不知道那要追求什麼?活著? 當然我也理解他的意思,內心平靜得到祥和而想做,並沒有想到任何理由,也就是大腦病毒編織的,才是你真正想去做的。 無論過程與結果如何,先去嘗試,結果本身不分好壞,一切皆在你的定義。 無論什麼書對自己有用的留著就好,包括我自己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