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有困難乾部上(1 / 1)

第049章   路順風以為當沈陸軍告訴李愛國,有問題去找他的時候,李愛國會在第一時間找上他,可讓路順風沒有想到的是,李愛國居然連續好幾天沒有找他,甚至是連人影都不見了。   “你們誰看到李老師了?”   “聽說去大隊部了!”   路順風來到大隊部,不過卻晚了一步,因為李愛國跟沈繼武請了一個假,借用了生產隊的自行車,前往縣城了。   沒有辦法,沈家莊生產隊可沒有電話,王集鎮公社倒是有電話,可是卻沒有對付公用的電話,李愛國隻好騎著自行車前往縣城。   李愛國是白毛豬推廣的專家,也是主要負責人之一。   長毛豬長勢快,較傳統的黑毛豬有著絕對的優勢,按照省城大學農學院培育基地得出來的數據,在大約二百二十天,可以長到一百公斤以上。   然而那是在農學院培育基地那種特殊的環境下的養殖結果,不但飼料充足,營養均衡,養殖環境還乾凈衛生。   要知道,那種養豬場采取鋼筋水泥建築,所有地麵做了硬化處理,有雨汙分離的排水係統,有糞便乾濕分離的係統,還有區域溫度控製,說句不好聽的話,在農學院的養殖基地,母豬的住宿條件,比大部分人要好。   換了一般的養豬場,這些環境優勢統統都消失了。   在研究了幾年之後,李愛國等人普遍認為,長白豬在普通環境中至少需要八個月的時間才可以出欄,但問題是,白毛豬的缺點也是不容忽視的,抗病抗害的能力極差,與本土的黑毛豬完全沒有辦法相比。   可以這麼說,本土所產的黑毛豬,已經粗放養殖幾千年了,幾乎不會生病,也不會產生豬瘟,無論是糞池,還是再糟糕的環境,黑毛豬都可以順利成長。   就像普通的黑毛豬,無論是什麼泔水、黴變的紅薯,或者被老鼠啃食汙染的糧食,就算是有輕微農藥殘留,黑毛豬都完全可以用自身免疫能力抵抗。   起初,李愛國見沈家莊養殖場的飼養員直接將散發著惡心氣味,看著漚糟糟的東西,就想著阻止飼養員喂豬,要知道白毛豬的抵抗能力非常差,早期最最容易導致小豬仔死亡的便是腹瀉拉稀。   楊榕瑋為什麼要送五千六百頭小豬,而不是五千頭,因為他們早就算出來過,在四十五天之前,小豬夭折超過百分之十一,後續雖然會好轉,整體死亡率在百分之十二左右,   也就意味著,楊榕瑋其實並不是好心多送了六百頭豬,而是給出了餘量,在他們這些專家看來,養殖場最終能養活五千頭豬出欄,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可問題是,自從這些小豬來到沈家莊養殖場,經過五天的不良適合期,這些小豬開始瘋狂長了,特別是這些看似不起眼,甚至可以說是有些惡心的飼料,居然有如此好的效果,這讓李愛國非常激動。   他雖然找沈陸軍了解生物發酵飼料的情況,可是沈陸軍一直不給他說實情,在他看來,這是沈陸軍為了保護飼料的秘密。   既然你們不願意說,那我說申請儀器,自己分析。   畢竟,現在李愛國手頭上可沒有什麼儀器,甚至連生物發酵飼料隻能依靠帶從連猜帶蒙。   在得知李愛國前往縣城,路順風的心情大好。   事實上,李愛國已經掉到他設計的坑裡了。   路順風為什麼沒有詳細向李愛國解釋生物發酵飼料,就是想用實際行動讓李愛國產出好奇,一旦他好奇,再碰到沈陸軍這個說不出所以然的飼料場負責人,他肯定著急。   隻要看到養殖效果,李愛國隻會向學校申請儀器,隻要申請儀器,那就不可能再讓李愛國一個人在沈家莊生產隊,也就意味著農研所就會慢慢充實起來。   路順風對沈家莊的規劃是非常清晰的,未來瀚海市是因為瀚海集團發展起來的,因為鋼鐵需要大量的運輸能力,瀚海市這才完善了鐵路、公路以及水運交通網絡,因為瀚海集團的職工一度超過整個濱河縣人口的百分之八。   從而拉動了濱河縣城的消費能力,在後世瀚海市人均收入位於全省前三,這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   沈家莊大隊盡可能不去碰重工業,那方麵投資太大,而且還要經過漫長困難時期,發展養殖和種植業,要是以後有條件了,也可以發展加工業和旅遊業。   在後世,瀚海就搞了一個萬畝薰衣草莊園,萬畝油菜地,也搞了一個金色麥浪小麥種植旅遊區,每年能吸引全世界幾十萬遊客,誰能相信?   對於農民來說,麥田有什麼好看的?   可問題是,對於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來說,麥田也好,油菜花也罷,都是他們沒有見過的玩意,其實旅遊的本質就是到別人看膩的地方,看看自己沒有見過的風光和景色。   對於沈家莊而言,脫貧的關鍵就是養殖場。如果養殖本地黑毛豬,問題不大,可是白毛豬卻非常需要獸醫,以及專家。   至於說飼料的配方,路順風還真沒有想著藏著掖著,畢竟這個東西也不是他研發出來的,把這個技術交給農學院,他們在養殖學上的研究肯定能更進一步!   這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路順風現在反而擔心的是,這些專家能不能在沈家莊生活下去,畢竟他們原本生活在省城,省城雖然不像後世繁華,可是各方麵的條件都比沈家莊強。   隨著豬舍擴建完畢,飼料場也擴建達到一定規模,基本上滿足自給。   沈繼武則抽調大部分勞力開始準備抗旱,抗旱的第一要素還是打機井,濱河縣雖然乾旱,地下水位卻不深,在八至十米內,就可以打出水,如果放在後世,再乾旱的時候,也可以利用灌溉的方法應對。   路順風卻找到沈繼武道:“能不能把修建農研院和燒磚的社員留下?”   “為什麼?”   “因為我們要留住人才!”   路順風道:“人才對於我們沈家莊來說,實在太重要了,可是我們這裡太窮,生活也不便利,連吃飯都成問題,我們苦慣了,沒有感覺什麼,可是他們都是省城人!”   “我感覺李老師這人不錯啊?”   沈繼武疑惑地問道:“你是不是想多了?”   “李老師現在去縣城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不出意外的話,他肯定是想向學院請援,申請儀器和其他專家過來!”   路順風道:“我們應該保障工作做在前麵!”   “理是這個理!”   沈繼武嘆了口氣道:“可是,咱們大隊就這點錢,特別是糧食,應急糧可不多了,昨天沈傳福家就過來借糧了!”   路順風皺起眉頭:“這距離夏收,還有三個多月,他們家就沒有了糧食了?”   “咱們大隊對於老弱病殘,本來就按照八成的糧食發放,他們家有三個老,三個小,隻有周玉潔一個人可以拿到足額!”   沈繼武道:“像沈傳福他們家這樣的貧困戶,咱們大隊還有十幾家,估計都沒啥糧食了!”   路順風很想把自己空間裡的糧食拿出來,可問題是,這些糧食沒有辦法交代,反而會給自己惹下巨大的麻煩。   路順風道:“那個燒磚的工作更不能停了,除了養殖場,咱們的窯場一個月差不多可以燒五六窯磚,這就是五六萬塊,雖然利潤不多,隻要賣掉一部分磚,也可以產生一部分效益!”   “那磚賣給誰?”   路順風想了想道:“賣給我吧,我反正也要建房!”   張傳文接過話茬道:“你有錢嗎?”   “有三百多塊錢,就先買三百多塊錢的磚,這三百多塊錢,可以買到一萬多斤糧食,應應急也夠了!”   沈繼武想了想道:“這倒也是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有困難,乾部上,那我也買點磚,用賣磚的錢多買的糧食。”   張傳文想了想道:“那我也買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