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有油有肉這飯真好(1 / 1)

第060章   路順風其實並不算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聖母,但是他還是一個有良知,也是一個有底線的人,他知道什麼錢該賺,什麼錢不能賺。   在後世,他從事飼料加工行業的時候,這些專利技術都是無償獲得的,而且還得到了政府部門的大力扶持。   因為養殖業關係著千千萬萬個老百姓的利益,也關係著千千萬萬個老百姓的身體素質,路順風在後世,他的身高並不算高,隻有一米七五,屬於中等身高,可是他的女兒和兒子、侄子、侄女、外甥女卻都超過了普通水平。   身邊朋友的孩子也比他們的父輩母輩要高,他記得一次乘坐高鐵,遇到一對夫妻與列車員爭吵,一個八歲零三個月的男孩,身高一米四二,需要購買成人票。問題是孩子才八歲。當時路順風就比較感慨,他初中畢業的時候,身高不足一米五,直到高三的時候,身高才長到一米七多。   主要是營養跟不上,路順風來到這個時代已經快一年了,見過無數人,特別是孩子,所有的孩子,幾乎都營養不良,幾乎看不到後世那種營養過剩的孩子,也看不到那種強壯的孩子。   養殖業就關係著千千萬萬個孩子的成長,為了能夠讓千千萬萬個百姓可以吃得起豬肉,能夠實現豬肉自由,這值得推廣,再說個人利益損失,還真談不上。   等政策真正放開,國家農牧業的科研人員也取得了技術上的突破,從而實現了一百八十天豬出欄,這讓豬肉的成本直線降低,至少老百姓吃得起肉,搞得青菜都要比豬肉貴。   李愛國麵對路順風的思想覺悟,決定一定要為路順風爭取足夠的利益,雖然金錢上無法滿足他,至少要給他爭取應得的榮譽。   沈繼武一直沉默地聽著路順風與李愛國交談,隨著李愛國告辭離去,沈繼武道:“順風,你做得對!”   “沈支書你也贊同把生物發酵飼料的配方交出去嗎?”   沈繼武道:“說實話,還真不情願,不過……不情願也要交出去,放在咱們手裡,這個飼料廠隻能勉強養活一萬頭豬,就算半年可以出一欄,一年最多也就兩萬頭,咱們濱河縣有將近一百二十多萬人,這些豬肉還不夠咱們全縣的百姓吃!”   “說得對,如果咱們縣成了全國養殖基地,一旦形成支柱產業,咱們縣就在全國出名了!”   路順風笑道:“如果您這樣想,那自然是最好的!”   路順風知道後世的南街村,在八三年的時候,全國開始承包到戶,全國各地的生產隊開始土崩瓦解,隻有南街村開始重走集體化經濟的道路,在八四年的時候,全村集體產值隻有七十萬元,到了五年後的八九年,就達到了兩千一百萬元。   路順風準備摸著南街村的路走。   關於集體經濟製度優越,還是個人經濟優越其實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路順風是踩著那個時代的尾巴,至少在個人承包的前十年,農民收入並沒有取得顯著的提高。   真正提高是國家化工產業的崛起,以及農業科技的進步,高產的種子和充足的化肥進入千家萬戶,這才讓百姓們有了充足的糧食,生活也逐漸富裕起來。   可問題是,這十年其實是荒廢的十年,隻有勇敢的人,踩在時代的浪尖上,才能實現先富起來。   其中最關鍵的問題是,個人沒有充足的本錢,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很難打開局麵,明明知道生物發酵飼料養殖效果好,可為什麼其他生產隊不願意做?   是他們甘心情願過苦日子嗎?   其實並不是,而是因為實在沒有辦法,就算個人承包到戶,同樣也是這個問題,養殖沒有什麼門檻,可是大家都沒有養殖的本錢,拖拉機生產效率高,可以解放勞動力,可問題是,沒錢買拖拉機。   沈家莊生產隊有四千三百多畝地,如果放在後世,一百個成年勞力,在機械的幫助下,完全可以照看得過來,也就意味著,沈家莊生產隊其實可以解放出來至少八百名勞動力。   隻要集體工廠舉辦起來,這些勞動力就可以通過村辦企業,獲得較高的收入,實現先一步富裕,到時候,就算其他生產隊崩潰,沈家莊大隊的社員們也不願意分家。   糧食分完的時候,路順風返回家中,因為他家裡還有五百多斤糧食,在這個時候,路順風發現張梁建居然還沒有走。   “舅,你怎麼還沒有回去?”   張梁建擦擦汗,憨厚地笑道:“順風,我看你院子裡連個地窖都沒有,這沒有地窖可不成,你們發下來的土豆、白菜還有其他糧食,可沒有地方放!”   路順風這才發現張梁建居然在蓋完房子之後,在院子裡挖了一個地窖,挖出來的土都已經堆成了一座小山。   路順風也知道地窖是沒有冰箱時代最好的保鮮手段,特別是紅薯、蘿卜以及土豆這些的東西,放在地窖裡不僅可以延長保質期,還可以保證好吃不壞。   隻不過路順風一直沒有時間挖地窖,而且他有空間,空間一樣可以保持蔬菜或水果的新鮮,就連鮮肉也是一樣,放在空間裡,一直不會變質,這個原因路順風也解釋不了。   “那實在是太感謝您了!”   “客氣啥,都是自家人!”   張梁建笑道:“正好,你這五間屋裡需要填土,挖一個地窖,不僅可以使用,還把回填的土給省下來了。”   張梁建給路順風挖的地窖麵積不大,大約二十平方,足夠路順風存放蔬菜和粗糧了,眼看時間不早了,張梁建笑道:“今天就到這裡吧,明天再弄弄就差不多了!”   “也行,您也累了一天!”   路順風走到糧食堆前,提了半袋裡玉米,大約四五十斤的樣子:“舅,別客氣,你也說了,咱們是自家人,您家裡人多,糧食今年分得也少,我一個人也吃不了那麼多!”   張梁建拒絕道:“不就是挖個地窖嗎?至於嘛,你把我當成什麼人了?”   “舅,我喊你舅,就沒有跟你見外!”   “沒有這個理,我要是拿了你的糧食,還不讓人戳脊梁骨……”   不等張梁建說完,路順風認真地道:“舅,麵子重要,還是餓肚子重要?!”   張梁建真不想要路順風的玉米,可問題是,他家裡也是老的老,小的小,偏偏地裡收成減少,這些玉米雖然不至於解決他的難題,但是,有總比沒有強。   “順風,你以後有事吱一聲!”   張梁建這才背起這半袋玉米朝著家裡走去。   第二天早上的時候,張梁建帶了原來的五個人過來乾活之外,又過來一老一少,向路順風介紹:“順風,這是我們生產隊的啞叔,伱得喊他舅姥爺!”   “舅姥爺好!”   路順風有些不解,這二位看著也不像是乾瓦工活的。   張梁建解釋道:“你這屋今天基本上就可以完工了,我看你這家具也都有些年頭,不如全部換新的,你是大隊乾部,家裡也要體麵些!”   路順風苦笑道:“可是我……”   “我知道,你手裡也不寬裕!”   張梁建道:“這是俺姐(張秀容)吩咐的,七十條腿,直接在這裡開乾,省得到時候來回搬了!”   七十二條腿是七八十年代結婚流行的一整套家具,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分別是雙人床,三門櫥、五鬥櫥、梳妝臺、寫字臺、拉桌、椅子等。   這一套家具下來,不算木料,光手工費也需要差不多一年的工資,沒有辦法,他們可沒有工工機械,全手工。   隨著開始上瓦的時候,沈繼武帶著沈海軍、沈空軍以及陸軍、大虎等十幾名沈家莊的親族,用騾車拉過來四車木料,都是上好的鬆木。   而且還是陰乾的那種,據說為了給沈小妹結婚,沈繼武可算是掏空了家底,這些木材已經準備了三年多。   沈空軍的媳婦,未來大嫂田文秀、沈海軍的媳婦,二嫂陸小雨,未來丈母娘張秀容也過來幫忙,燒水的燒水,做飯的做飯。   沈陸軍還從家裡帶了兩隻大鵝,這兩隻大鵝聽說養了六年。還有一隻鹽豬腿,這可是過年上一次賣豬肉的時候,因為沒有賣掉,被沈繼武買下來的。   等最後一片瓦扣上,路順風的七間房子算是建好了。   沈繼武大笑道:“大吉大利,順利完工!”   在這一瞬間,路順風前所未有地體會到,這個時代親族的溫馨。   雖然親族會牽絆自己,可問題是,比起後世鄰裡之間的冷漠,路順風更加享受這種溫馨。   飯菜做好,張秀容招呼眾人過來吃飯。   這一頓幾乎沒有讓路順風操辦,無論是蔬菜還是肉和酒水,都是張秀容和沈繼武準備的,他將沈繼武和張秀容的心意看在眼裡,將來一定要好好孝順嶽父嶽母。   張梁建看著豐盛的飯菜,由衷地感嘆道:“有油,有肉,還有菜,這飯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