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收獲頗豐(1 / 1)

張林手下的三百遊俠門客大多也都是肯為他效死之輩,被陳盛忽如疾風的夜襲過後也幾乎沒剩下幾個人。   嚴謹起見的陳盛又下令塢堡內絕不能走漏一個張家人,再由劉虎部圍繞塢堡城墻巡視,又有王猛部在鄉道上巡視,重重把守插翅難逃。   不讓張家人逃走是為了暫時封鎖消息,避免被縣裡的黃家早早知曉,做下這麼大的事,遲早是要見光的,所做不過是為了拖延時間。   周倉帶領著三百老卒,從塢堡金庫取了黃金後便從北門出去,他們沒有再回亭部從野豬林原路返回,而是直接從韋鄉鄉道走,“跑得光明正大”。   “黃勇黃固!膽大包天!竟敢夥同黑山賊劫掠鄉裡,陳君已經帶兵殺進張家塢堡,此為二人頭顱!人死賊去!爾等皆可安心居家!”   祝奧提著兩個腦袋,騎馬穿梭在韋鄉鄉道。   王猛也帶著部下安撫鄉裡各亭,有膽大者幸幸問他:“張林的頭顱呢?”   他唯有一句話回道:“有陳君在,韋鄉就不會出事。”   陳盛手下的亭部五百兵大多出自韋鄉南留亭,如今更是在陳盛的帶領下親手除了張賊,等這些人回家後肯定得暴露些消息。   那些居家擔驚受怕的韋鄉鄉民縱然今晚不會知道真相,過幾日也都會知曉的,但隻要自家自裡沒出事,誰去管張家會怎麼樣?   讓周倉走鄉道返回和祝奧提頭顱巡鄉,也絕對不是為了堵住鄉民們的嘴,而是讓鄉民們堵住縣裡的嘴,那些知道真相的鄉民也隻會在今後私下偷偷閑聊,甚至拍手稱贊,絕不會到處宣傳。   因為除掉張家對他們無害,甚至是有益,且那五百兵出自韋鄉亭裡,要是抖摟出去,豈不是害了自家人?更不用說陳盛恩義於鄉,是遠比張家值得信賴依靠的人。   當然這種事是做不到百分百守口如瓶的,但對大局無礙,一張嘴抵不過千張嘴,縣中黃家隻能作為親戚向陳盛討回塢堡,而不能認定是陳盛滅了張家,再說楊俊會給他兜底。   最重要的是陳盛已經占據了塢堡,即使楊俊托兜不了底,即使麵臨最差的結果,他都可以結塢自保,等待兗州大亂,屆時他一個塢堡幾千人的實力難道還沒有辦法獲得進身之階?   不管是兗州牧曹操還是將來新來的兗州牧呂布,他都可以做到待價而沽,誰給的多就投靠誰,當然隻是名義上的投靠,亂世中唯有掌握在自己手裡的實力才最踏實。   投靠什麼的隻是求一個名正言順而已。   區區一個縣裡士族,還是被楊俊這種大族所不滿的士族,陳盛都沒必要怕他。   有了塢堡難免野心如草,瘋狂地蹭蹭長,誌大也要心細,陳盛清除掉塢堡內張家的殘餘勢力後,當即令各部就地駐守。   潘璋部百人守西院武庫,審固部百人守南院佃農所,衛恂百人部守東院庫房,陳盛自帶領著江苞和祝奧手下的遊俠健兒巡視各處。   雖然這一戰打得輕鬆,但賞賜絕對不能少,五百多人亭部兵一人一塊金餅,一塊金餅值萬錢,想要繼續留住這些民兵,讓他們真正成為私兵,光有仁義示之還不夠,還得用錢糧籠絡。   況且今晚他們都是費了死力氣,都是壓上身家和陳盛共生死,這萬錢值得!   而且剛剛打下塢堡,未來幾天內都需要這五百人來守衛,隻能暫時不放他們回家。   帶領他們作戰的潘璋王猛等人,賞賜自然更加豐厚。   當陳盛來到西院的倉庫,隻見那金庫的金餅即使被周倉帶走一些,依然堆成一座座小山,上千上萬塊的金餅呀,倉庫的鹽糧更是漫天如海數不可數,果然是家資巨億!   再去巡視武庫時,更是驚駭不已,強弩弓箭五百多架,皮甲三百多套,連劄甲都有五十套,長矛刀劍更是有上千之數。   他毫無懷疑,隻要那千人佃農裝備上這些甲胄兵器,他絕對打不進塢堡。   又頓生驚訝,張家竟富有如此?   雖然比不上本郡乘氏李氏也就是李典的宗族那麼豪,也不如徐州東海糜竺家那麼富,但也足以令陳盛嘆為觀止,漢末的豪強果然不可小覷。   當張伯拿著賬冊交給陳盛過目時,才聽張伯說起張家的來歷。   張家歷代經商家資累積巨億,待到張卓這一代時,家族就有從豪強轉變發展到士族的傾向,不做生意了,或者說做更大的生意。   於是在靈帝時期張卓買了個郡丞,家族就慢慢從商轉政,開始低調沉澱下來,原以為可以借此進階到士族行列。   但靈帝豈是傻傻地到處賣官?人家賣完還要來回不斷的審查考核,不合格地擼下去或者再交錢,也算是把那些豪強狠狠地收割了一波。   張卓年紀漸老,繼續交也沒什麼盼頭,被擼後就回家過起低調的豪強生活。   張家本就人丁稀薄的宗族,又在黃巾之亂中死了許多宗親,小兒子張林不好經傳,就愛鬥雞走馬結交豪俠,張卓年紀太大管不過來,也任由著他敗家。   如今終於是敗在陳盛手裡。   又看過張伯遞交的賬冊,張家有田二十多萬畝,佃農數千,除了住在自家的千人,還有韋鄉鄉裡也很多,簡直就是韋鄉一家獨大的地主。   塢堡都奪了,這田也不能放過,但絕不可能再像張家那般苛待佃農,穿越至今,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陳盛深切感受到隻要自己對鄉裡人好,他們是真的會記在心上。   當壓迫成了常態,你稍微對他們好,他們都會發自內心的感激涕零。   這張伯倒是幫了陳盛大忙,不僅是他對張家的各種賬庫了如指掌,更因為他能模仿張林簽字,甚至說很多文書契約其實就是張伯代簽的,這其中妙用自然無窮。   隨後又在塢堡內巡視到中庭,也就是張林和張卓居住的院子,這裡還押著許多張家奴婢,陳盛一路殺進來時,也不是說見人就砍。   但也不能任由她們離去,隻能暫時將她們關在院子裡,等風頭過去,讓她們有家的回家,沒家的找個人嫁。   祝翼跟在陳盛身後,拿著竹簡和小筆,等陳盛說哪個花園要拆掉,哪有溫室要撤除時,他就用小筆記上,除了待客的大廳其他奢間幾乎全都用不上。   張林的住處太豪華,陳盛是享用不上的,該拆的拆該買的買,換點錢糧才是最實際的。   而後又巡視到各處墻門,像北門的城墻就沒有南門的城墻厚,陳盛能如此輕易打進北門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北城墻太薄了。   或許是因為張家覺得北門有鄉裡在前麵作為屏障,這才沒加厚城墻,但陳盛可不會如此疏忽大意,同時也應該增加四角望樓以及哨所等等。   祝翼將該拆的和該建的都一一記在竹簡上,此時已至深夜,陳盛也不能一下子就處理好塢堡內所有的事務。   但有件事是重中之重,等到親信跑來找陳盛說都已經準備好了的時候,他這才轉道向南,朝著南院佃農所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