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東武陽陳宮(1 / 1)

江苞對局勢也不太明晰,但是第一個察覺到陳盛似乎不以自己為其中的勢力所屬,稱呼曹操都是直呼其名,按理說陳盛這個亭長是兗州治下的亭長。   而眾人思量上這麼一番,這才想到江苞所想。   頓時心潮澎湃,這是切切實實地可以感受到陳盛心有大誌的準確言行。   當大哥的有大誌向,還有見識和遠見,麾下的小弟也有盼頭呀!   陳盛此舉既能讓他們漲見識,也能借機表明心跡。   在他看來,很多人並不是沒有能力,而是見識限製了他們的能力。   為了檢驗之前的判斷,陳盛當即吩咐道:“阿苞明日再去陳留郡一趟,過韋津後看看是否有大部隊行軍的跡象。”   江苞點頭領命。   韋鄉韋城靠近濮水北岸,離韋津很近,過岸就是陳留郡,探查消息很快。   黑山賊侵略東郡的燕縣和白馬,那如果袁術是他們的盟友,就必然會進兵陳留郡。   隻有先看清局勢,才能做下一步正確的動作。   此時黑山賊不來劫掠韋鄉,陳盛自然樂於見此,他才奪取塢堡二十幾天,就算他恩威並施,但總覺得立足未穩,能茍著發育當然最好。   可既然想更進一步,就得抓住每一次進步的機會。   黑山賊攻城肯定不會那般容易,楊俊提早知道消息並且有所防範,不會像燕縣那麼快陷落。   想必至少都得拖個幾十天。   那麼多人吃什麼?搶了燕縣也不夠那麼多人吃,等他們不夠吃了就會來搶韋鄉。   陳盛的判斷不無道理。   如果有機會還是要主動出擊的。   否則到時候縱然他自己可以結塢自保,周遭的鄉裡也會被搶光,他曾說過若有能力一定會幫助鄉裡,這不是空話。   “知大勢者明,順大勢者勝。先等阿苞探查清楚情形,我們才好有下一步動作。”   陳盛吩咐道。   “在此之前爾等各自練兵,黑山賊久攻白馬不下,定會缺糧,劫掠鄉裡是遲早的事。”   陳盛又做出一步預測,眾人心悅誠服點頭領命。   “辛辛苦苦得此塢堡就是為了抵禦黑山賊,此次!吾定不會讓他們得逞!”   陳盛麵露霸氣之色,眾人聞聽隻覺心馳神往。   ......   東郡郡治,濮陽。   郡府大堂裡回蕩著一聲嚴厲質問:“為何棄白馬於不顧?!”   隻見他年紀四十上下,身著單衣儒袍,卻腰間掛刀,唇上清雅長須,卻目有剛毅之色。   正是東郡東武陽人陳宮,陳公臺。現為東郡都尉,與東郡太守夏侯惇共同掌東郡兵事。   被質問之人正是夏侯惇,他衣裳簡樸,身無掛飾,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是一介黔首,又見他身材高大,麵有棱角,粗眉厚須,神色堅毅。   此時正坐在交椅上,俯案處理公文。   “公臺......”夏侯惇放下小筆麵有難色,輕聲道:“明公已做布置,我等豈能背命?”   雖然夏侯惇才是東郡太守,本人也是性情剛毅之人,但在陳宮麵前,他確實不敢大聲說話。   曹操能入主兗州,陳宮可是出了大力。   東郡一開始的郡治在東武陽,正是有本地士族陳宮鼎力支持,隨後陳宮又憑借著超級廣的人脈以及犀利的嘴巴,用外交手段替曹操爭取到兗州牧的名頭。   連曹操都得尊重敬愛陳宮,何況是夏侯惇?   要不是東郡人不能為東郡太守,且曹操地盤不多,陳宮足以是一郡之首。   就算是如今的東郡,夏侯惇這個郡守也得聽從陳宮的意見。   隻是這次曹操明令禁止,夏侯惇才顯得有些為難。   “明公言堅守濮陽,但也有言見機行事!”陳宮堅持道,“黑山賊雖然人多勢眾,然而皆是烏合之眾,南匈奴更是聞風而逃之輩,我領三千精兵就可盡破他們!”   陳宮咄咄逼人,怒喝道:“燕縣已受兵禍,白馬尚可馳援呀!”   “公臺之智勇我豈能不知?”夏侯惇同樣固執己見,“然前方來報,南匈奴拒守白馬山,就是準備突襲我們的援軍,豈能如他們所意?堅守濮陽乃是以大局為重!”   “哼!”陳宮冷哼一聲,呼哧著胸膛,別過臉看向門外的天空。   此門正對西方向,隔著百八十裡遠就是白馬城,他看不到白馬城的城墻,卻能聞到東郡人的血。   當初之所以力挺曹操,就是因為曹操趕跑了黑山賊,他救了東郡呀!   可如今!為了大局難道就可以不顧東郡人的死活嗎?   陳宮雖是士族,但士族也需要根,哪有脫離黔首的士族。   死的都是他東郡的人呀,他不得不自疑陰謀起來。   等燕縣、白馬縣被黑山賊殺得十室九空,剩下的地不就會被那些沒地的人給占了嗎?   曹操前年收納的百萬青州黃巾眾不就正好可以安置了嗎?   那些青州眾隻聽曹操的,這是在掘兗州士族的根!   “黑山賊和南匈奴想要圍點阻援,我怎會不知?”陳宮不甘心道。   “我隻需派遣一部偽裝成援軍,等南匈奴突襲援軍,我再引精兵在後,可他們一舉殲滅!”   陳宮收斂怒氣有條不紊道。   “屆時南匈奴兵敗而去,我引兵駐守白馬城外與之犄角而守,那些黑山賊不攻自破矣!”   夏侯惇聽罷覺得甚是有理,他也相信陳宮的能力,但戰場瞬息萬變,要是沒有把南匈奴擊潰,到時候不僅丟了白馬城,連濮陽都難守。   那就有違曹操囑托,失白馬也不能讓濮陽陷入危機,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這就是大局。   陳宮再有把握那也不是百分百,夏侯惇也絕對不會冒險。   說不好聽點就是,他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無過就是功。   可見陳宮如此固執,夏侯惇為了內部團結,於是語氣緩和道:“公臺心寄東郡百姓,惇甚是佩服,明公確實令我們見機行事,但堅守濮陽才是第一要務!”   陳宮聞言當即又蹙起眉頭。   夏侯惇連忙繼續說道:“見機行事也得有機可行呀!這樣如何?我等先派遣斥候探查白馬山的敵情,等時機合適了,我親自帶兵馳援白馬城!”   等時機合適了那白馬城可就沒了!到時候還馳援誰?   夏侯惇甚至希望白馬城早點沒,這樣陳宮也不用這般死纏爛打。   “那就請元讓好好探查!”陳宮無可奈何,總不能違抗曹操軍令。   說罷揮袖而去。   陳宮並非是一昧剛直,也犯不著和夏侯惇置氣,他這是表達自己作為兗州士族的態度。   如果真是曹操想要一箭雙雕,既要破袁術和黑山賊及南匈奴聯軍,又想要之後安置好那些百萬青州眾,身為兗州士族代言人的陳宮必須進行事先表態。   這地是我們兗州人的地!   陳宮能擁護曹操自然是佩服他的,但同時他也是兗州士族的代言人。   他必須做好雙方的平衡。   當然這些都不會言辭鑿鑿地說出口,或許現在的夏侯惇還不明白陳宮是什麼意思,等曹操問起他,公臺是什麼表現呀。   夏侯惇一說,曹操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