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就連3分之1都是個天文數字。(1 / 1)

歷朝歷代的皇帝們正在和大臣討論著光幕上的話語,再一次望向光幕時,它已然發生了變化。   幾個顯眼的大字出現在了光幕上。   【你猜猜養活華夏十四億人口,需要花費多少的食物?】   大家都看到了這幾個突如其來的大字,每個朝代的皇帝和大臣都對這幾個字感到震驚。   十四億對他們來說是個比較陌生的數字,但是十四萬是多少?大家還是了解的。   大家從來都沒有想過如此大的一個天文數字,這麼多的人,每個人一天吃三餐的話,這得需要花費多少糧食?   當時的食物產量還沒有像現在這麼高,經常家家戶戶種的地都不夠自己吃,更不用說吃的錦衣玉食了。   就連保持基本的生計都有點困難,若是每家每戶都能吃的飽飯,都能有衣服穿,那一定是祖上積了幾輩子的福分。   自古以來,農民的生活總是最慘的,他們過得總是不盡人意。   盡管他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每天都為了生計不斷奔波著,但是他們的收入也就隻能維持基本的生計。   如果他們生在了一個錯誤的年代,遇到了一位暴君,那日子過的簡直是生不如死。   但如果他們遇到的是一個為百姓著想的明君,那他們的日子就會相對輕鬆一點。   僅僅是那些徭役稅收,就把那些農民氣的夠嗆。   僅憑他們微小的收入,根本留不下什麼多餘的錢財。   ——————   明朝。   朱元璋很是理解農民的艱辛,自己的祖上好幾代都是農民出身。   與那些生活還算過得去的農民相比,他的處境更加卑微,身為農民,但是卻分不到土地,   他們家經常都是去地主家幫忙,用賺取來的低微的工資來維持最基礎的生計。   別看現在的朱元璋是皇帝,他小時候唯一的夢想就是能吃上一口熱騰騰的飯菜,那會的他總是食不果腹。   在生活比較平穩的時候,還算是能吃得上飯,有時候甚至連飯都吃不上。   後來朱元璋的家庭經歷了一係列的變故,這使他的家人們分崩離析。   天氣變得越來越惡劣,莊稼年年收成都不好,不斷出現的旱災、蝗災、還有瘟疫等,都對百姓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大量的百姓過得十分艱苦,若是遇到一個清廉正直的好官,生活還算過得去。   但事實並非如此,他沒有碰上一個好的地方父母官,都是那些貪贓枉法的宦官。   他們根本不管老百姓的死活,看著自己的家人紛紛去世,朱元璋深表心痛。   到最後他的親人隻能暴屍野外,在當時根本沒有一片土地能夠用來安葬他的親人。   年少時候的朱元璋,每天都活在饑餓中,那時的生活非常痛苦,他每天都居無定所。   但這些苦難沒有白白經歷。正是有了這樣的環境才造就了現在的朱元璋。   所以相對於其他皇帝,朱元璋是最能體恤模農民的艱辛的。   自從朱元璋當上了皇帝,就發布了許多農業方麵的政令,當時的糧食產量還不是很高,差不多隻有二石。   養活一個人就需要耗費好多糧食,十四億的人口,這得耗費多少糧食啊!   或許在未來,那些農民已經沒有了當時的苦惱,大家都能夠吃飽飯,穿得上新衣服。   未來的世界不像現在,整天都沉迷於打仗,大家生活的十分快樂,每天不愁吃、不愁穿。   在古代隻有一些達官貴族才能夠接觸到書籍,在未來想必每個人都可以接觸知識,每個人都有學習的機會,若是朱元璋生活在那個時代,那該有多好啊!   那個世界究竟是怎樣的呢?人們真的衣食不愁、安居樂業嗎?   ——————   大秦。   嬴政看著光幕上的字,腦袋正飛速轉動著。或許華夏就是那個新成立的國家的名字,他先前還在為新成立的國家感到擔憂,畢竟它沒有了皇帝的統治,那麼他該如何管理呢?不會陷入一片混亂當中嗎?   但是從現在光幕上的字可以看出,那時的世界擁有十四億人口,與現在大秦相比,是相當多的。   六個國家的人口合起來也就隻有兩千多萬。十四億人口,這得是多少個國家才能達到的人口?   光幕上的種種數據都表明,沒有了皇帝,他們會生活的更好。人口正在不斷地激增,國家被治理的井井有條,百姓們都生活的很是順心。   他自始至終都不是很了解,歷朝歷代都受到皇帝的統治,突然間沒有了皇帝,國家真的不會陷入戰爭當中嗎?沒有了統治者,他們還能夠如此團結嗎?   嬴政想了半天都沒有想明白,於是轉身詢問大臣,但很顯然,大臣們也對此事並不知情。   有一位大臣站了出來,“在五帝那個時代,采用的是禪讓的方式,他們不叫統治者皇帝,而是給他們取了一個新的名字,並且國家的性質也得到了改變。”   聽了這位大臣的言論,其他大臣瞬間也醒悟過來。   好像確實有這種可能,但是並不適用於現在這個朝代,現在實行的主要是私有製,社會性質也有所不同,若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東西,是必然會出大亂子的!   “即便這樣,那麼多的人需要怎樣養活呢?”   此話一出,宮殿中又變得鴉雀無聲,大家都在思考這個問題。   就算是天下大同,這麼多的人使用的糧食數不勝數,且不算他們的占地麵積,糧食所需要的產地就不計其數。   ——————   漢朝。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劉徹看到這個數字很是驚訝,對於漢朝來說,人數是不可能增長到這麼多的。   劉徹思考了片刻,覺得十四億人口實在太多了。不用說增長到它的一半,就連三分之一都是個天文數字。   與未來世界相比,劉徹覺得自己有些無能。他癱坐在椅子上,那麼多的人口卻能做到人民安居樂業,現在的人口這麼少,卻做不到百姓幸福安康!   北方的匈奴還在不斷的侵犯我朝,真是令人討厭!   那個國家當真有那麼好嗎?難道都沒有我朝現在出現的問題嗎?   它的人口能發展到十四億,想來也是沒遇到什麼困難。   真好奇是什麼樣的厲害人物,才能使那個國家的百姓的生活過的如此井井有條。   那樣的人,雖不是皇帝,但也能稱之為是一個明君了。   ——————   清朝。   康熙對未來的那個國家也投去了羨慕的目光,他以為清朝已經很好了,但是在那些人看來清朝想必什麼都不是。   光緒帝由衷的對這個國家表示欽佩,他真正做到了解放人民。   以大清現在的處境,有多少人都在虎視眈眈的盯著,除了櫻花國,還有許多國家都希望能夠將大清吞並。   現在的人口還算穩定,但當新的政權出現,必定會有很多人前仆後繼的為其死去,那該是多麼血腥的場麵。   光緒瞬間變得垂頭沮喪,先前簽訂的那些不平等條約,使我們失去了很多領土,不知道在未來世界,香江和馬交是否回到了祖國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