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三章:好像天地與他隔著萬米的距離。(1 / 1)

宋朝。   趙匡胤眉頭緊皺,眼睛當中滿是怒火,趙構物這個人姓趙,真是丟了趙家的臉。   光幕上的每一個字他都認識,這些字字誅血,罵的就是這個趙構,也不知道他是哪個趙家人的子孫後代,居然害得他如此丟人。   劉禪的能耐他也是知道的,在亂世之中把他一個人放歸山野,甚至都沒有活命的可能。   隻不過是一個無能平庸的末代君主,卻在無形之中改變了那麼多人的命運,甚至改變了整個大宋。   他即使再軟弱也代表的是一個國家的麵子啊,居然會被嚇萎,是得有多膽小,簡直可以說是一個廢物了!   還有北伐呢?為什麼會有這個事跡?更讓他控製不住情緒的是千古第一昏君,他居然也姓趙,也就是說這個人出自於他們趙家。   簡直太丟人了,他快被氣死了。   哪怕就像劉禪一樣混吃等死什麼都不乾,也不會被附上這等名號吧。   宋徽宗趙佶,還有那個趙構,再加上一個宋欽宗,害得他們趙姓一族下了閻王殿那裡都抬不起頭,怕是要被死後的百姓一人一口唾沫淹死才對。   趙構的臉色也非常不好看,他是個佞臣也就算了,為什麼會被放在畫麵上,要被每個人來罵一遍呀。   就好像大庭廣眾之下把他的衣服全扒掉一樣。   現在看畫麵的每一個人就敢保證自己內心沒有齷齪的事情嗎?   他隻不過是把這些事情做出來了而已,損害到了一些人的利益才會被罵,她堅信自己做的是對的。   他們不僅討論他的事跡就算了,居然還低估他的能力,認為他比不過阿鬥,太可笑了,像他這樣聰明一世的人,誰抵不過!   再說了,誰不惜命?人活在世,一旦丟失性命,就是最大的失敗,更何況是帝王,掌管天下一切權利,肯定更加怕死啊!   ——————   明朝。   朱元璋的臉色也風雨交加,他一心為江山社稷考慮,憂心百姓們吃不飽飯。   合著說他們國家早就有那樣的產量大農作物,隻不過因為後世的皇帝對待百姓們的糧食問題不上心,忽略了此事,才會導致那麼多人無辜餓死。   大明實亡於萬歷,這不就是說萬歷皇帝使大明結束。   可是他感覺這個皇帝並不是一事無成,甚至是想為國家做出一些事情的。是努力的方向不對嗎?   崇禎皇帝的評價他也沒有看懂,是努力白費的意思嗎?   光幕上麵一直顯示,如果崇禎皇帝向劉禪學習,就會延長大明的壽命。   他知道劉禪是多麼的懦弱,可是為什麼大家說大明末代皇帝連劉禪都不如?   崇禎皇帝到底是做了什麼南轅北轍的事情?   還提到了李世民,朱元璋聽過他的事跡,覺得他是個很能耐的人,甚至可以說是和他不分毫厘。   如果他來了都拯救不了大明,那大明的末尾肯定是出現了危機,不過大明究竟是出現了什麼樣的動亂?   最讓他憤怒的還是這個稱號:千古第一昏帝,這個人也出自於他們朝代,這件事太讓他憤恨了。   門天子是什麼?他雖然不明白,但是肯定和這位昏帝有關,而且肯定不是什麼好詞。   皇帝到了後期大權在握,的確很容易發昏,可是千古第一昏帝被點名,使朱元璋甚至有些下不來臺。   宋徽宗他是知道的,這個人做了一堆混賬事,濫用小人,不治朝政,還有消滅了整個皇室尊嚴的靖康之恥!   這麼一個混蛋被叫做千古第一昏帝他就認了,沒想到他大明也有一個能和他匹敵的混蛋。   朱元璋坐在凳子上,甚至腿腳有些發軟,都是被氣的,朱標站在一旁擔心父親,可是他又說不出來安慰的話,因為他也非常氣憤。   那幾個兄弟他是了解的,隻要自己還活著,他們就不敢有其他想法,他若是離去了,老四繼承王位能把整個朝堂治理好,也無所謂。   但他不能接受他們這個朝代會出現背著千古罵名的人。   朱祁鎮,是吧?朱元璋在手心裡麵一個一個的算,他倒要知道這是誰的孩子。   可他還沒算到哪裡就異常暴躁了,因為僅僅隻到第四代,大明朝一共才到第四代,就已經出現了這麼一個昏君。   他又想到了崇禎,幸好的是此時國家已經穩固了兩百多年,讓他稍稍放了一下心。   朱棣把那些光幕看了一遍又一遍,久久不能平靜,三寶去新大陸看的時候,他更是感到興奮,國家將出現新的作物,以後不得吃喝不愁。   但他沒想到的是,那些作物出現在了大明的土地上,卻沒掀起任何水花。   朱祁鎮他的孫子!敗家玩意!朱棣在心中一遍又一遍的唾罵他。   旁邊的朱高熙。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雖然低著頭,脊背卻越挺越直,既然大哥的孩子如此不成氣候,那他是不是會有機會?   朱棣看著兩人,胸口間氣脈翻湧,麵上卻絲毫不顯。   老大這個孩子他的確不喜歡,因為他們兩個人的性格是兩個極端,朱棣自身對於血脈親情比較淡薄,他果敢剛絕,該動手時絕不手軟。   可這個大兒子太過溫柔,太過善良,很多事情甚至都沒有多少主見,拿捏不住。   相對而言這個孫子就會更加像他,不管是行事作風還是外表長相都與他頗為相似,朱瞻基和他有時候簡直就像心有靈犀,一般很多想法都走向了共同的方向。   他認為這個孫子以後會能一統大業,成為一個好皇帝,至於他的兒子朱祁鎮,皇室有那麼多子嗣。   罷除一個皇子對他而言不過是輕而易舉。   隻要把那個孩子禁在後宮或者直接處死。怎樣都不會影響到他們朝代的命運走向。   他更相信人定勝天,命運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崇禎皇帝臉上都是茫然,他為國家付出了那麼多,難道那些就都是錯的嗎?他的努力,他所做的一切是不是在別人看來都是個笑話?   可是他的目的明明非常簡單,就是希望大明的國運可以更加長,但是為什麼所有人都在勸他休養生息,乖乖混吃等死?   難道忠心耿耿的為國家考慮是錯的嗎?或者隻是說他努力的方向有問題。   他不理解自己做錯了什麼,為什麼會讓這個朝代加速了毀滅?   他坐在皇位上。好像天地與他隔著萬米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