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由秦郡縣集權始,漢武推恩弱郡侯。 倒退隋唐創科舉,重文輕武宋收周。 風流人物數風物,眾客隨歌目轉樓。 但聽亭中琴曲續,亂中取勝乘輕舟。 話說由秦朝首次開創了郡縣製,中央集權得到了加強,秦朝滅亡後大家開始逐鹿中原,進行多達幾年的楚漢之爭,漢朝成了贏家,漢朝在早期為了穩定地方,采取了郡國並存的製度,在隨著時間逐漸取消郡國,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央集權這一接斷可謂為郡縣製的1.0版本。隨著漢武帝采取了推恩令,弱化了諸侯的封地,減弱了諸侯對地方的影響,加強了中央集權推恩令被認為是千古陽謀,至今無解可謂郡縣2.0版。三國兩晉南北朝到隋唐安史之亂為了平復叛亂,設立了很多的節度使,等安史之亂鎮壓下去節度使成了地方豪強,他們紛紛割據一方,形成了藩鎮割據的局麵,這又使得中央集權得到了削弱,可謂又退回了秦漢初年。而宋朝建立後采取了重文輕武的政策,並且控製了將軍的軍權,就好了解決了藩政割據的局麵,派文官舍通判掌握賦稅,中央集權得到加強,可謂郡縣3.0版。但三權分離的問題讓大宋行動遲緩,在軍事上積貧積弱。也是讓後人不斷詬病的原因。 話歸正傳,書接上回這大宋風雨漂搖之跡,琴音越穿北宋未年,認趙構為兄弟,聽了趙構對西夏,遼,金,大理以及宋的基本時局。心裡暗道“歷史記載1116年金兵破遼東京道諸州,遼國喪失五分之一國土。 也就是說還有兩三年的時間,遼國就要發生大的動蕩。那時金宋聯盟,滅遼與西夏正是大展宏圖之時。 “趙構,不知你現在有多少兵馬和糧草。”我看向趙構問道。 “家了二百人,糧食五百擔”趙構心虛道:“我朝規定任何人不得私自擁兵。音姐,你想乾什麼?我……我……我可要告訴你,這……這造反這事我可不乾啊?哪有……自己造……告造自家反的”嚇的趙構說話都說不利索了。 靠,造反?造個屁的反,就你這二百家丁,還是你那五百擔糧食(宋朝糧食一擔約一百二十斤)還是靠我這小身體板啊!我可沒穆桂英的武功,也沒武則天的野心。 “想什麼哪你?我是丞相之女,你是皇子,造反對我們倆有什麼好處?”我恨鐵不成鋼的對趙構說道。 “你說這遼國戰線吃緊,什麼最重要?”我對趙構循循善誘道。 “什麼最重要?”趙構陷入沉思突然興奮道:“糧草!” “對,就是糧食,我用從現在起大力從遼國進口糧食,並嚴查我們這邊的糧食不出口給遼國,不出兩三年,嘿嘿……”我不由的笑道。 記得春秋時期管仲發現魯粱擅長生產一種粗厚光滑的絲織品“綈”。於是就讓齊桓公帶頭,也要求他周圍的人都穿綈做的衣服,並要求所有齊國人都不許生產綈,隻能從魯粱購買。上行下效,齊國的百姓都開始穿綈做的衣服。這時管仲就找來魯粱的商人,出高價從魯粱進口綈,數量不限,越多越好。消息傳到魯粱後,上至國君下至百姓,都認為是發財的機遇,於是全國都投入到了綈的生產。一年之後魯粱都城裡全是拉滿了綈的車輛,熱鬧得塵土飛揚看不見人。管仲一看時機到了,就對齊桓公說你從現在開始,帶著老百姓都改穿輕薄絲綢做的衣服,並跟魯粱斷交。十個月之後魯粱就開始出現大麵積的饑荒,齊國將糧價提高了一百倍。因為現種糧食已經來不及了,魯梁的國君為了百姓不被餓死,隻好歸降齊國。 “可是……可是……我沒有足夠多的錢來收購糧食啊!”趙構臉紅脖子粗的說道。 要人沒人,要糧沒糧,要錢還沒錢,你說要你何用,我怎麼說剛才讓你認我當姐姐,怎麼那麼爽快哪?願來你是來報姐姐我大腿來了。 收購遼國糧食一時沒錢,趙構憂心忡忡地對我說:“姐姐,你一向足智多謀,能不能想一個法子,在不增加老百姓賦稅的前提下,又能籌備足夠的錢財收購遼國的糧呢?” 在這個人人為利的年代沒想道趙構對百姓還有憐憫之心,難得啊! 但話又說回來,這既要馬兒跑還不能馬兒吃青草。這不是白漂嗎?我本想你是未來南宋開國皇帝才認你做兄弟的,沒想到啊沒想到看你現在這樣子和我現在自己的也差不了多少啊?虧了,虧大發了啊啊啊……,老天爺啊!不用這麼玩我吧?人家穿越不都是認識一個都是高富帥,認識一個能以一抵百,解萬般困難的嗎?怎麼到我這,還行我來解決問題了?這茫茫人海,這大千世界連皇子都沒錢,你讓我向誰借去……這事可不好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