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茶鹽動人心(1 / 1)

茶葉在水中不再翻騰,它們大多舒展葉子沉到了杯底,隻有少許浮著的碎葉想要在飲茶之人的眼中展露身姿。   不管是張氏還是糜氏,甚至從始至終一言不發的東郡範氏都在盤算著茶葉的價值,那些在水下沉澱的青色,仿佛都變成了一片片金葉子。   或許茶還進不了百姓的家,飲茶的人甚至不會超過大漢人口一成,但這一成的人卻掌握著大半財富。   和百姓、和農民爭搶糧食隻會讓百姓愈發貧窮,崔鈞要做的是把真正的有錢人口袋中的錢糧套出來,然後用於改善青州民生。   有名動海內的大儒推崇,那些想要交好鄭玄的名士顯然也會附和,而這些人的圈子相互影響,從上至下可以將茶迅速推廣開來。   還有幾袋茶葉都送給了天子,天子得崔鈞之物顯然也少不了稱贊,這麼一來朝廷作保,天下人不管喜歡與否,或許都要備上一點茶葉。   王氏說得對,每個人胃口不同,所以不會有一種飲品能滿足所有人胃口,若是讓市場自然選擇,茶水的銷路有但不會很寬。   但現在茶變成一種象征,那情況便不同了,茶水的象征意義已經遠超其本質,那麼價格也完全可以定到一個常人難以想象的檔次。   說到底,現在的茶放出去百姓也消費不起,那這茶水便不是飲品而是奢侈品,奢侈品的象征意義可以讓它無視常規商品的市場規律。   河間王家看不透,坐不住,所以在這場爭奪中早早出局。   “各位,這茶……滿意否?”   “滿意………滿意,卻不知其價格幾何?”   糜芳率先開口,他現在很期待這茶流入徐州之後,糜家憑借財富可以讓兄長徹底進入士人圈子,在徐州也不需要比陳家低一頭。   “這茶由嫩茶葉加工而成,約取五得一,就算不計工序,其成本也應當在嫩茶的五倍以上。”   上品的茶葉都是由鮮茶葉蒸青壓榨或者炒青而成,前者可將茶去汁製餅,讓茶葉的苦澀味大大降低,約摸到了唐朝此工藝才出現,從那之後人們可以不用在茶裡加入蔥、薑、薄荷等物來調和茶的青草味和苦澀味了。   其次便是直到明清才出現的炒青散茶工藝,崔鈞也隻是知曉其原理摸索著炒製而成,若是論起成本,大概在嫩茶的三倍以上。   說是五倍,也不過想要從一開始就把茶葉定為奢侈品。   如今一鬥嫩茶在夏季不過二百錢,深秋入冬茶葉難尋可能漲價到六百錢,這個價位乍聽起來幾乎是糧價的二十倍,但一鬥糧不過吃七天,一鬥茶葉可以喝上數月。   若是因為成本再翻上五倍……這價格幾乎是平民能接受的極限。   而崔鈞想要的乃是奢侈品,接下來的加價環節就要看眼前的商賈了。   無極甄家生意可以輻射並州、幽州,徐州糜家更是將商路打通至江東,這一路上他們敢把價格再翻十幾倍,最終讓茶葉變成百姓高不可攀的珍寶。   至於世家豪族買不買得起……崔鈞自己就是世家子,對於這群人的財力再清楚不過。   “夏千錢,冬三千錢……”張氏轉頭問崔鈞,“這還隻是成本?”   “誠然如此,若是夫人自有銷路,山高路遠,定價幾何崔某便不參與了。”崔鈞端起茶杯看了看,“隻是財帛動人心,鈞可不想那麼引人注目,須知細水長流,急則遭厄。”   “實在是這茶水確實不簡單,恐怕大家都得好好思量,我等商賈以錢糧為立身之本,卻也明白樹大招風,財多招賊的道理。”   崔鈞願意與他們合作,這自然是一個來錢的好路子,但若是這一條商路被袁紹盯上,恐怕甄家活不過半月便會被蠶食殆盡。   “甄夫人所言甚是,此事事關重大,芳也得回去讓家兄拿個主意。不過崔先生放心,這生意,我糜家是必做的。”   這份生意自己家不接著,別的商賈同樣會來分一杯羹,若是被別人搶了先,源源不斷的錢糧流失,恐怕徐州市場都要變天。   對於張氏而言也是如此,他們需要好好考量成本與定價,但做與不做這件事是不需要考慮的。   “價格是慢慢商定來的,且茶這種東西本就因季節不同價格差距甚大……不過,我這裡還有一物,卻不知諸位能不能接下?”   “什麼東西是我等接不下的?”   糜芳率先開口,他家在青徐之地都是最大的商賈之一,家中仆從數千,府庫之中的錢糧甚至能幫被呂布偷家的劉備再招募一支軍隊。   崔鈞並未解答糜芳的疑惑,而是命人取出一個個小罐子放在每人的桌案上,罐口打開,宛如雪花一般白凈的細鹽出現在眾人眼中。   “這是何物?”   實在沒有人能把眼前的東西和平日裡所用的發黃發黑的礦鹽聯係在一起,糜芳突然有些摸不準崔鈞的底了。   “聽聞江東乃至膠州嶺南皆有一物,名曰甘蔗,榨之可得蜜水,蒸乾蜜水可得蜜糖,若冰塊,色微黃,眼前之物,可是蜜糖乎?”   張氏出言相詢,若是蜜糖,那確實是一個不小的生意,如今的糖類基本上是水果掛霜,以果肉風乾,水分流失之後析出糖分,所以糖本身就是當之無愧的奢侈品。   “這不是糖,而是鹽。”   一句話,震驚四座,就連張氏眼中也滿是不可置信。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糜芳伸出手指拈了一點細鹽,隨後慢慢送入口中……   鹽直接吃的話味道就那樣,不過糜芳卻似乎是沉醉了一般,一點鹽也要細細品鑒。   他不是覺得這鹽好吃,而是在細品其中有沒有礦鹽的苦味。   “絕品!”糜芳猛然睜開了眼,“崔先生……君侯,這鹽成本幾何?可有製作方法?”   “成本比礦鹽高三成計算吧,此物乃是由礦鹽精煉而成。”   自從徐晃真的曬鹽成功,崔鈞這裡大批量的海鹽成本可能隻有礦鹽的兩成,在沒有自動化工業設備支撐的年代,挖礦可要比曬海水辛苦太多。   但在崔鈞口中,這製鹽方式就是礦鹽的精煉,其報價隻比礦言高三成,那是因為他不想讓自己成為諸侯的眾矢之的。   若是茶水,一家名門不喜歡的話,花上幾千錢買上幾斤備著便是,但這細鹽一出,全天下的鹽市場都要亂掉。   此物若是再賣出天價,恐怕袁紹會放棄公孫瓚,爭取一個冬天把青州拿下,還要把崔鈞綁回去製鹽。   細鹽的殺傷力顯而易見,崔鈞根本沒有把握守住。若是事不可為,隻能將過濾精煉鹽礦的方法傳出去,而自己的優勢便是海鹽那低廉的成本。   況且鹽與茶不同,此物更是關乎民生,茶葉掙的是世家豪族的錢,而鹽掙的是百姓的錢,自然不能如同茶葉一般作為奢侈品。   有了茶葉定價之時崔鈞的提醒,這鹽的價格變更需要慎重,若是把鹽賣出天價,莫說是袁紹曹操這等頗具野心之輩,就算是陶謙都不一定能守住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