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東南內訌(1 / 1)

藩亂 吃飽除人 4225 字 2024-03-16

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十五日,耿精忠在福州把福建各大小官吏誘捕後,即刻自稱大明總統兵馬大將軍,蓄發易服,宣布反清。   起事不到一個月,全閩附降。   隨後耿藩兵分三路。   西路白顯忠部攻江西,從建昌,饒州一路北上,避開南昌,一度占領九江上遊的湖口,彭澤,直接威脅長江重鎮九江,同時入安徽,占領徽州,威脅清廷糧倉;   東路曾養性部,攻浙江沿海之地,連陷浙江平陽,溫州,臺州,並攻占紹興附屬縣嵊縣;   中路由耿精忠親領,出仙霞嶺攻浙江金華、衢州,卻在衢州被浙江總督李之芳擋住了。   由於清兵援軍及時趕到,金華、衢州兩城仍控製在清軍手裡,耿精忠無功而返。   南路,耿精忠聯絡廣東潮州總兵劉進忠起兵響應。   劉進忠原為耿精忠舊部,調任廣東尚藩旗下駐守潮州,收到舊主信件後,劉進忠於潮州府城舉兵響應。   海外東邊,耿遣使聯絡琉球王國,索要軍需,以為外援。   東南半壁,盡入版圖。   耿精忠反清之勢到達巔峰。   ……   本來東南反清的發展趨勢還算正常,但就是耿精忠的一道邀請鄭經的文書,把福建老家搞得亂作一片。   甚至出現了反清力量內訌、互扯後腿的情況。   耿精忠在起事前,考慮到自己實力不足,擔心福建各地文武不服,於是遣使臣黃鏞攜信,邀約臺灣的鄭經。   許以割讓福建南部沿海漳、泉二府,並開放海禁,允許通商貿易為條件,邀鄭重返大陸,進兵潮、惠,共擊清廷。   不料,福州起事後,耿精忠僅派出數名騎兵,幾張檄文,就得到全閩之地。   也就是說,原本屬於清廷勢力的福建,此時已經全部屬於耿精忠了,而耿精忠向鄭經允諾割讓漳、泉二府時,這兩地還是清廷的,耿的允諾純屬空手套白狼。   按約定,已經被耿精忠吃進肚子裡的漳、泉二府,是要吐出來給鄭經的。   耿精忠後悔了。   再加上耿精忠見本部兵馬在江西、浙江進展神速,形式一片大好。   所以,耿精忠打算背約,阻止鄭經前來助戰。再加上聽親信說來思明州的鄭軍“兵不滿兩千,船不過百隻”,很是輕視。   打算不讓鄭經從思明州上岸(今屬廈門,是個島),甚至繼續把東寧的鄭經勢力困死。   雖然大家此時都是“明軍”,但明軍傳統就是“死貧道不死道友”嘛!   因此福州下令:照舊實行“海禁”,寸板不得下海,同時禁止己方與鄭軍交易。   由於耿精忠說話如放屁,而導致原本反清復明形勢良好的東南地區,內訌開始了。   ……   在承天府的鄭經接到耿精忠的邀請後,雖然懷疑耿精忠的人品,但人家耿王畢竟重舉“大明”旗,算是迷途知返的自己人。   再加上清廷的幾個漢藩王、漢將開始叛亂,清廷局勢動蕩不安。   這消息對鄭軍而言,是成就“反清復明大業”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於是鄭經命令陳永華為留守,自己親帥大軍離臺攻廈。   等鄭經率軍來到廈門後,發現福建還是照舊實行“海禁”,而且耿軍還不兌現之前承諾的給糧、給地、給兵的諾言。   鄭經得知耿精忠變卦,即遣使柯平去責備他背約,耿精忠直截了當了地回答道:“鄭世藩來,甚喜,但兵多餉少,各分地自戰可也。”   一句話:被耿精忠這小子耍了。   鄭經勃然大怒!   為了你,我漂洋過海來看你,現在你讓我走?   於是鄭經下令,從臺灣抽調六分之四的士卒充實軍隊。   令部將馮錫範、劉國軒攻同安(今屬廈門)、海澄(今屬龍海市)。   康熙十三年五月,海澄守將、總兵趙德勝原為清廷守將,後耿精忠起兵就降了耿。   被封為“威遠”將軍後,耿征調他一起出仙霞關,趙德勝不願意。   鄭軍來了之後,趙德勝覺得反正大家都是造反,臭名昭著的耿精忠自然沒有“大明延平王”親切,於是暗通鄭經,將城池獻給鄭軍。   同時間,泉州守將張學堯、同安守將化蘭尚降。   五月,鄭經敘功諸將,並發表檄文:   “……今平西倡義於滇南、靖南反正於閩中,秦、黔、楚、蜀莫不騷動;人懷逐鹿之心,家思執棰之逐。   餘組練百萬,樓船數千,積穀如山,不可紀極。   征帆北指則燕齊可搗、遼海可跨。   旋師南向則吳越可掇、閩粵可聯。   陸戰而兕虎碎易,水攻而蛟龍震驚。   所願與同誌之士,熟念故主之恩。   上雪國家之仇,下救生民之禍。   建桓文之偉業,垂青史之芳名。”   鄭氏延平一脈,無愧於明,無愧於天下。   雖然檄文寫的內容是在吹牛,但鄭經此時,對靖南耿氏,至少在表麵上對耿氏的“反正”還是抱“大家都是明軍”的正麵態度的。   隻是,後來鄭經遣人尋至精忠處,還想繼續商議耿精忠原本允諾的撥船及找地方給鄭經安插兵眾的事宜;   耿精忠很生氣,完全不理彩鄭氏。於是,鄭、耿交惡。   八月,漳州守將黃芳度也歸降鄭經。   短短半年時間,廈門、泉州、漳州、漳平等地全部歸鄭。   康熙十三年九月(1674年),鄭軍大將劉國軒在楓亭列陣二十裡,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與耿軍大戰,耿軍主力在浙江、江西,守軍為新兵,故耿軍大敗,被鄭軍追殺到興化城(今福建莆田)下,十一月,又攻下漳浦縣。   南福建,盡入鄭經手中。   這下輪到耿精忠坐不住了,我前麵在打滿清,你鄭經居然背刺我?   但他又不敢譴責鄭經,畢竟是他自己出爾反爾。   於是遣使跟鄭經談判,想要“索地求和”,要求鄭經歸還漳、泉二府,並表示將沿海島嶼劃歸鄭經,承諾通商貿易,不再禁止兩地的貿易。   鄭經鳥都沒鳥他。   一個“墨跡未乾”就失信背約的小人,我延平王乃大明海外孤忠,此番渡海西來,意欲反清復明,又豈會理他?   並且因為耿精忠僭越逾製,自號甲寅,頒發諭示稱敇旨,逾用黃綾等不遵大明正統的行為。   鄭經發布公告,不再與耿精忠合作,隻跟吳三桂合作。   “今本將軍遵照吳王原橄,布中興大義。”   但鄭經不知道的是,吳三桂已經自稱周王了,等到後來發現吳三桂僭越之舉後,就開始不鳥吳三桂了。   直到康熙十四年一月(1675年),耿鄭雙方才達成協議,以楓亭(今仙遊縣楓亭鎮)為界,北屬甲寅,南屬明鄭。   此後一年,雙方各顯神通:耿麵對江西、浙江方麵的清軍壓力死死頂住;鄭則全力向攻略閩南,閩西和粵東   鄭巔峰之時,勢力達到粵地的惠州,兵逼廣州。   除了東南的耿、鄭在大展身手外,在昆明的吳世璠吳少爺,也在大展身……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