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東宮選拔(1 / 1)

篡史誌 吆喝者 3578 字 2024-03-16

且不說孫佳穎與常德公主如何?朱祁鎮與皇太後張氏又是一陣嘮嗑後,便直奔東宮。   朱祁鎮回到東宮後,先是檢查了一番昨日澆築出來的蒸汽鍋,工藝有進一步的可能,隻是東宮選拔近在咫尺,便暫時放下了此事,而是交待一旁的太監,將其安在灶臺上,初次提煉高濃度酒精工作就在日進黃昏的時候風風火火的展開了。   朱祁鎮對於此事隻強調了一點,那便是火不能太旺,鍋中不能沸騰,鍋中開始有聲音想起,出口處水滴連線即可暫緩火勢,由於是灶臺,暫緩火勢隻能將蒸餾鍋放置一旁,帶的流線斷滴時繼續加熱。   朱祁鎮吩咐完後便一人鉆進正殿,出題整理答案,根據自己初步的估算,大概有二百之三百人會來參加,這是考慮到一甲隻有三人,上榜之日即入朝之日,斷無可能來參加自己的選拔活動;二甲者根據自己與朱瞻基的交流,大概五十人左右,這些人都是賜進士出身,要知道中了舉人便有機會做吏,大概就是後世的事業編製單位吧,這些賜進士出身的人,一旦外地有官缺,是可外放為知縣的七品官員,因此來參加的可能性也不大;三甲則是賜同進士出身,待遇不及賜進士出身,但這些人是有望在下次考試中脫穎而出的,若是呆板之人也不會前來參加,隻有家境貧寒,可能會來此一博;綜合考慮,一甲二甲三甲來參加選拔的也就半百之數!   拋去這些人外,還有一半人是落榜者,這些才是朱祁鎮的重要生源。關於此次選拔,朱祁鎮並沒有報太大的希望,隻是為以後自己的改革做一次小實驗,廢除科舉製度是不可能的,但是改改考試的內容自己還是可以做到的,唯獨不知道的是這個時代的讀書人除了四書五經外,對其他的了解多少?掌握多少?通過這次選拔多少可以了解一些這個時代的讀書人。   因此,朱祁鎮此次出的題可謂是廣度深度都不可或缺,簡直是另一版本的公務員考試了,唯獨不需要寫文章了,但是多了看圖說話題,為了出題,首次在藏書樓中看見了《永樂大典》,給朱祁鎮帶來了震撼,足足一萬一千零九十五冊,以往見到的永樂大典隻是這一萬多冊書籍中浩渺的一部分,摘錄了《永樂大典》上的一些記錄,主要記述了一些手工業的發展或手工操作。   朱祁鎮將出題的光度根據後世的公務員考試很快就有了想法;隨後開始考慮深度的問題,由於古代交通不便,信息流轉不暢,除了行走在天南海北的腳商外,有機會走出縣之地的蓋有十之五六,而這裡麵讀書人占了三成左右,這些讀書人有機會來到京城參加殿試的,可謂是萬不存一,所以深度考試便有了一下幾個等級,知道,入門(了解),登堂入室(實踐過),大成之象(研究過,有自己的想法但未能實現),大成(實現了自己的想法),實際上朱祁鎮知道大成的人是不可能出現在奉天殿,反而是在市井之中,或者深山老林裡,畢竟大明禁止奇因技巧,可謂是得小心謹慎;大成之象也純粹是朱祁鎮的一廂情願;登堂入室的到是有,有些考生來自商賈世家,總能接觸到一些外人不知道的事情;至於入門則純粹靠的是地理之變,畢竟大明幅員遼闊,各地各有不同,對一些人來說沒聽過,對另外一些人來說可能就如吃飯喝水一般,雖是觸手可及,但是科舉不考這些,因此這些人也隻是了解,不會有太多的可能去實踐的。   實際上,朱祁鎮有個大膽的想法,此時隱隱有了一些可行之法,所謂離摸石頭過河的地步還差一點,那就是要投石問深淺,防止自己被淹死。   在整理思路的過程中,朱祁鎮出去看了幾次蒸餾出來的酒精,此酒精可謂是純糧食打造,因此朱祁鎮便淺嘗輒止的喝了一口,與前世的烈酒做對比,經過幾次調整,酒精度數從四十幾度來到了六十五度以上,畢竟前世喝過最烈的酒就是65度了,在高自己也無從判斷了,這已經很接近醫用酒精了,朱祁鎮暫時放下心來。   隨後朱祁鎮又讓人把之前在東宮院子裡的東西一應搬到東宮的雜物殿,常德公主也是晚膳後才回到東宮,朱祁鎮也未來得及細問,隻是能待到現在相比處的不錯!   這一日,是東宮選拔的日子,因為是三月天,本是多風的時間,這天,隻是微風拂麵,倒是適合考試。   此次考試,隻是檢查了一下這些人是否為參加殿試者,至於是否作弊,朱祁鎮不在意,因為自己出的題是這個時代不曾考過的,也沒人會想到考這些!   考生人數和朱祁鎮估計差不多,隻有一百八十四人參考,唯獨讓朱祁鎮沒想到的是叫舒曈的考生,根據昨日的放榜情況來看,此人第二甲第三名,可謂是個人才,這含金量簡直是純金無疑了。   朱祁鎮在考前,簡單的說了幾點,第一點:此次選拔不公布排名,沒有成績,即不影響你們以後的仕途發展;第二點:此次考試分兩堂,你上午一堂,下午一堂;第三點:此次考試不限時長,但一旦離開考桌,視為考試結束;第四點:經選拔合格者,可在東宮領一執事,月俸同知縣,但無官品之說;第五點:此次考試中涉及奇因技巧,有想法者,皆可寫下,不治罪!   眾人聽得嘩然,第一參加此次考試不影響仕途,無後顧之憂;第二有機會博得一個待遇不錯的差事;第三,雖無官品,但給太子做事,差不多就是給未來皇上做事了,可謂是最大的機遇;第四,嘩然一片的主要原因是此次選拔過於鬆懈,一不查夾帶,二不限時間,感覺如兒戲;再看上方高坐的雖是太子,可也隻是六歲而已,自己當時剛啟蒙而已,對方竟然開始選人了——有一好爹當真是開了掛的人生!   身在乾清宮的朱瞻基聽說後,搖頭苦笑道:“真是胡鬧也!或許自己不該答應,此事一出,必定會成為市井笑談!”   身在坤寧宮的孫佳穎卻是在常德公主那裡看到了考試題,隻覺自己兒子書沒有白讀、死讀,一時間也沒有注意考試的其它事項。   中午時分,朱祁鎮命人推來幾車小粥,一車鹹菜,兩車米飯一車饅頭,供諸位考生食用。   此次選拔史官在朱瞻基示意下,僅僅一語帶過:時太子為稚子也,興致,選拔人才試為己用,與諸生共用午膳也!後綴一語,帝曰:吾兒愛才之心,朕不及也!   試後,朱祁鎮單獨問了舒曈幾句,才知其為江南人士,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出自商賈世家,為庶子,其父不願其讀書,隻讓其繼承衣缽,為其嫡長子保駕護航,不願,憤然離家,後得一妻,妻種田,己讀書,至今日,已三十有八也!臨行,兒患病臥床,資不足為其醫,此來賭一把也!成則在京安家,敗則回家歸田。   朱祁鎮聽後默然,又嘆道:“今人之難,後世辛不存也!”   隨即,找出舒曈試卷,不由一驚,此子竟冒天下之大不韙,改善犁,與後世差之無幾也,當即道:“舒曈!你可知罪!”   “小人知罪!”舒曈跪地道。   “本太子也隻是讓你們想想奇因技巧,以供玩樂!可你卻私自改進,不怕項上人頭不保!”朱祁鎮不露聲色道。   “賤內種田,己讀書,於心不忍,奈何賤內堅持,小人隻能想盡辦法減輕賤內負擔,耗時三年方有成效!”舒曈心寒,太子出題,隻為玩樂,自己卻當成了救命稻草,一股腦的都寫了上去,如今悔之晚矣,隻能如實道。   “好!”朱祁鎮拍手稱好,隨即感慨道:“大明若人人如你這般!何愁日月江山永在!大明江山永在成為空話矣!我現在無力改變什麼,但可保你一生平安,吃穿用度不愁,你可以現在回家接人到京城,住處我會幫你解決,另外賜你紋銀五十兩,免你心中之憂!日後可多讀匠書,但凡你有什麼想法,皆可放手去做,我也可助你一臂之力!”   “晚生謝太子殿下!晚生謹記教誨!”舒曈本以為是麵對死亡的恐懼,不曾想幸福來得太突然,一時間腦袋想撥浪鼓一樣,與地麵碰撞發出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