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海禁初露端倪(1 / 1)

篡史誌 吆喝者 3683 字 2024-03-16

四月十五晚,朱祁鎮與往常一樣,回宮後,來到坤寧宮,給孫佳穎請安,簡單的說了幾句,然後逗弄了一會兒朱祁微,便準備回東宮了。   朱祁鎮心裡有些奇怪,朱瞻基今日怎麼不在坤寧宮,不過看孫佳穎沒有什麼異常,也就沒有多說什麼,正準備離開的時候,外麵響起了腳步聲。   “父皇,今日你可是來得有些遲了!”朱祁鎮快步迎上去,準備把今天的手術情況說一下,但一開口卻是調侃的話!   “父皇,出事了?”朱祁鎮看見朱瞻基時卻發現後者臉色不好,這才一改語氣,低聲問道。   “嗯,有些麻煩,旱災已經不可避免了,我已經下詔逋租了!”朱瞻基沒有理會朱祁鎮前麵的調侃,而是說道,同時坐在了外間,並沒有進孫佳穎的寢室。   朱祁鎮一愣,道:“父皇,怎麼是逋租,而不是免租!”隨後坐在了朱瞻基的一側,倒了一杯熱茶,遞給了朱瞻基。   “逋租已經拙荊見肘了,國庫情況不是很樂觀,而且今年東南沿海並不平靜,雖然隱患不大,但是麻煩!”朱瞻基耐心的解釋了一下為什麼是拖欠稅款而不是免除稅款!   “倭寇?”朱祁鎮一拍桌子道!   “你怎麼知道?”朱瞻基微微一愣,從朱祁鎮表現來看,並不知道沿海一帶不平靜,但是僅僅靠不平靜就猜出是倭寇,就有點奇怪了!   因為自己去年下詔令倭寇覲見,目前人還在路上,根據自己的消息,大概還需要半月時間;朱祁鎮應該是沒有機會接觸倭寇的,但看兒子的表現似乎是知道倭寇的存在。   “父皇,我知道很奇怪嗎?”朱祁鎮裝傻,繼續道:“《永樂大典》裡有記載的。”心裡卻在想:倭寇匪患在這個時候就已經開始了嗎?那禁海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自己僅僅知道是明末清初,但是關於禁海一事,嘉靖帝時期就出現過,隻是取消了又設,反復,這是影視劇裡的歷史消息,朱祁鎮無從判斷真偽,可從現在來看,似乎倭寇之患在宣德年間就出現了,此時在後世被稱為仁宣之治,所以朱祁鎮自動的就排除了倭寇之患。   “你的……怎麼出來了?”朱瞻基說到一半時,看見孫佳穎出來了,便問道。   “皇兒睡著了,妾身想聽聽你們在說些什麼!”孫佳穎微微行了禮,就在朱祁鎮的攙扶下坐了下來,說道。   孫佳穎在生下朱祁微後,便不叫朱祁鎮是皇兒了,要麼是名字,要麼是太子,朱祁微自然而然的成了皇兒!   “朕就是驚奇這小子知道倭寇,而且僅憑東南不平靜,就猜到了!”朱瞻基卻與孫佳穎有所不同,不知是朱祁微剛剛出身不久,還是其他原因,雖然喜愛,但是遠達不到喜愛朱祁鎮的地步,因此對朱祁鎮的稱呼還是很隨意,這種隨意在皇家難得的!朱祁鎮作為BUG存在,感觸不深,但是孫佳穎卻是感觸很深,朱瞻基每次的隨意都讓她很吃驚!   “父皇,那你準備怎麼平定倭寇之患?”朱祁鎮此時沒有注意這些,而是接著問道。   “倭寇之患,不足為慮,暫時不用管!”朱瞻基卻是擺了擺手,道。   “嗯?父皇,這是什麼情況?”朱祁鎮有些奇怪,剛才還說要有所準備,現在又不足為慮!   “朕的皇爺爺就是永樂大帝在位時,五征漠北,國庫損耗嚴重,朕的父皇,仁宗皇帝繼位,針對這個情況,提出了與民修養的政策,朕現在執行的就是與民修養的政策,東南之患,不得不妨其做大,但是目前而言,不構成多大危害,一旦作戰,敵寡,一旦到海上,靈活多變,不宜平定!”朱瞻基解釋道。   “漢武帝不是說‘寇可往!我亦可望’嘛!父皇怎能如此?”朱祁鎮認真的說道。   “你小子!知道的不少!想得挺好!這個就交給你了,朕已經倦了,沒有那個雄心壯誌了,也不想勞心勞累了!”朱瞻基不曾深想朱祁鎮所表達的意思,隻當童言無忌,笑著搖了搖頭道!   “父皇,母後可是剛剛生了皇弟,你就沒有雄心壯誌了!”朱祁鎮打趣道。   “你沒個正形!以後怎麼給你皇弟做表率!”孫佳穎聽見朱祁鎮的話,不由得拍了拍朱祁鎮的腦袋,教訓道。   “有雄心壯誌又能怎麼樣?今年大旱,百姓受苦!朕現在隻想做守江山!富江山!”朱瞻基不理會朱祁鎮的打趣,說道。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朱祁鎮微微一震,繼續道:“萬一我以後沒能力解決怎麼辦?”   “嚴通番之禁!”朱瞻基微微一愣,拍了拍朱祁鎮的肩膀道。   “父皇,你已經有此意了?”朱祁鎮反口問道。   “朕,在等!”朱瞻基繼續問道:“不過你的問話是什麼意思?”   朱祁鎮知道朱瞻基在等什麼,開口道:“既然父皇給我出了這麼一個主意,顯然父皇已經有此想法了!”   “皇後,你看看朕選的太子是如何的聰慧!”朱瞻基沒聽到朱祁鎮問自己在等什麼,卻是直接說出了後邊的話,心情不由得大暢,對著孫佳穎笑道。   “太子頑劣,得陛下肯定,一是太子之幸;二是陛下教導有方!”孫佳穎在朱瞻基父子二人同時在場的時候,總是回答的很正式。   “父皇,嚴通番之禁,治標不治本,,而且靠海吃飯之人該如何?”朱祁鎮繼續問道。   “你小子!不必擔心,大明地大物博!養得起!”朱瞻基不曾深思,直接開口道。   “父皇……”朱祁鎮的話未說完,晚膳已經上來了,孫佳穎打斷道:“好了,你還小,你父皇做事自然有你父皇的道理!”   朱祁鎮懷著心事,用了晚膳,之後便匆匆的回東宮了,連手術一事都不曾和朱瞻基說。   朱祁鎮一直認為自己的危機是在正統年間,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也就是土木堡之變的時候才開始,可是今日卻意外得知倭寇之患,頓時沉重起來,而且,還有旱災這等糟心事情。   在古代,旱災的發生,往往伴隨著起義,但是自己並不了解這段歷史,也不知道旱災到底有多嚴重!又會死多少人!總之,後世評價的仁宣之治,在此時的朱祁鎮看來似乎有些誇大了!   目前,關於嚴通番之禁,朱祁鎮準備日後單獨與朱瞻基交談,從歷史時間線上來看,自己馬上該登基了,可是新皇登基,推翻舊政,容易詬病,必須等一個合適的時機,而且自己年少,能不能馬上親政,也是一個問題。   因為倭寇之患的出現,一下子打破了朱祁鎮舒適的心理建設,除了準備說服朱瞻基外,朱祁鎮決定為自己繼位即可親政做準備,因為自己的認知和歷史出現了偏差,隻有自己及時的做出改變,才能更好的應對歷史,目前,朱祁鎮無法判斷這是自己穿越導致的蝴蝶效應還是原本的歷史軌跡!   朱祁鎮想要親政,自己必須表現足夠出色,這樣朱瞻基臨終時才可將權力完全放心交給自己,不至於讓皇太後張氏和皇後孫佳穎來乾政,而且托孤大臣在歷史上往往都是亦正亦邪的!   歷史上的少年天子登基,總是會主少國疑,後宮乾政。這裡的後宮乾政,分兩種,一種是皇帝臨終吩咐的;一種則是主少,無法掌控全局,後宮強勢乾政!   歷史上的竇太後,清朝的慈禧都是後者,而皇太後張氏歷史上的評價不錯,歷史記載是朱瞻基臨終囑托讓其輔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