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把刀給他!讓他殺了劉伯溫!(1 / 1)

李善長這麼一站出來,整個朝堂的氣氛瞬間變了。   方才還是皇太孫殿下語出驚人,將這些個臣子拉出去廷杖,為人所不解。   但是現在,   情勢逆轉!   中書省的左丞相大人站出來為群臣詢問!   朱雄英眸子微微瞇起,語氣略微冷淡下來:“李相這是在....”   “質疑?”   此話說出,饒是久經朝事的李善長都是為之一怔。   他也不知道為何麵前這個方才十歲的皇太孫殿下,居然能在如此形勢的情況下,仍舊反問自己。   這已經不隻是聰慧這麼簡單了。   身為大明的相國,他李善長見過太多聰明人,但真正能在朝堂之上發出聲音的,往往不是那些聰明人。   因為他們缺少了一樣東西,   氣!   麵臨大事之時容色不變的靜氣!   麵臨喜事之時處境寧靜的沉氣!   麵臨悲事之時處變不驚的定氣!   毫無疑問,這位皇太孫殿下,具有這種東西。   朱雄英緩緩起身,一雙眸子盯著李善長,而後嘴角微微勾起:   “那依照相國大人的看法,應當如何?”   “是將劉伯溫九族株連?還是將這整個禦史臺內部嚴整,甚至取締?”   此話說出,李善長頓時為之色變!   朱雄英這兩問,不可謂不重!   將劉伯溫九族株連?   直接取締禦史臺....   他李善長想乾什麼?造反嗎?   洪武陛下隻是巡遊,不是馭天!   “臣不敢!”   李善長連忙開口。   便是連徐達,此刻也覺得朱雄英這兩問似乎過火了一些,默然不作聲。   朱元璋將他徐達留下,便是亦軍功第一的身份在朝堂之上當定海神針。   此刻他徐達要是開口,那事情就完全沒有回轉的餘地了。   劉伯溫的禦史臺,和李善長的中書省,二者其一,絕對會被連根拔起。   “那你們看看你們在乾什麼!”   朱雄英猛然拂袖,將案桌上的奏疏一掃!   “從昨天上奏,就有不少官員明裡暗裡提到禦史中丞。”   “今日,”   “你們倒是給孤來一場好戲啊!”   “百官進諫,處置禦史中丞,處置咱們的誠意伯!”   “好!”   “當真是好!”   “莫不是欺孤年幼?極為好騙?趁此好好把朝堂之上的其他聲音徹底踹出去?”   朱雄英此話說出,李善長麵色難看至極!   這一番質詢,已經是不留情麵了,簡直就是狠狠拍在他李善長的臉麵之上。   “劉伯溫,孤已然查明,楊憲之事,你並不知情。”   “至於師生....”   朱雄英冷笑一聲,看向李善長道:“李相,若是如此,你中書省的官員皆為你下官,屆時有中書省官員犯事,無論你告老與否,孤是否可以將你全家都抓起來,九族盡誅?”   “你要搞師生連帶,孤就給你搞個責任終生株連!”   “你願意的話....”   朱雄英微微一頓,看向雨化田道:“雨化田,去,給李相一把刀,讓他把劉伯溫給殺了!”   “這把刀好好留著,以後還用得著!”   雨化田手頭一翻,將一名鷹隼探子的腰間長刀拔出,一把擲於李善長身前!   滿朝官員都傻眼了。   他們怎麼也沒想到,這位皇太孫殿下居然扯了一句‘責任終生株連’!   而且...   讓李善長去殺劉伯溫?   這不是連李相明麵上的遮掩都不願意給他留了嘛?   劉伯溫看向高臺之上的小小身影,淚流滿麵!   這一刻,他仿佛看到了當年投奔紅巾軍之時,那個意氣風發的朱大帥。   一樣的霸氣,一樣的殺伐果斷!   “老臣不敢!”   “老臣隻是詢問百官廷杖之緣由,不敢過問誠意伯之事!”   李善長不愧是李善長!跟前便是長刀,卻仍是冷靜開口。   便是他朱雄英如此咄咄逼人的情況下,李善長依舊是如同狐貍一般狡猾。   將事情往外一推,一副就事論事的模樣。   皇太孫揭開遮羞布又如何?   他李善長不認,便是不認!   “百官廷杖...”   朱雄英眉眼一挑,淡淡開口說道:“如今天下未曾安定,北元韃虜屢犯我大明邊境。”   “大明境內,北元殘餘勢力暗中蠢蠢欲動。”   “河東水患,東海嘯災,山西大旱!”   “樁樁件件,哪一件不與我大明基業息息相關,哪一件不是牽扯成千上萬的百姓安危。”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爾等碌碌之輩,隻知朝堂攻訐。”   “莫不是咱們的禦史中丞劉伯溫,一如當年北元脫脫一般?”   此話說出,胡惟庸身子骨頓時一個哆嗦!   北元脫脫!居然拿劉伯溫與此人相比較!   要知道,北元雖然被明軍驅逐,但是這個脫脫乃是當年北元的丞相,意圖將天下叛軍掃滅。   若非元廷之內朝政傾軋,脫脫失勢,便是連大明的前身紅巾軍,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也難以存活下去!   如今將劉伯溫比作北元脫脫,那不就是在說他們...是一心朝政攻鬥,不論國政,甚至日後可能導致亡國之人?   “殿下!”   劉伯溫泣不成聲,跪伏在地。   士為知己者死,他沒想到,這位皇太孫殿下監國第二天,便願意為他直接站在百官的對立麵。   而且....   劉伯溫如此聰明之人,如何能聽不出,這位皇太孫殿下的暴怒,有很大部分,當真是心掛天下,牽係百姓。   “臣....知了!”   “殿下所為,確實中正!”   良久,李善長眸子陰晴轉換不定,長嘆出聲。   此話說出,便是認同了朱雄英方才得做法。   不過,   認錯他李善長自然不能開口,否則便是坐實了此事乃是他主使。   勾結黨羽,可比這些‘瀆職罔政’的罪名要可怕的多。   “即使如此,李相回列吧。”   朱雄英淡淡開口。   李善長默然回到隊列之首,胡惟庸麵色焦急,想要說些什麼,卻發現說什麼都不合適。   今日的皇太孫殿下....   太強勢了!   他也沒想到,為何一個禦史中丞劉伯溫,能引得這位皇太孫殿下如此力挺?   “昔年唐文皇帝曾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唐文皇帝:唐太宗李世民,謚號文皇帝。)   朱雄英立身站於高臺之上,眸光輕掃百官,朗聲開口:“今日之事,當為後事之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