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一十七、反客為主(2 / 2)

張輝心裡一陣驚恐,卻是拿起手中資料,指紋助教楊婷道:“小樣,這資料是你整理的對嗎?”

“對呀。”楊婷默默點頭:“是按照您的手稿整理出來的。”

“你看看你,粗心大意。”張輝將a4紙資料往桌上一甩,也是沒好氣道:“你把這幾個數據給打錯了。”

“打……大錯了?”楊婷聞言,也是趕緊自查:“不會吧?怎麼就大錯了呢?”

張輝拿起文稿,手指敲打著說道:“我手稿上麵,明明寫著是根據2014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全球溺死報告中顯示,全世界每年有37.2萬人溺死,平均每小時死亡42人。”

“而你看看你整理成啥樣了?2014年變成了.2萬人變成了34.2萬人,你也太粗心大意了吧。”

“是嗎?”楊婷頓時有些慌了。

她趕緊從文件包裡,將張輝交給她的文稿取出,翻開幾頁進行核查。

片刻之後,楊婷整個人都傻眼了:“還真是搞錯了。”

瞥了眼張輝,楊婷也是低頭道歉說:“不好意思,可能是打字太快,沒有核實清楚,真的對不起。”

“好了,下次注意些。”張輝也是擺擺手,讓楊婷先坐下,隨後又道:噺⒏⑴祌文全文最快んττρs:/м.χ八㈠zщ.còм/

“我們的工作必須要嚴謹,這次隻是報告,下次要是在實驗室實操階段出現數據失誤,那可不是一般的嚴重,很有可能大家努力的成果都會付之東流。”

“是是是,我的鍋。”楊婷也是勇於承擔錯誤,卻是有些不太明白道:“可是……顧晨是怎麼知道我數據搞錯了?這文稿也沒給他看過呀?”

“對呀,顧晨是怎麼知道的?”

現場和楊婷一樣抱有疑問的人還有很多。

這種數據都能知道?心說你丫該不會連新華字典都背過吧?

張輝也是愣了愣神,剛才楊婷的提問,卻是讓自己感到疑惑。

自己數據出現錯誤,顧晨竟然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

更重要的是,他能夠將真實統計數據,準確的表述出來,可見顧晨對這份報告也是有所了解的。

張輝上下打量著顧晨,這才問他:“顧晨,你是怎麼知道的?”

“我看過世衛組織在2014年發布的這份全球溺死報告。”顧晨說。

“你看過?”張輝將信將疑,繼續問他:“你連這個也接觸過?”

“幾個月前,在我們江南市圖書館看過。”顧晨說。

張輝捏了捏下巴,也是不可置信道:“可是……那都過去幾個月了,你連這些數據現在都能記得?”

“記得,但是我還記得,衛生組織估計,實際數字可能高一倍。”

“說的很好。”見顧晨能準確說出這些數據,張輝看顧晨的眼神都變了。

感覺這個年輕人記憶力超群,已經遠勝其他人。

一陣汗顏後,張輝拿起桌上的書寫筆,將數據糾正,這才又道:

“畢竟由於我國江河湖海水網密集,每年需要進行鑒定的溺水死亡的屍體數量龐大。”

“其中在江河湖海中發現的溺亡屍體,絕大多數都屬於溺水者的意外死亡,但也有部分溺水者存在自殺或他殺的情況,也不排除死後拋屍入水偽造成為意外溺水身亡的案例。”

張輝瞥了眼楊婷,楊婷立馬切換幻燈片。

此時此刻,屏幕中顯示的是一張城市河流圖片。

城市河流的一側被警戒線封鎖,而河流的旁邊,則是由警方臨時搭建的一頂藍帳篷。

張輝咳嗽兩聲,繼續說道:“這些年,溺水死亡事件時有發生,但檢測難度也很大。”

“有目擊者還好,可以確定死亡者的死亡原因,而對於那些沒有目擊者的溺水死者來說,就需要采用檢測技術。”

“而對於新鮮的水中屍體,可通過口鼻部蕈樣泡沫、水性肺氣腫、呼吸道內泥沙等溺死的典型征象進行溺死鑒定。”

“然而80以上的水中屍體被發現時,卻是呈現出高度腐敗,各種溺死征象不復存在。”

“且屍體解剖,及組織學檢驗,是否與溺死相關的特異性病理學改變,其死因鑒定成為世界公認的難題,而死因是案件定性的關鍵。”

頓了頓,張輝見顧晨已經將要點寫好,也是不由分說道:“這裡就涉及到警方的處理工作了。”

“由於死因不明,案件無法定性,極易導致家屬的不滿,以及輿論猜測,媒體炒作。”

“所以我們法醫必須要精準檢測,找出死者死因,給家屬一個滿意的交代,否則就會惹出大麻煩。”

見顧晨在白板上配合默契,張輝態度也好了許多,隨口問顧晨道:“顧晨,你可知道哪些著名的例子嗎?”

顧晨停止書寫,仔細回想一番後,這才說道:“美利堅2013年2月發生的藍可兒事件,就是典型例子。”

“沒錯。”張輝微微點頭,對著臺下眾人道:“所以,調查不徹底,會引發很多社會問題,這需要我們的工作嚴謹,所以這對我們法醫檢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看了眼顧晨,張輝又道:“顧晨,你知道我們法醫學工作者,為了解決水中屍體死因鑒定難題,都做過哪些實驗嗎?”

現場忽然間安靜,都為顧晨捏上一把汗。

心說教官張輝這是賴上顧晨了啊?

薅羊毛也不能專挑一隻薅吧?其他人你就不給機會?

其實臺下許多法醫也都知道一些,但張輝卻唯獨將回答的機會讓給顧晨,也想考研一下這個年輕人的真實水平。

顧晨短暫的沉思幾秒後,大腦中的數據流開始快速翻滾,很快浮現在腦海中。

顧晨抬頭說道:“法醫學工作者,先後研究了矽藻檢驗、血液生化檢驗、異物元素檢驗、植物花粉孢子檢驗、葉綠素a檢驗等方法。”

“然而除矽藻檢驗外,其他方法僅限於實驗研究,未能在法醫學實踐中推廣應用。”

“說的很好。”張輝對顧晨的回答很滿意,於是笑笑說道:“所以矽藻檢驗,就如我說的那樣,是溺死診斷的金標準。”

“而對於如何判斷生前入水亦或是死後拋屍入水,學界存在爭議,但矽藻檢驗一直是法醫實踐中最常用的方法。”

“但也有質疑和爭議。”顧晨直接反駁了回去。

張輝皺皺眉,有些不高興了,心說這顧晨是來砸場的吧?

不過顧晨說的也沒錯,張輝剛想開口,坐在身邊的另一名一級警督便道:“顧晨,你說矽藻檢測也存在質疑和爭論,為什麼?”

“因為目前來說,國內外法醫大多數是通過光學顯微鏡檢測溺水死亡者臟器組織內的矽藻。”

“而矽藻檢驗技術的方法,雖然並不能夠直接判斷溺水死亡者的確切死因,但通過對溺水死亡者的溺死地點的水樣種類和數量比對,對於幫助確定溺水死亡者的死亡地點有積極的作用。”

顧晨無縫對接,將自己的看法道出,隨後又道:

“盡管矽藻檢驗應用於溺死診斷,至今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然而一直以來,矽藻檢驗的價值備受爭議,主要是因為目前全世界,各國法醫界運用的矽藻檢驗技術方法有很多。”

說道這裡,顧晨直接拿起油性筆,在白板上邊寫邊道:“主要的方法是通過對樣本的提取和消解後,采用矽藻富集方法和矽藻觀察方法來進行的。”

回頭看了眼臺下眾人,顧晨直接走上前,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與大家講解道:“由於矽藻在自然界分布廣泛,淡水、海水、空氣及食物,尤其是蔬菜中都普遍存在。”

“加之水中屍體的被動汙染,非典型溺死與死後入水以及死於一些缺乏矽藻的水域地方的屍體,和實驗本身的汙染問題,其實就包括容器與試劑等諸多影響因素,才使得矽藻檢驗在診斷溺死作用中一直存在爭議。“

眾人聞言,也是頻頻點頭,似乎顧晨說的有道理。

然而顧晨的老毛病又犯了,瞬間將這裡當做案發現場,不由自主的跟眾人講解道:“其實國內外矽藻檢驗實驗室,一直是采用強酸煮沸消解、離心富集、光鏡觀察的技術。”

“這些傳統技術其實存在顯著缺陷,除了上述的汙染問題外,還表現在……從臟器檢材中提取的矽藻回收率低、檢驗靈敏度差、假陰性率高。”

“而矽藻個體小,含量低,受光鏡放大倍數所限,易出現漏檢,誤檢的問題。”

“咳咳。”見顧晨搶走了自己的話語權,教官張輝有些抱怨,趕緊咳嗽兩聲以示提醒。

然而顧晨卻根本沒注意,打上一記響指繼續道:“矽藻檢驗需要對所檢測的矽藻進行種屬鑒定。”

“而法醫檢驗人員通常缺乏矽藻分類學專業知識,把其他異物屬性誤判為矽藻,這在一定程度上製約了矽藻檢驗在溺死診斷中的應用。”

“好……好了。”見顧晨滔滔不絕,沒有停下來的意思,教官張輝有點心慌慌,趕緊打斷道:“顧晨,你還是坐回去吧。”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