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學:“祈福對於人來說,其實就是一種心靈上的寄托,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一種寄托,這兩種寄托似乎相似,但也存在一定的不同,我們用‘向上’、‘向下’來區分就能好理解一點,向上的寄托表達的是人的心願、向下的寄托是對這一心願的回應,同時還包含對向下的意願。 這一心願的實質反饋,會受到人的行為和思想而發生改變,這一心願的回應,不但受其改變而影響,還受於我們的行為和思想的影響·····。向上和向下又相互作用,以兩者的作用程度來確定福值的程度,同時還受向下介質的影響,有些時候還會產生一些微妙的反應,好比人常常說的報應,也是體現之一,報應是對於我們而言的回應,這種回應可能不完全取決於我們的想法,也受向下介質的影響。報應在某種程度上來講也可以是我們的寄托,也算是一種祈福,至於對人來說是福是禍,那也得因人而異,甚至有人因禍得福,而有人卻因福得禍。” 張承:“沒有直接因福得福的···?” 誌學:“有!樸實之心!至誠之心!上下一心!有次三心,持之以恒,必得其願!” 張承:“樸實之心!說起來感覺很普通的樣子,可那得是多麼的難能可貴,多麼純凈的一種心靈啊!”張承由不得回想,似乎以前自己也有過那麼一段時間很靠近這狀態,想法簡單,做事單一,沒有其他別的雜念,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變得畏忌這畏忌那,最後以自己深思熟慮、考慮周全而得意,在別人眼裡也許就是個傻子,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無法自拔卻不知,到頭來既愚弄了別人,也愚弄了自己。 誌學:“樸實之心,看似難得,人皆有之;人皆有之,不於顯之;不於顯之,從而罔之。” 張承:“有道理!這本來就是人人都應該有的,可偏偏藏於心裡,藏了太久,久而久之也就沒有了,也不能說完全沒有,隻能說是難以喚醒,或者即使喚醒了,也沒有當初的純碎,我們甚至有時候還嘲笑有這樣心的人傻,豈不知他們擁有的才是最珍貴的,是我們無法找回。” 誌學:“見解可以啊,有點意思,這光聽說半天······,你們也說。” 順立:“你們說!”講這話到是顯得有些靦腆,沒有想參與進來的意思。 誌學:“那你在說說至誠之心!”期望張承的見解。 張承:“我那都瞎講,還是你給講講。” 誌學:“那好吧!我就在講講。”難得遇見一個欣賞自己的,提了提精神。 “至誠之心!分兩層意思,一種以樸實之心為基礎,所呈現的最為顯,一種是其之外的一種彌補。”說完望了望張承,張承 張承:“因為樸實所以真誠,兩者同出,也相互輝映,可以說樸實就是真誠。而這非要分個兩層來講的話,這第一種是,以一顆樸實的心去真誠的對待,所能呈現出來的最為接近。這第二種就是即使你已經無法找回當初樸實的自己,但在被這一樸實喚醒的那一刻,有一個相應的心,與之達到共鳴,也是一種彌補,從而激發來自內心的真誠,而非突發奇想。” 誌學:“不錯!,但應該注意的是,至誠不等於執著,應該是懷一顆至誠的心去執著,而不是一味執著的去想、去做,當然一直堅持,可能會得到結果,但那不是我們要的至誠,它貴在一個‘誠’字。 張承:“這第三個心,就是需雙方都持有此二心,相互去對待,才可實現真正的福” 誌學:“這對待不僅存在於人與人、魂魄與魂魄、還存在於向上與向下之間,更與天意、地靈相互感應,所呈現出來的千變萬化,夢也是這一微妙現象的產物之一。 雖然你活著的時候感覺夢是幻覺,但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那是真真實實存在的,有時候很清晰很準確的,有時候它受向下介質的影響,表達的不穩定,也不直接,還可能會出現一定的偏差,以至於人有時候,夢中的人,他們都不怎麼開口說話,怕傳達不清楚,反而產生誤解,但這不影響它想呈現的實質,是告知你一件事,還是一個道理,不管你夢的是什麼,他都是有原由的,至於你能不能接受,或者能不能理解,那都因人而異。” 張承:“你說這夢吧···!做!還有過一晚上都是夢,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有長有短,但醒來就不記得了,隻記得做過夢;有些時候醒來還會記得一些,過了一會就在也想不起來了,時間長了,根本就不記得自己做過這個夢,即便是一直記得,甚至拿筆記下來,有的一知半解,有的根本不明白原由,也就隻能說那隻是個夢罷了。” 誌學:“無需為這個傷神,執意去解,得到的不一定是夢的初衷,有所領悟固然是好,沒有無需去強求,強求的結果反而會被其影響。······” 張承:“無論怎麼選擇,或許這一切都是天意、地靈作用吧。” 誌學:“對!對!對!”“這夢與願有著很密切的關係,他們的實現方式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是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來確定,有些時候夢就是願,願就是夢,也許在夢裡實現過願,也許在願裡還做著夢,在說這實現也需要一定的時間,這過程可長可短,短到立竿見影,長到一輩子可能都無法實現,甚至需要更久·····需要更多的人去做。 張承:“您一直說的這···向下介質·····?” 誌學:“向下介質就是我們魂魄所在這裡的規律,這規律你說它復雜吧卻又很簡單,說它簡單吧,又說不清楚它是啥。這規律無視一起,但我們要受到三個層麵的影響:這裡的製度、我們在這裡的品行、這裡外在的不確定因素的影響。這一切的一切決定著向上、向下祈福的程度。” 所以你看你活著的時候許了多少願,心又誠不誠,是圖一時之快,還是心想的和實際去做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