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途已經從那個回來的人口中得知了兄長那邊的全部事。 諸葛啟一詢問,李途就激動的全盤托出。 “我兄長現在昆陽城中,他已經殺入城中了,而且還繳獲了不少糧草和馬匹,讓我們不用管他,他打算繼續往北。” “昆陽啊…跑這麼遠?” 李途:“我也是這樣覺得的,他跑去了昆陽,我們就是想幫他都幫不上了。” “我們現在是肯定幫不上他了,更大的問題是他孤立無援…敵軍一旦反應過來,怕是難以支撐太久。” “那…讓他回來?” 諸葛啟思慮一陣,想清輕重緩急後,搖搖頭:“恐怕我們想聯係他都聯係不上,李遠不比我笨,他也知道不能在一個地待太久,這會說不定已經轉移了。” “對了公子。”李途似乎是突然想到了什麼,急忙說道:“那個人還說,我兄不讓他回去了。” “那就是了。” 諸葛啟在剛剛思考時,就已經權衡好了,李遠的死活諸葛啟已經不打算管了。 諸葛啟也是沒辦法,他出來都是拚著命上的。 眼下,唯一破局之策,就是吳國的援軍趕緊到,淮水遲早也被魏軍強渡了。 吳國是什麼形勢諸葛啟並不知道,乃至諸葛誕都不知道,因為孫綝沒給回信。 吳國方麵,孫綝也沒閑著,一直都在調兵。 隻是要突然調遣大軍北上,這可是個大工程,一兩天三四天根本完不成。 從開始動員算,已經有半個月之多了,孫綝才集結了七萬人。 正準備北上支援。 而先一步北上的文欽、文鴦、唐谘、全端、全懌、全靜等人也已經進入淮南境內了。 他們幾個意見有點不統一。 文欽、唐谘是想直奔壽春,和諸葛誕共同作戰。 而三全則是想要先探一探諸葛誕和魏軍的戰況,而後再做打算。 三全的想法也可以理解,就是想坐收漁翁之利嘛。 也正常,雖然現在諸葛誕反叛了,但到底不是他們吳國的將領,三全自然不可能全心全意的幫他。 幾人爭論幾天無果,索性就取個中。 幾人也不再屯駐原地不動,繼續行軍,帶著三萬人來到可壽春東北方向。 此地雖然距正麵戰場還有些路程,但也可以第一時間洞悉戰況。 花了五天時間,走走停停,今天淩晨時才剛到。 他們一到地方,就派斥候前去觀測戰況。 文欽心中可是著急的很,作為淮南第二叛的發起者之一,文欽最想推翻司馬氏的。 黃昏時,斥候回來了。 文欽聽說時,正在和兒子文鴦同袍唐谘談論對付司馬昭的對策。 文欽忙道:“斥候過來,我們也快去聽聽前線情況吧?” 唐谘點點頭,文鴦沒去。 文欽和唐谘結伴找了過去。 他二人到時,三全正在詢問斥候。 全懌見二人到來,便指著那斥候說:“你們二人來的正是時候,省得我叫人去喊你們了,斥候歸來說,前線情況較為僵持,詳細的就讓他和你們說吧。” 全懌說的較為簡單,隻是籠統的敘述了一下。 之後斥候把詳細的情況如實告訴了文欽、唐谘二人。 其實也不是多復雜,就是北岸魏軍強行渡河,南岸諸葛誕軍極力阻擋。 文欽聽到這個消息,頓時眼前一亮,急忙說道:“那這是好機會啊,我們加入進去,共同抵抗北岸敵軍豈不更好?” 三全聽到這話都沉默了。 最後還是全懌開口接上了話:“眼下我軍剛到,將士們身心俱疲,總要休息吧?” 文欽覺得有些道理,點頭道:“那需要休息多長時間?” “嗯~”全懌心中權衡後給出答復:明天,天一亮就加入戰場,馳援諸葛誕,文將軍意下如何? 文欽同意了。 就這樣,休息一晚上。 全懌在權衡過後,覺得既然已經來了,一直看戲可不行,這一戰吳國大軍都集結了,毫不誇張的說,除了那些不能動的兵力外,可調動的兵力都被集結了起來。 說是傾全國之力的一戰也不為過。 全懌父親是全琮多少有些見識,知道這一戰不能瞎胡搞。 ··· 一晃,一夜時間過去了。 三全沒有反悔,分給文欽、文鴦、唐谘一萬兵力,讓他帶著一萬人,先一步趕赴戰場。 三全帶著其餘人隨後跟上。 三人沒意見。 帶著一萬人就出發了。 其中,文欽之子文鴦帶了一千人和兩百騎兵,作為先鋒快文欽一步西進趕往戰場處。 文鴦行進速度極快,不過兩個時辰就帶著兩百騎兵趕到了戰場。 此時,諸葛誕軍正在岸邊阻擊渡河的魏國軍隊。 文鴦怕被盟軍誤解,沒有直接帶人過去,而是先派人過去聯絡。 其實,早在昨晚三全就已經派人來諸葛誕軍中說過他們天亮就會來支援的事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但穩妥起見,還是要再說一下才行。 很快,派出去聯絡的人就回來了。 在確定不會被誤傷後,文鴦不帶一點猶豫的就加入進了戰鬥中。 文鴦本就是魏將,現在重新對付起了魏軍也是遊刃有餘。 文鴦策馬殺到,手握長槍大喝道:“我乃譙郡文次騫,賊兵受死。” 文鴦名叫文俶,小名為阿鴦,字次騫。 此言一出,不少還在水裡的魏軍頓時一愣。 這個名字他們都很耳熟,不,甚至可以說是如雷貫耳。 上一次淮南叛亂,一人殺入陣中,大喊司馬師,司馬師當時割了眼上的瘤,本就有傷在身。 文鴦突然來攻,加上文鴦這一喊,使得司馬師大驚之下,眼珠子都掉了出來。 而司馬師也是狠人,在這個疼痛難忍的情況下,還因為害怕擾亂軍心,咬著被子愣是忍住了。 文鴦進出六七次,魏軍也夠勇猛,久攻不下,便撤退了。 司馬師在平叛後,就死了。 這件事,魏軍將士基本上都知道,甚至在這些渡河的人中,還有不少都是親身參與過那次戰鬥的。 就算是沒經歷過,也都多少聽過關於文鴦的傳聞。 這不,文鴦名字一傳出,不少人都有點慌了。 他們慌倒不全是因為文鴦,而是因為文鴦到來,豈不是證明吳國也來人了? 這個消息在半個時辰後,傳到了後方的州泰耳朵裡。 “不妙,大不妙,吳軍來的這麼快?”
第10章:吳國援軍,文鴦來襲(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