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誰都不信的司馬昭,互相製衡(1 / 1)

開城門,敵軍就在遠處,如若被敵軍抓住機會殺進城可就不妙了。   如若不開城門,那城外的魏軍就要死光了。   雖然司馬炎下令放箭了,但諸葛啟還在指揮將士去殺那些人,擺明了是奔著全殲來的。   司馬炎猶豫啊,就在這時,王基聽說情況快步跑了過來,他見司馬炎還在猶豫,當即發話:“弓箭手放箭,專心守城。”   接著,王基大喊:“城外的諸位將士,躲於城門口,列陣對敵,有箭矢掩護,尚能一戰,切不可畏敵不戰。”   王基害怕自己聲音小城外的人聽不到,還特意讓身邊人也連著喊了好幾聲。   而這時,司馬炎不樂意了。   但王基的做法讓司馬炎挑不出毛病,隻能心有怨氣的瞪了一眼王基。   王基做法固然好,但在他下達命令後,諸葛啟軍已經殺到近處了。   城外的魏軍還是被殺了七七八八,待到諸葛啟帶軍撤退時,隻剩不足五百人傷痕累累的勉強活了下來。   外敵退走了,待到殘兵敗將進城後,司馬炎開始沖著王基發火了。   司馬炎看向王基,陰陽怪氣的說道:“我軍夜襲消息並未泄露,先前敵軍屢戰屢敗,今日卻是如此勇猛兇悍,怕不是王將軍你暗中通敵了吧。”   聽到這話,王基下意識的皺了下眉,這一小細節被司馬炎看到,卻是認為王基這是心虛的表現。   司馬炎這會兒純粹是氣急了。   王基聽著這話,也不著急,緩緩開口:“公子莫不是氣昏了頭?”   “剛剛若非是我,城外將士怕不是要被殺光了。”   “你···”   司馬炎怒目圓瞪,張開了嘴,卻是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   誰讓王基說的句句在理呢,司馬炎一時間也想不到反駁的言辭。   兩人不歡而散,經此一事,二人關係也更加不好了。   王基看著司馬炎憤然離去的背影,心中若有所思。   ……   比起互相不和的王基和司馬炎,諸葛啟那邊就很友好了。   回去後,諸葛啟第一時間搬出錢財,分給麾下將士。   分完東西,諸葛啟臉上笑容消失,被一抹憂愁所取代。   正好,諸葛啟的變化被荀愷看到了,荀愷心中不解,便湊到跟前詢問:“我們此戰大勝,斬獲頗豐,府君為何還愁眉不展?”   “唉~”諸葛啟嘆口氣:“本想誘敵出城,再由文鴦於北攻城,令敵軍首尾無法兼顧,此戰雖然戰果斐然,但也錯失了大好時機。”   荀愷寬慰道:“府君你不也說了嗎,這個計策太過於理想化,實施起來很難。”   確實,都是不可控因素,需要一切都恰到好處才行。   本來倒是可以派人去通知文鴦,但那會士氣太高了,都追擊去了。   諸葛啟被迫改變戰略,以全殲敵軍為主。   這也是諸葛啟短時間內能想到的最好的辦法,因為原本的計劃肯定是行不通了。   幸虧諸葛啟沒有完全聽鐘毓那太過理想化的計策。   但這也不是鐘毓的錯,鐘毓本就是更擅長對大局的判斷,而非計策。   …   其實,在他們打完撤退時,文鴦也聽斥候匯報有戰事的情況了,沒錯,文鴦也在時刻關注著南麵的戰況。   隻是不等他按計劃去攻城,戰鬥就結束了,配合不到位,文鴦隻能就此作罷。   文鴦回去後,也是第一時間派人回去,告訴諸葛啟是他去晚了。   …   這時,諸葛啟命荀愷帶著一部分精銳,前進,在更靠近陽城的位置安營紮寨。   等到諸葛啟得到文鴦的回復時,天都又黑了。   諸葛啟回信寬慰文鴦,安撫文鴦不要急,伺機而動即可。   …   兩天後。   諸葛啟收到父城軍隊傳回的消息,又小勝一場。   司馬炎派去支援的人,再度被伏殺,但這次的損失沒有上一次那麼慘重。   這一情況,司馬炎自然也知道,司馬炎暴怒。   司馬炎當即就去找王基理論,王基也被司馬炎煩的生出了火氣,但還是強忍著說道:   “敵軍對父城圍而不攻,就是想要圍點打援,我第一次派兵前去就已經損失慘重了,公子就已經以此為戒,如今戰敗,應當謹記,以後不要再犯類似的錯了?”   這話說的本身沒錯,但這個語氣讓司馬炎很不爽,因為司馬炎覺得王基這是在教訓他。   不由大怒:“那也比王將軍你派去的援軍,至少我派的人沒有跑光。”   王基聽著這話,心中也很不爽。   說完這話,司馬炎轉身就帶著人走了,本來司馬炎還想再對王基說幾句,但被身邊人拉住了。   司馬炎這才帶人離開。   司馬炎一出去,還沒走多遠,就惡狠狠的瞪了一眼剛剛勸阻他的那個人。   那人也不慌,有條有序的說道:“公子,莫不是忘了,這裡可是王基的住處,周圍盡是王基的人,公子若是把他,惹怒恐怕不好吧?”   聞言,司馬炎恍然大悟,接著連續拍了幾下這個人的肩膀,說道:“多虧你的提醒,否則就誤了大事。”   此刻,司馬炎心中總急忙帶的人離開了。   與此同時,王基立馬回書房寫信,命親信去京師,交給司馬昭。   他和司馬炎的關係算是徹底破裂了。   王基現在要穩住司馬昭,如若司馬昭也聽信司馬炎的話,和他關係漸行漸遠,那可就隻能出城降敵了。   王基不得不再做出後手。   ……   三天,洛陽。   司馬昭再度收到了陽城來的兩封書信。   左手邊是司馬炎,右手邊是王基。   司馬昭不用看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肯定是這倆人矛盾又鬧大了。   司馬昭先翻閱司馬炎的那封。   司馬炎把這幾天的事寫在上麵,基本屬實,但司馬炎也說出了他的猜測,直言說,王基要反叛。   這話在上一次時,司馬炎就已經說過了,隻是比較含蓄。   這次則是直接寫明了。   司馬昭接著又去看了王基的那一封,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上麵和上次的差不多,還是一些分析局勢的言辭。   司馬昭覺得王基應該沒有反叛的心思,如若他真想反叛,這會的司馬炎早就死了,更不會送信來洛陽了。   但司馬昭也不得不防一手,因為前線司馬炎和王基已經鬧成這樣了,送信也需要時間,誰都說不準王基會不會為了自保從而選擇降敵。   司馬昭稍作思索,就立馬調集五千人,由司馬伷領兵前去陽城。   並且臨時任命司馬伷為平叛大將軍,都督陽城對敵戰事。   司馬伷剛得到委任詔書,夫人諸葛氏就找來了。   諸葛氏,諸葛誕的女兒,諸葛啟的姐姐。   諸葛氏肯定是來為諸葛啟說情的,諸葛啟占據潁川這件事在洛陽幾乎是人盡皆知的事。   司馬伷這會還擔心司馬昭有沒有懷疑他呢,心裡很煩,麵對夫人的哭訴,司馬伷很無奈,隻得點點頭。   同時還說:“我雖然被任命都督潁川戰事,但也沒多大權力,隻能說如諸葛啟戰敗被抓,我盡量保他一命,還有,你我夫妻今天的話,千萬別往外傳。”   諸葛氏點點頭。   …   在第二天臨出發前,司馬昭還囑咐這個異母弟弟。   “去了看好王基和司馬炎,別讓他倆再起沖突,如王基有異,不要心軟。”   司馬伷“喏。”   司馬伷走了,他還帶著司馬昭給司馬炎和王基二人的回信。   早在昨天夜裡,司馬昭就先派親信去了陽城,給司馬炎下達秘密任務,盯緊王基和司馬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