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全懌聽完,是又憤怒又無奈。 全懌也知道,諸葛誕沒理由必須借給他糧食,何況他也沒東西換。 對此,全懌也算是早有預料吧。 很快就整理好心態,恢復了過來。 ··· “你先回去休息吧,我再想想···再想想。” 全端稱‘喏’,隨即轉身離去。 全端剛出去就看到了全靜。 全靜也是來問糧食的事。 全靜得知這一情況後,不由嘆口氣:“那完了,要被餓死了。” “這是什麼意思?” “叔父你是不知道,就在你走後,全禕和全儀帶著家眷以及部曲來了,就在軍中。” 全靜、全禕、全儀三人是全琮的孫子,是全懌和全端的侄子,隻不過和全端的關係要遠點。 “什麼意思?” “還能是什麼意思,要去投降諸葛誕。” 聞言,全端眼珠一轉,頓時計上心頭,把全靜拉到跟前,說道:“既然如此,我二人不如勸說兄長共同投靠諸葛君侯去?” 全靜暗暗思索了起來。 “叔父,我們家眷都不在,能投降嗎?” 確實,全懌和全端以及全靜的家眷都還在吳國。 而全禕和全儀倒是聰明,連母親都一同帶著呢。 他們幾個可好,家眷都在建鄴。 全端皺眉,心一狠:“孫綝暴虐,我等軍中缺糧,為今之計。隻有投靠諸葛君侯是最優選擇。” 全端說完,又說:“我們兩個先去找全禕和全儀問問建鄴的情況,如若形勢實在不好,就降。” 全靜這才有所鬆動,點了點頭。 二人也是立即就去找了全禕和全儀。 都是一家人,也沒什麼不能說的,二人是把建鄴的情況全說了出來。 孫綝和皇帝孫亮的矛盾是越來越大,整個建鄴每天都籠罩在血腥之中。 全禕和全儀帶著母親、家眷、部曲逃出來則是因為和全家其他人有矛盾,這才跑了出來。 二人隻知道淮南前線諸葛誕占據優勢,便打算去投靠諸葛誕。 全靜聽完這個情況,覺得是該去投靠諸葛誕了。 和全端一拍即合,從全禕和全儀這兒離開後就直奔全懌營帳。 二話不說,上來就是一頓勸說。 全懌其實也有這個想法,全懌這會其實是在想如何說服全端和全靜,沒想到他們仨想到一起了。 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了,鑊裡不去了,建鄴愛咋咋地,收拾東西,降諸葛誕。 說乾就乾,第二天全懌就帶著大軍開始往北行進,在靠近合肥城時,全懌沒再進軍,而是派人去聯絡城中守軍,表達出了他們的來意。 合肥守將也是趕緊遣人去通知諸葛誕,諸葛誕得知這一情況後,隻感覺全懌決斷的真快。 對於全懌等人的投降,諸葛誕自然很高興,他這邊人手正缺呢。 諸葛誕甚至都已經給他們想好該乾什麼了。 全端和諸葛啟文鴦很熟,正好可以派全端去潁川郡支援諸葛啟。 全靜還是老地方,去前線。 … 時間過得很快,在諸葛誕的授意下,全懌帶著大軍再度來到了壽春北。 這個地方他們都很熟悉。 全懌當時決絕的離開時,確實沒想到他居然會再度回來。 在全懌帶著大軍趕到後,諸葛誕第一時間就派人來叫全懌、全端、全靜…等人來營中見他。 不準帶人。 全懌知道,諸葛誕這是在試探他們是不是真心投降。 全懌知道,但也隻能選擇去。 他們除了按照諸葛誕的意思沒有帶人外,更是連武器也沒帶,甲胄也沒穿。 可以說置之死地而後生了。 諸葛誕見此情形,心中甚是滿意,故而顯得很親熱。 若是不知情,怕是要以為兩人是多年的好友了。 客套話說完,諸葛誕就開始給他們分配任務了。 全懌等人沒意見,這也讓諸葛誕打消了繼續試探的念頭,先讓全靜帶人渡河去了北岸的營寨與文欽、唐谘二人匯合。 全靜沒有拖遝,立即帶兵前去。 這會全懌等人的兵力還是很多的,全懌原本就有將近兩萬人。 加上全禕和全儀也帶來了一部分部曲,加起來得有兩萬三千多人,這還隻是粗略統計。 而且,還有一些人因為不願意歸降諸葛誕,被全懌下令殺了。 … 待全靜走後,諸葛誕再次對全懌說道:“不瞞幾位,我兒諸葛啟在潁川已經占據陽城,若有援軍,定可一鼓作氣,進而攻克京師。” 諸葛誕可是把全懌幾人震驚壞了。 他們並不知道潁川郡的情況,先前他們隻是覺得諸葛誕現在沒那麼劣勢,可以暫時投靠。 如若不行了,再去轉降司馬昭也不是不行,反正隻要不在吳國就行。 照現在來看,他們怕是沒法去投靠司馬昭了。 這是要跟著諸葛誕一輩子的節奏,不過也好,跟著諸葛誕推翻了司馬昭,他們也算是帶資入組,興許能當個更大的官。 就在他們幾個美滋滋的暢想未來時,諸葛誕又說:“隻不過,需要援軍。” 這話就是點名要他們派人去支援。 全懌和全端幾人都聽出了諸葛誕的意思,全懌下意識的看向了全端。 全端則是立即表態,說道“屬下願意帶人前去支援公子。” “好,那就辛苦將軍了。” 全端帶走的也是吳軍,而且還不少。 有八千人。 反正全懌的吳軍多。 全端帶走的這部分,需要帶糧食,準備一下。 等到第二天才出發。 ··· 時間流逝,一晃幾天過去了。 轉眼間,全端就帶著大軍來到了陽城。 他也是先到達陽翟,在和鐘毓說清楚來歷後,又被鐘毓派人帶路領去了陽城。 但這個時候,諸葛啟已經不在陽城了。 早在五天前,諸葛啟就已經再度擊退了司馬伷和司馬炎。 不對,準確來說應該是他們一出城司馬伷和司馬炎就跑了,連帶著剛剛帶人支援過來的司馬亮也一起跑了。 這是司馬伷給的建議,司馬伷對司馬炎說,我們打不過敵軍,不妨直接撤退,尋找機會伏擊敵軍,必能一戰破敵。 而司馬炎也確實被文鴦殺的有點破了膽,便采納了司馬伷的建議,故而,在文鴦和王基帶軍一出城,他就帶著人跑路了。 是一點抵抗都沒有。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文鴦和王基也確實和司馬伷預想的一樣,直直的朝著他們追擊了過來。 司馬伷心中暗喜,司馬炎和司馬亮二人也竊喜,他們三個按照計劃,留下兵力伏擊文鴦和王基。 結果就是··· 伏兵被殺死完了。 司馬伷計策是沒錯,奈何文鴦和王基這倆人在一起太厲害了。 文鴦特別能打,兇猛異常。 王基特別冷靜,統軍、治軍一流,雖然最開始二人麾下的將士的確被伏兵嚇到了,但在王基的指揮下以及文鴦的兇悍殺敵下,陣型未被沖散。 反而又逮著伏兵一頓打。 這支被司馬炎留下的伏兵被全殲。 這個情況司馬炎也是很快就知道了。 當時,司馬炎被氣的雙眼通紅,冷著臉看向了司馬伷。 司馬伷麵色凝重,在對上司馬炎冰冷的眼神後,選擇低頭一言不發。 司馬炎也知道這件事不能全怪司馬伷,這個計策他也同意了。 “唉~”司馬炎嘆口氣,說道:“叔父莫氣,我並不是怪罪您的意思,這件事隻能說我們小看了文鴦和王基,往後再戰要更為謹慎才是。” ··· 就這樣,司馬炎、司馬伷、司馬亮幾人是一退再退,空有兵力,卻打不出半點該有的效果。 因為文鴦和王基大勝一場的緣故,諸葛啟也是帶著大軍加入了進來,隻留荀愷坐鎮陽城。 這幾天,諸葛啟連續攻克緱氏、鞏縣二城,連下三關,基本已經已經打到洛陽邊上了。
第72章:連戰連捷(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