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即,手持字畫就朝著小院大門的方向走去。 當付凡靠近院門之後,一股壓力從大門上懸掛著的字畫中傳來。 看著付凡剛一靠近,就止住了身形,打賭的三人哈哈大笑。 “哈哈,就這?今天請大家看一場吃字畫的表演!” 並未理會三人的叫囂,付凡手中的字畫,朝著門上的字畫傳出一陣精神波動,隨即那股壓力瞬間消失。 並且手中這幅橫渠四句的字畫中,每一個字都開始散發著瑩瑩白光。 看到這一幕,眾人全都是目瞪口呆。 特別是之前想要買下這幅畫的幾人,指著付凡手中的字畫,有些結巴道:“這,這是房聖的真跡,和大門上的字跡一模樣。” 不理會震驚的眾人,從容邁入小院大門之後,看向打賭的三人,微笑著調侃道:“現在我進來了,這幅字畫你們還要吃嗎?” 看著付凡手中的房聖真跡,三人此時有些騎虎難下。 麵對房聖真跡,別說真的去吃,就是現在隻要敢點頭,必定會被周圍的人群,錘爆狗頭。 隻能對著付凡訕訕一笑,認輸道歉,在眾人鄙夷的目光中灰溜溜的離開。 看著狼狽離開的三人,轟然爆發出一片哈哈大笑之聲。 隨後,付凡卷起手中的字畫,輕車熟路地朝著院內走去。 和外麵的熱鬧截然相反,院中顯得有些冷清,每隔幾步就掛著喪葬之物。 想到房文詠白發人送黑發人,心中不由得沉悶起來。 遠遠的就看到,肅穆的靈堂之中,房文詠身著白色儒衫,靜靜的站在那裡,看著靈堂中央的照片。 似乎是察覺到有人靠近,房文詠有些詫異的回頭,當看到付凡中的畫卷時,露出了一絲笑容。 轉身迎著付凡走出了靈堂,來到付凡麵前做出一個邀請的手勢,歉聲道:“小兄弟,小女走時尚未成年,還請到會客廳一敘。” 付凡點了點頭,一邊跟著房文詠走向會客廳,一邊有些尷尬道:“不好意思,我不知道還有這些規矩,看了新聞之後,想著怎麼也有一麵之緣,故而特來看望。” 房文詠點頭道:“小兄弟有心了。” 兩人一路邊走邊聊,沒一會就來到了會客廳。 雙方坐下之後,付凡率先道:“房先生,這幅字某種意義上也算是為您女兒所寫,如今還請收下,留個念想也好。” 略微猶豫,房文詠就接過了字畫。 隨後,在發現付凡對儒道學說,有很深的了解之後,兩人聊了許久。 相談甚歡的兩人,快到中午時才結束了交談。 此時付凡也從房文詠這裡知道了,一位陰陽家傳人信息。 在知道他有意拜訪後,還特意寫了一封書信。 等付凡和房文詠有說有笑的來到小院大門時,直接驚呆了門外的眾人。 特別是看到房文詠將門上那幅浩然正氣字畫送給付凡時,紛紛猜測他的身份。 不過,隨著房文詠宣布的一則消息,瞬間讓眾人將此事拋之腦後。 隻因房文詠明天將在雁山,建立浩然書院,廣邀天下儒生共同研學。 此話一出,直接讓在場深研儒學的人,欣喜若狂,紛紛行儒家拜禮,躬身道:“尊,房師之命!” 離開了小院,付凡乘車來到了雁山腳下,於主峰山頂散布了大量的道之源種子。 原本還擔心區區一個魂珠能否,承載多人的精神力和意識。 昨天的測試才發現,接入了道之源的魂珠隻是一個入口,真正承載精神力和意識的是道之源。 道之源作為神性,別說幾個人了,就算是再多的人,也不會有任何影響。 能在茫茫的意識海中安然存在,麵對精神力和意識道之源也算是專業對口了。 在雁山中生活了兩天,期間渴了引火燒水,餓了就尋一些野味。 如今山中在靈炁復蘇的影響下,山中動物倒是不缺,時不時的就有一些野生動物來回跑動。 若是不知道的還以為進了誰家的農場,之前進山打獵一天下來收獲甚少。 現在說是進山打獵,實則進貨。 特別是餐館要是不掛上個野生標簽,都不好意思開門。 這兩天雁山中最熱鬧的當屬浩然書院的建立了。 好幾座山峰,烏泱泱的全是人,當書院院長房文詠宣布浩然書院正式成立的那一刻。 震天的歡呼聲使得整個雁山一陣雞飛狗跳,大量的動物紛紛向著深山中遷徙。 成立儀式上不僅有商水城的領導,甚至豫州領導都親臨山上為其祝賀。 商水城以及附近有頭有臉的人物全都來了,隻不過,許多人看向歩家的眼神有些耐人尋味。 儀式結束之後,歩家之人單獨和房文詠見了一麵,隨後就傳來了歩成義突發惡疾死於看押所的消息。 眼見浩然書院在山中開山立派,嗅覺靈敏的各大財團、企業不約而同的開始借助投資旅遊的名義,圈山占地提前霸占修行寶地。 為了應對整這種情況,官方特意加了規定,任何投資的景區最少存在一座靈修局。 凡是沒有靈修局入住的圈地行為,一律視為對官方的挑釁,所占之地將會被依律收回。 ----------------- 別了商水城雁山,付凡一路遊山玩水,走走停停。 一月之後,丹山腳下。 按照房文詠的信息,陰陽學說一脈就隱居在丹山之中。 於山下小鎮中尋了一間酒店入住。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或許是受到了商水城道法現世的影響,鎮中人多是古風裝扮。 從旁人的議論聲中得知,明天將會有一場國風服飾秀,在入山口的廣場上表演。 這國風服飾秀主要是當地官方舉辦,邀請了不少知名博主參加,用來吸引遊客。 同時還提供場地,方便一些熱愛國風服飾人士前來參與。 這樣不僅不花一分錢,而且增大了舉辦的規模擴大影響力。 甚至一些靠著經典人物裝扮的本地人,也能通過合照的方式獲取一些外快。 通過街邊的旅遊地圖和旁邊的文字介紹,知道了這丹山外圍有著諸多小型山峰。 這些山峰之上世代生活著一些山民,這些山民靠山吃山,以耕種打獵為生。 最近十幾年隨著旅遊業的發展以及政策的變化,所有人逐漸放棄了打獵,轉為旅遊和耕種結合的農家樂旅遊模式。 越過外圍的小型山峰,再往裡便是旅遊業發展的支柱元鼎派建築。 這元鼎派也算是歷史悠久,以一手外丹術聞名遐邇,就算是到了如今,也有不少村民害了病從而上山求丹。 某些丹藥甚至得到了當地醫藥局的贊嘆,各大醫藥公司拿著大把的鈔票上門尋求合作。 因此這元鼎派幾經擴建和修繕,占地麵積愈發廣闊,各種設置也相對完善。 就連當地醫科大學的中醫學院,也在山上和元鼎派合作建了一座分院。 同元鼎派的眾人,時不時在山上舉行懸壺大會,對到來的遊客免費診治,也算是一項景點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