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三章 起名字(1 / 1)

吳宇想象中的未來女友輪廓還沒有一撇,大項打算對項嫂明媒正娶的八字還沒有一捺,老於家的大娃,已經在娘胎裡呆了八個多月了。   眼見於氏集團即將有新品問世,那麼給未來的於公子或者於千金起名字這件大事,自然就該被提上於府的首要議事日程了。   於嫂的身心都在負重。想到不日即將與醞釀許久的寶寶相見,心中滿是激動,同時又有些焦慮,因為事到如今,小朋友的名字還無著落。於嫂倒有心自己操刀,因為在學歷上,她堪比赤練仙子李莫愁,實力當然是大大地有,隻可恨一孕傻三年,往日的鋒芒才氣早已被乏力、失眠、心悸等妊娠反應消磨殆盡。既然有心無力,隻好退而求其次,將重任委托出去,好在自個老公還算妥當,不必外委請什麼大師批八字。   再說了,老娘的大肚子都辛苦挺了八九個月了,這苦差事還不是他給鬧的,也該讓這小子費點心思了,同時又想到在自己肚子挨踹、輾轉反側難以入睡時,這廝竟然在老娘臥榻之側沾床秒睡,光想想心裡就越發不平衡,打定主意不能便宜這小子。   既然主意已定,於是便將此尾項殷切內委給老於,可畢竟是求人,所以忍著氣,和顏悅色地說:“老於同誌啊,人家都說你聰明伶俐,博古通今,說話做事也實在,文采似乎也了不得,學歷更是不得了,我呢,也是因為這些閃光點才嫁給你的。”   老於見老婆一改往日孕期內的暴躁易怒,今天居然沒有發“孕威”,不僅沒有發“孕威”,講話還這樣的有“韻味”,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連忙睜大眼睛目不轉睛地盯著於嫂看——   “嘻嘻,你看你,這麼嚴肅乾嘛,放鬆放鬆哈……”於嫂難得地莞爾一笑。   “無事獻殷勤,還這樣誇我,恐怕……”老於的CPU正在飛速運轉,同時悄悄將身體調整到備戰狀態,好隨時躲避或接住因為一言不合而扔過來的枕頭、卷紙或者水果等趁手方便的物件。   “我跟你好好說話,不扔東西也不罵你,還有事求你呢。你看啊,再有一個多月,咱們的寶寶就要出生了。可是,小家夥的名字還沒有呢。那麼,起名字這個重任,自然就非你莫屬了啊。”於嫂說最後一句話時,那莊嚴肅穆的神情,仿佛小學老師教育學生:建設祖國的四個現代化就靠你了。   聽到這裡,老於才放下心來,全身緊繃的肌肉才敢放鬆,拍著胸脯保證,絕對不會辜負夫人信任,保證完成任務,一番豪言壯語能感天動地,隻差沒在於嫂麵前立下軍令狀。   其實,老於差點把胸脯拍腫的這個事,也不是頭一回了——早在這廝迎娶於夫人,邀請故交親朋吃喜酒時,他在興頭上多喝了幾杯就鬧過這一出呢。當時,大項吳宇都有幸在場,得以親眼目睹並銘記了這一盛況。   那日,這廝逢喜事不僅精神大爽,還興之所至地勾肩搭背要留遠客。於是,遠客阿肌哥被他超常發揮的雙臂勒得快要缺氧窒息,足可見老於有多麼情真意切。阿肌呼氣困難麵色紫脹,一麵想掰開老於那雙極重感情的手臂——即使掰不開,掰鬆一些求老於放條生路也是好的,一麵悻悻然地陪著笑說:“哥們,知道你今天大喜,所以我一大早就從嶽陽趕過來,夠意思吧?”   “那是,太夠意思了!我靠!”   “你看,這都到下午了,回去還有事,今天就不留了吧,下次有機會,我們哥幾個再聚聚,好不好?”   老於一聽如此平滑的話,生怕阿肌遛走了,失控地摟他更緊,一邊直言回絕道:“不好……”   阿肌被鎖住,渾身勇武又不便施展,隻好帶笑帶嗆帶咳帶無奈地說:“咳……咳,哥們,你這也太熱情,隻是勒太緊了,鬆一鬆,不好嗎?”   老於酒酣胸膽尚開張,想起白門樓的典故——當日呂布被擒,也這麼哀求過,說什麼“縛太急,乞緩之”,所以老於調皮地學曹操丟了一句:“縛虎不得不急也。”說完之後,抱得隻比先前更緊了,眾人見狀也都笑翻了:別人鬧洞房是客人拿那一對新人湊趣取笑,老於充分發揮主場優勢,反主為客,先發製人地在洞房外頭鬧將起來,看來,這天將降大任之人,行事果真與常人不同。   “不是,我……我說,今天是你老哥大喜,這紅喜事辦的是熱熱鬧鬧,可老哥得悠著點兒,您老要是再使點勁,可就得趁便替我辦白喜事了啊。”阿肌死到臨頭還不忘調侃。   圍觀群眾都笑,老於笑得泄氣鬆勁,阿肌想趁機脫身。   老於忽又想起留客是正事,不僅重新使上勁,還加碼挽留——掄起右拳,照著阿肌胸口邊錘邊問:“你說,留不留?!到底留不留?!”   在一旁看熱鬧的觀眾笑得更歡了,大家都沒有料到,老於這廝不僅學曹孟德白門樓縛虎,更要向武鬆學習景陽岡打虎。   “留留留,我留還不行嗎?求你快住手,我胸都被你錘腫了啊……”阿肌虎軀一震,瞧見這情形,想自己又不是鎮關西,這廝下手卻仿佛魯提轄,擔心要是人不留下,命就得留下,忙不迭地改口應承加討饒。   事後,大夥紛紛拿這個事打趣取笑,老於又是不好意思,又是茫然無知地訕笑:“是嗎?有這回事?我怎麼一點都不記得了啊?”   有人懷疑老於借機報復,因為從前在打“寢室杯”時——兩寢室籃球對戰爭霸,阿肌自負彈跳力驚人,單防老於沒少請他吃火鍋,而且,“淫羊藿”事件中,老於被群嘲,也是阿肌挑的好頭。   如今,這雙方父母賜婚,好比天子禦賜尚方寶劍,結婚當天理所當然新郎新娘最大,而老於從來都不缺少準備,自然不會錯過如此良機。不過,陳年舊事都過去這麼久,早該相逢一笑泯恩仇了,興許老於當時是真的醉了也未可知。   古人送別時多半含蓄,有折柳(柳和留同音)送別之說,今人如老於者,能別出心裁地捶胸留客,可謂勝古人遠矣……   老於從前拍腫別人胸脯,是為留客,如今拍腫自個兒胸脯,為的是給娃起名。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大項和吳宇作為另外倆臭皮匠,有幸被特約贊助給老於出謀劃策,為小於冠名。盡管,在培養接班人的進度上,這哥倆的後腿拖了不是一點半點,但既然人家老於開口,兩人隻好勉為其難,運用那與學歷明顯不匹配的智商,一同來給於寶寶想個合適的名字。   大項這廝呢,向來不務正業,仗著他導師為人和善好說話,在本該窩在實驗室洗瓶子,或躲在沒課教室悶頭讀書寫本子的時候,卻跑出去兼職掙外快數票子。   有了以上行為做鋪墊,項兄弟仿佛成了不肯露相的真人,除非周末有牌局,否則輕易不肯回學校,好好的三年全日製,硬生生被這廝變成了三年函授製。   不過,也有人說他家裡困難,所以勤工儉學,自食其力,其實這話說得也不差,雖然大項沒窩在實驗室或教室,可跟那些整天窩在寢室,把睡覺麻將打遊戲當正經職業,一心想著混畢業的同齡人相比,他總是好一點的。   隻不過,大項真的隻是比那些人好了一小點,要不是導師為人仗義,對他好了一大點,大項就差一點沒拿到學位證了。對於太容易到手的東西,比如錢或者女人,大部分人都不會太看重,而這真理好比“人過大佛寺”那樣的句子,反過來念當然也行得通。   於是,大項對那來之不易的、自以為了不得的碩士學位的珍惜,就明顯超過了對項嫂的珍視,好在項嫂是個心地善良又識大體的女人,見到他這陣勢並不多做計較——不管艷陽高照,還是夜深人靜,在大項一個人閑著沒事的時候,他便從箱底恭請出那張抗水、耐折、和印鈔紙類似、印有自個大名且蓋過學校鋼印的專用證件紙,追古思今望著,望著望著,不僅望而出神,還望而生畏,對那張紙產生了莫名的膜拜之情,宗教情結由此而生。   大項以往的取證經歷皆是艱難曲折的,前有碩士生畢業學位證,後有7座以下小轎車的駕駛證,所以這廝對作為畢業典禮時被請上臺去講話的優秀畢業生代表——老於,那是由衷的佩服加崇拜,時常對其言聽計從,外加馬屁橫流。   大項決定先下一城,便忙不迭沖老於先奉一承:“你老兄聰明勤奮,輕取碩士,如探囊取物啊。”   吳宇聽罷一驚,想這位不學而有術的大項,居然沒把成語用錯,將學校比作“百萬軍中”,碩士學位比作“上將首級”,此刻,吳宇出神,正想著把老於比成“顏良文醜”好,還是“關雲長”更好,隻聽大項接著說道:   “當然了,俗話說‘青出於藍更勝於藍’。你老哥一門兩口子雙碩士,夫妻相貌也不俗,實在難得啊。依我看,你們家小孩,以後的學問八成能在你們倆之上啊,至少能拿個博士,甚至是博士後呢!如今要起的這名字呢,正好就代表了美好的祝願,所以呢,我建議名字裡帶個‘博’字。”   項兄弟這一席話,說得著實有水平,老於一家聽得是身心舒坦、連連稱是。可見這常年混社會的人,不僅臉皮混厚了,連舌頭也混壯了。大項誇老於和於嫂高學歷,好容貌,其實也捎帶手把自個兒也誇了,因為他項氏夫婦的情況與於氏相去不遠。   “好好好,承你老兄吉言啊,多謝多謝!你老哥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吶,事不宜遲,我們先看看帶‘博’的有哪些好名字吧。”老於雖見慣大場麵,但也未能免俗,把同道中人的馬屁照單全收,一時之間是滿臉堆笑,喜形於色。   老於言出必行,在百度搜索欄裡七選八選一番後,找到了一個叫什麼“中華起名網”的,心說這網站自己的名字就起得言簡意賅地大氣——說起“中國”,第一印象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可是一說“中華”,不僅能想起中國,還牽扯起華夏五千年、蠻夷戎狄等等等等。   老於思及至此,忍不住脫口連誇幾句“有內涵”,項吳兩人也連聲附和,點進去一看,先是鋪天蓋地的介紹:什麼全網領先的“真太陽時計算”,用來分析生辰八字;還說什麼起名字不僅要結合“語音學”、“語意學”以及“姓名學”,還要悅耳寄意,符合意理;再說什麼得像《三字經》裡頭提到的竇燕山“教五子名俱揚”一樣,起個好名以便日後千古美名揚。   另外,那網上還深諳反證法,列舉出不少反例:有不雅諧音的,比如“李合商”,本來想表達與人合夥做生意賺大錢的寓意,不料卻跟“和尚”結了善緣,同時又與“何傷”諧了音;也有拗口難讀的,又如“黎麗禮”和“房煌芳”,前者讓人以為家長擅長繞口令,借為小孩起名之機故意賣弄,後者能讓吳宇這種h,f不分的同胞讀起來生不如死。   眾人把重點放在“博”這個字上麵,敲下Enter鍵,帶“博”的名字便好比古代彈劾失寵大官的奏章或者人類艦隊突遭三體水滴撞擊時的警報,滿屏幕多得數都數不過來。   老於眼尖,指著其中一個名字說道:“你們看啊,這‘博達’顯然就不合適,要是起了這名,人家會說,你家小孩咋搶人的商標呢(公司的後勤單位叫‘博達’公司),一聽就跟偽劣產品似的。”這廝因為剛才被拍得心花怒放,所以才情高漲,還不忘自我調侃。   吳宇緊隨其後,他自詡通歷史,當然不肯錯過賣弄的機會:“這‘博文’好像也不怎麼好,很容易誤導人呢,一聽就能聯想起伊藤博文小鬼子,中國人民可要找你們家算一算甲午的舊賬就不好了。”   “那‘博學’二字就更不妙,這就好比叫‘百萬’的多半是窮鬼,叫‘英俊’的好多也不是帥哥。可見這類名字好比口號,多半是缺啥喊啥,信不得的。”這麼深奧的道理隻有聰明人才悟得出,老於的頂顯然沒有白絕。   “喲喲喲,我得了一個好的。你們看,‘啟博’這名字怎麼樣?啟,啟發,開啟,有開天辟地的氣勢;博,博大,博學多才,實在不可多得,簡直再好沒有了啊。”大項的這番說文解字似的自圓其說,乍看之下果真是那麼回事,但轉念一想好像又不是那麼回事。   一來,這名字聽起來像醫療器械,二來嘛……   “‘啟博’,‘啟博’……”吳宇下足功夫,把這名字在心裡默念十幾二十遍,想要其意自現,果然皇天不負有心人,一絲笑意浮現在他嘴角:“這名字怕是不妥當,你們倒過來念念看。”   在旁邊當了半天聽眾的於嫂,聞言一臉茫然,終於按捺不住了。此時的於嫂,就好比在武林大會上半路殺出的高人,乍一出手就產生了驚天動地的效果:“‘博啟’怎麼啦,‘博啟’不挺好的嗎?‘博啟’沒毛病啊?‘博啟’……啊……”接著隻見她狠咬嘴唇,臉上紅暈傾刻布滿。   大項和吳宇憋住笑,氣氛著實尷尬。   作為“勃起”之父的老於,忙興致勃勃地站起來,迅速轉移話題加打破沉默加以化解於夫人的尷尬:“你們啊,別光想男孩名,要是生個姑娘呢?”說罷,抬眼看看墻上那隻走簡約風格的掛鐘,說道:“大夥先歇會,吃口點心喝些飲料,一會我們接著想想女孩的名字哈。”   中場休息時間,老於下樓拿快遞,於嫂作勢要起身要招呼客人,項吳二人趕緊好言勸止:“嫂子,可不敢勞您大駕啊,我們自己來還自在些,您快歇著吧。”說完,二人就在沙發旁的茶幾上DIY起來。吳宇倒上一杯“營養快線”,撿了幾塊在良品鋪子買的零食,在吃喝中慢慢陷入了沉思。   古人起名字,也並不見得都文雅,比如先秦時,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就叫薑小白,擱今天就是一狗名或一酒名;又如備受推崇的周公,姓姬名旦,如果直呼其名地叫“雞蛋”,能把人給笑暈過去;說到秦朝,那位舉鼎而亡的秦武王,居然叫贏蕩,雄才大略的嬴政比他這位叔祖父高明些,待秦朝蕩平六國之後,本人覺得“德兼三皇,功過五帝”,當然不會二到用“三五”,“皇帝”之稱由此而來;再到後來,名字由俗轉雅,取自文辭優美的《詩經》、《楚辭》,甚至《紅樓夢》的都有。   根據《左傳》所載,起名有六不許原則:不以國為名,比如叫“日本”,“美國”,“俄羅斯”,聽起來就莫名其妙;不以官為名,如果叫“主席”、“總統”、“部長”的,本人倒是過足耳癮,卻容易混淆視聽;不以山川為名,要選山東的“泰山”和重慶的“姑姑河”當名字,豈不是要在輩分上引起誤會?不以隱疾為名,試想,人喊你“感冒”、“中風”,聽著能舒服嗎?不過,三國時蜀國大將魏延倒是個例外;不以牲畜為名,什麼“九紋龍”、“青麵獸”的,這些還是隻能當綽號叫一叫就好;不以器幣為名,“磚兒”、“板兒”的,也許是為了取個賤名好養活。   放眼東望,號稱以唐朝為師學得精髓的日本人,起名字就異想天開地可笑了。明治年間,政府頒布《苗字必稱令》,日本人就迫不及待地開啟自嘲模式了:跟山有關的,叫啥“山下”、“山口”算是好的,土裡刨食的就叫“田中”或“吉田”,住村上的當然喚“中村”、“木村”啥的,還有直截了當的叫“村上”,家裡養豬蓄狗的叫“豬飼”或者“犬養”,家住河流渡口的顯然人稱“渡邊”了,墻上有各種爬山虎的,於是“遠、近、左、右”花樣百出,“騰”死了算……   幾個人看見吳宇發呆傻笑,都問是不是有啥笑話,講出來讓大夥都樂一樂呀,吳宇把上述種種略略一說,聽眾一個個笑得隻差冒鼻涕泡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平復下來,接著乾正經事兒。   於嫂頭起被吳宇尷尬了一把,下半場決定先發製人,便起個頭說道:“大夥注意啊,要是女孩呢,名字起得有些詩意才好,能摽上一些典故就更妙呢。”   “我有了。”在眾人靜默之時,吳宇突然脫口而出。   “男孩還是女孩?”於嫂這次學了個乖,調皮地接口扳回一城。   吳宇隻好和著眾人笑一陣,接著說道:“曹操在《短歌行》中說‘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我看這‘子衿’就不錯,又和矜持的‘衿’同音,俗話說‘名能寄意’,女孩子嘛,總要矜持些才好。”吳學究麵露得色,自以為才情不凡。   “嗯,‘子衿’,‘子衿’……,怎麼聽起來像是‘紙巾’啊?換一個,換一個。”大項沉吟至今一番後,終於愚者千慮有一得。   大家隻好把“餐巾紙”先放在一邊,再接再厲地努力。   “再看看‘媛馨’這名字:媛,美女也;馨,香氣,溫馨。這個難道不好?”   “‘媛馨’,‘圓心’,還TM半徑呢。再想,再想……”   對腦容量不夠的人來說,起名字可真是件苦差事。整個上午這麼一來二去三四回,幾個人腦細胞大量陣亡不說,最主要的是哥仨姐一已然才盡了。   老於夫婦不僅才盡,而且興盡,還暗暗擔心再想下去,恐怕有人會想休克,於是開恩提議:起名一事,擇日再議。   項吳二人一聽,如蒙大赦,生怕他倆變卦,再說“擇日不如撞日”,所以連中飯都不敢吃,就匆匆告辭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