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發瘋的天策上將?那又何妨!(2 / 2)

  “但….他們也表示,毀掉比較難,在當時曲轅犁還沒問世之前,楚河村的看管並不嚴,那時候毀掉最容易,但他們那時候並不在長安。”

  “而當曲轅犁被發現之後,楚河村的守衛極其多,特別是金吾衛,多如牛毛,甚至可能比皇宮守衛的還要多,毀掉會比較麻煩。”

  黑衣人緩緩匯報。

  範陽盧氏副家主皺眉,想了想,開口道:“告訴楚王府的人,有任何需要範陽盧氏幫忙的地方,我們都會幫。”

  “畢竟毀掉楚王府僅存暗道,不止對楚王府有益,對我們世家,也是有極大益處。”

  黑衣人回道:“副家主,我明白了。”

  範陽盧氏副家主點點頭,繼續道:“另外,準備啟動暗棋吧,該讓李世民的福星,也就是房玄齡,該讓他….發不出聲音了。”

  此刻。

  那平靜的語氣,卻是說出讓人驚悚的話語。

  黑衣人波瀾不驚的眼神泛起漣漪,聲音顫抖道:“副家主,要刺殺房玄齡,是認真的?”

  “那….可是一名國公,是李世民最為倚仗之人!”

  “除此之外,他還與天策府舊臣關係極好,若他死了….那,那李世民、秦瓊等人,肯定是會把仇恨目光放在世家身上,也極有可能發瘋啊。”

  “一位發瘋的帝皇,還是李世民,再加上那群天策府將軍文官,有多可怕!我相信副家主,您比我更清楚。”

  說不定。

  會舍棄一切,殺敵一千自損八千,拚掉長安城所有世家。

  這句話,黑衣人不敢說。

  但他知道。

  範陽盧氏副家主絕對可以想到。

  “嗬嗬,伱低估了權力的魅力。”

  範陽盧氏副家主瞇著眼睛笑道:“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失敗會一無所有,所以他發瘋了,而現在….他擁有了一切,為了這一切,上次渭水事變甘願放棄楚王,以及幽州百姓。”

  “而現在為了權力,再放棄一個房玄齡,又有何妨?房玄齡死了,那也隻是死了一個房玄齡。”

  “權力是充滿魅力,令人能彈指間得到一切,同時….也會令人心生膽怯,害怕失去權力。”

  “你認為站於權力頂端的帝皇,會因為自己臣子之死,甘願背負後世殘暴罵名,以及賭上整個李唐皇室未來,不顧一切,不問緣由屠殺長安城所有世家嗎?”

  “他會猶豫的,而哪怕下定決心,真願損失一切來屠殺世家,他手下那些官員,長孫無忌諸多官員,也會阻止,若阻止不了,甚至會投向我等世家。”

  “這隻因長孫無忌等人,也享受到頂端權力帶來的魅力,又怎會因為一個房玄齡,去陪著李世民一起發瘋呢?”

  “殺了一個房玄齡,李世民會知道是我們做的,這也算是我們世家對他的一次警告,其二便是向遠在大炎的楚王示好。”

  “若以後李世民真的發瘋了,不計一切代價要殺我們,我們也可以憑借此舉,加入大炎!”

  黑衣人眼眸閃爍,微微低頭道:“副家主,在下受教了。”

  這次低頭,是發自內心的佩服。

  範陽盧氏副家主不以為意,緩步從黑衣人旁邊走過,邁上階梯,往暗道出口走去。

  隨之而來是他依舊平靜的聲音。

  “你等,準備放心去做吧。”

  “嗬嗬,我們範陽盧氏,如此膽大包天刺殺一位開國皇帝的國公,若是成功,你等….也將會在史書上千古留名,留下濃重的,一筆。”

  “屆時,史書將會如此記載,秦時有荊軻,唐時有朱煉。”

  “這將是何等威風?”

  豪言壯語,在整個不透風的暗室久久回蕩。

  黑衣人聞言,頓時心裡也是一陣火熱。

  罵名與盛名,他不在乎。

  能在史書上留名,那便是人傑,是天地間的豪傑!!

  ……………………

  翌日。

  天剛蒙蒙亮。

  許多百姓便都起來了,甚至是有的讀書人,起來的比雞還早。

  他們期待了一天。

  期待今日李世民為他們撐腰!

  狠狠處罰那些不給賣書的書鋪!

  皇城門口。

  才剛剛卯時,就已經是距離一大批百姓,特別是讀書人最多。

  以往他們最討厭與人擁擠站場,這有失讀書人的風雅,但今天大多一改常態,拚命擠人,往前移動,隻想著多靠近天子一點點。

  如此一來,

  天子開口,他們也能聽的更加清楚。

  “怎麼才卯時啊,時間過得真慢。”

  “是啊,可不是嘛,希望時間快點來到午時。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

  “哈哈哈,別急啊!我昨夜一夜都沒睡,這都沒說什麼,咱們安心等著即可。”

  此時。

  皇城裡頭。

  長孫無忌探查了一整晚,愣是沒能知道今天李世民想做什麼。

  這還是他第一次如此。

  “唉,陛下到底在賣什麼關子啊。”

  長孫無忌哀嘆一聲,很是不解。

  與此同時。

  由於此處,是百官齊聚之處,所以當那些世家官員,看到李世民第一親臣長孫無忌都一臉苦悶,更加確定心中想法。

  李世民,絕對是要取消科舉!

  這下,裴寂等人臉上笑意更濃。

  打算午時之後,在一起結伴前往隴西李氏家族好好喝上一杯,他們家的酒,非常不錯,值得因此大醉一場。

  所有人都各懷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