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辛寶群家(1 / 1)

辛寶群家位處辛家莊南頭,距離大隊隊部極近,兩人沒走幾分鐘,便順著辛家莊南北主路,走到辛寶群家的大院子旁,右拐走進院裡。   辛寶群家的院子,坐落在辛家莊南北主路右側,路西。院門朝東開,正對主路。院前是一個南北七八米長,東西二十多米遠的水坑。   水坑旁前後種著幾隻老樹,柳、榆、桑皆有,樹乾粗大。時近隆冬,幾株老樹光禿禿的,樹皮灰皺乾枯,水坑旁的雜草同樣灰枯一片。   水坑裡還有半坑水,冬月初寒氣不盛,水麵無冰,隨著微風,皺起一片片墨綠色波紋。   辛寶群五十多歲,膝下兩兒兩女,女兒都已出嫁,兩個兒子也都娶了媳婦。兩個兒子的宅基地是連著的,建房時直接建成了一個院,分家了但沒分鍋。   他家這個院子,東西跨度和水坑一樣寬,東臨辛家莊主路,西跨無名小巷。按農村宅基地標準,三間房一跨計算,他家的院子,算是雙跨還多了一間。   這倒不是辛寶群仗著自己是大隊書記占便宜,而是他們這塊宅基地本來就不規則。   農村的巷子都是貼著宅基地劃,如果沒有水坑這樣的意外,宅基地都是三間房的寬度,一間房4米,三間房12米。宅基地之間,留出通行小巷,巷子的標準寬度是4.5米。   但如果宅基地附近有水坑,那這個宅基地就要跟著地勢酌情調整。   比如辛寶群家的宅子,由於南頭水坑過寬,南頭的宅基地隻能跟著水坑的寬度走。但後麵的宅基地,仍然要盡量向標準靠攏,最後隻能形成一個長梯形的地塊,最接近水坑的宅子最寬,越往後越接近標準寬度。   辛寶群家,就是占了這個便宜。但這個便宜和書記的頭銜無關,靠近水坑的宅子,多少都能沾點這類福利。   按農村宅基地的標準,一套宅院占三間房的寬度。辛寶群兩個兒子,兩套宅院,按標準算應該是六間,因為宅基地位置在水坑後,多占了一間的寬度。   除開這些,辛寶群的房子和其它社員沒多大區別。都是房基砌六層磚,六層磚上麵砌土坯。土坯墻上架著被燈灰熏得滿是黑色煙灰的梁柱,梁柱上搭著細長的木檁條,木檁上鋪著高粱秸稈墊席,墊席上是被黏合泥黏的緊緊的麥稈層。   院墻是兩三層舊磚上砌土坯,大概三米高。沒多高,但也不算矮。   辛寶群把呂俊鵬讓進堂屋,這個堂屋和閻埠貴家的外側大隔間有點像,對門的位置擺著一張大飯桌,飯桌後靠墻的位置擺著一張粗糙的高腿條幾,條幾上的墻上掛著偉人像。   堂屋內側,壘著一張大號火炕,左右搭著前墻後墻,足有七八米寬。   呂俊鵬不是沒見過炕,但八米寬的炕,他隻在集體農場的大通鋪宿舍裡見過。個人家裡的火炕,基本都是三到五米,超過五米的都沒有,因為越大越廢柴火。   辛寶群見他盯著火炕看了好幾眼,笑道:“家裡幾個娃娃冬天喜歡窩在我屋裡玩,索性把這一排砌滿了。”   “不過,這看著是一張炕,其實是南北兩張。老炕是貼前窗砌的南炕,北炕是孩子多起來後,補砌的。南北開了兩個炕洞,分開燒。”   呂俊鵬恍然大悟。   這會剛入冬月,寒氣不重,沒有燒炕。辛寶群招呼呂俊鵬做到飯桌前,端來大瓷碗為兩人沏了一碗茶。不過茶水裡泡的不是高碎茶沫,而是農村自製的白茅根。   白茅根,嚼著吃,有股淡淡的甜味。泡水,甜味就更淡了。不過這東西算是一種中藥材,有涼血止血、清熱生津、利尿通淋的功效。呂俊鵬喝了半碗,勉強品出了一絲極淡的甜味,感覺還不錯。   辛寶群家裡,兒子兒媳都算壯勞力,可能是在生產隊忙什麼雜活,不在家,老伴帶著幾個孫子孫女在院裡曬暖兼玩耍。農村孩子怕生,見辛寶群帶了生人進來,躲在院裡不敢往屋裡湊。   辛寶群給呂俊鵬擺好茶,走出堂屋和老伴說了幾句,讓最大的孫子跑出去找父母傳口信,剩下的孩子大帶小繼續玩。老伴打水凈手進了東側小廚房,開始忙活午飯。   呂俊鵬自坐在屋裡,四下打量。   他前幾天在前進公社各大隊跑來跑去,進過幾戶社員的家。辛寶群雖然是大隊書記,房子用料擺設和普通社員家沒多大區別,都是土坯泥墻,屋裡是泥地,火炕也都是土坯砌的。   當然,辛寶群家,各種家什也很齊全。炕上鋪著整齊的高粱秸稈墊席,高粱秸稈墊席上是鋪著一層光滑的深黃色蘆葦席。火炕四周還豎著一圈舊蘆葦席,釘在泥墻上,免得人靠到墻上時蹭一身泥灰。   堂屋裡裡外外,靠墻倚放著一些家什:鐵鍬、撅頭、斧頭、砍柴刀等,隻是把柄略顯粗糙,顯然是自製。   在六十年代的農村,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不破不爛家什齊全,已經算殷實了。   想想也可以理解,辛寶群上頭沒有老人需要贍養,自己又是大隊書記,每天滿工分,相當於一個壯勞力。兩個兒子都是二十多歲的壯勞力,兒媳婦也一樣。隻有老伴不出工,在家照看孫子孫女。   等於五個壯勞力,養老伴加五個孫子孫女。就算辛寶群沒做大隊書記,也是標準的殷實人家。   辛寶群安排一通,回堂屋陪呂俊鵬說話。這會已經過了十二點,生產隊那邊也下工了,辛寶群大孫子跑出去沒多久,他大兒媳就帶著大孫子回了院,凈手去廚房幫忙。   兩三分鐘後,辛寶群的大兒子提著一小刀臘肉回了院,也沒伸頭,直接提著肉進了廚房,忙著清洗瀝乾。   辛寶群笑道:“前幾天二隊又打了兩隻麅子,但製成臘肉少說也得半個月,趕不上這次交易,但不影響吃。”   “剛巧今個您到這。我琢磨,這臘肉雖然還沒製成,但和成品臘肉味道也差不太多了。特意讓大小子去老食堂割了一條,請您品品味道。”   呂俊鵬微笑點頭,其實心裡有點尬。因為他剛隔著敞著的堂屋門,看到了辛寶群大兒子拎回來的那條臘肉,寬度隻有普通臘肉條的三分之一,頂多半斤重。   辛寶群家,六個大人五個孩子,再加上自己這個客人,半斤臘肉--。   農村畢竟剛經歷彡年災害,可能是窮怕了,不舍得多用肉。呂俊鵬暗暗決定,菜上來隻吃菜不吃肉,辛寶群再勸,自己就吃一塊小肉丁意思下拉倒,反正自己不缺葷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