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遼東前屯失火,毀三千八百餘家。” “前淳安知縣上八頌,八箴,覬復原官;上責之。” “七月裁光祿寺冒官四百五十一人。” ······ 一份邸報就五千多字,賈牧一條一條看下去,賈雨村問他:“你看出什麼了?” “乾坤萬裡,陛下日理萬機。” 賈雨村笑道:“我卻看出來年會試的題目。”一麵說,一麵在紙上寫下“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這是堯傳位給舜時說的話,讓賈牧想起了太上皇,紅樓裡麵是有太上皇的,天有二日,歷史上的非典型時期。 太上皇的在位時間,其實並不算很長,也就七八年的時間,傳位的原因坊間傳聞是崇道,不戀大位,不過聽賈雨村說,是因為身體真的不好,先帝之時,太上皇奪嫡,心力憔悴,身體就一直不大好。現在不知道賈雨村為什麼提起堯舜的往事。 “一輪明月照窗下~”賈雨村出門澆花,賈牧唱起了《捉放曹》。 林黛玉近日咳嗽不斷,也沒有來學,賈牧一時輕,想著去瘦西湖逛逛,消遣消遣。 二十四橋月如鉤,黃花開遍瘦西湖。而今沒有明月,太陽溫馨,黃花遍野。漠漠蕭蕭,水鳥拍翅而飛。 看到沒意思,賈牧往後走,路過崔大夫的醫館,進去坐了坐,他抬起臉,稍微一愣,因為墻壁上掛著他的畫。 崔大夫笑道:“好時興的東西,金陵的子牧先生親自給我的。” “子牧先生?” “對啊,昨日剛來的,我給他治病,他給我的。” 崔大夫講話,臉上得意。 賈牧問:“他沒有走吧。” “還要來得,他的病蠻重的,風流病。” 賈牧點頭;“好好好,這時機難得,我一定拜會拜會他,要不然叫他跑了,金陵路遠,叫我到哪裡找。”他倒是要看看這個“李鬼”到底是何方神聖,竟敢冒充我老人家的名諱。 待到中午,來了五個病人,三個塗脂抹粉的妖艷女子,兩個紈絝子弟,一個高,一個矮,沒有那個“李鬼”,賈牧也待不住了,到書坊買了兩刀的紙,他還要抄《漢書》呢。 此時關於《漢書》和《史記》還有爭論,賈雨村喜歡《史記》,但讓賈牧多看《漢書》,取其醇厚端正。 抄抄寫寫,日頭就偏了,林黛玉的丫鬟雪雁從窗前路過,賈牧叫住了:“姑娘今天沒來上學。” “姑娘近日受了風寒,不好出來。” “病怎麼樣了?” “不是什麼大癥候,前些日子吃了藥,就是咳嗽,怕不好看。” 賈牧點點頭,拿出幾張畫紙,上麵畫著寓言故事,一篇是《農夫與蛇》,一篇是《宋定伯捉鬼》,還有一篇是《範進中舉》。 “給你家姑娘拿去看看吧,一些消愁破悶的玩意兒。” 雪雁拿去,也不看,原路返回,賈雨村還在那邊逗弄自己的兒子賈揮,沒有過來,賈牧把掛在墻上的寶劍抽出來,左看右看,安進劍鞘,係在腰上,往“妙手回春”去。 好巧不巧,遇到一位熟人,那人頭戴瓜皮帽,身穿元色綢緞,年齡大約四十來歲,蜜蜂眼,高鼻梁,胡子有些白了,正是賈牧之前在薛家見到的那個郎中。 那郎中見了賈牧,神色慌張,賈牧問道:“你老人家怎麼在這裡?還自稱是子牧先生?” 那郎中轉身便走,賈牧幾步追上,拿劍指著:“不要跑,快把首尾說來,要不我送你見官。” 這郎中說:“我原是你的鄰居,見過你的畫,見你得了病,就把你支到揚州來,我再冒你的名字。” 賈牧冷笑道:“偷了我幾幅畫了?” 郎中從兜裡哆哆嗦嗦掏出幾張銀票:“都在這裡麵了,還請饒我一條性命。” 三千兩銀票? 我的作品有那麼值錢嗎? 賈牧滿臉狐疑,他當然不知道,這大部分都是馮淵和薛蟠買的。 收下銀票,賈牧冷哼一聲:“饒你一條狗命!”我的氣運竟然被奪了,可恨如斯! 那郎中賣笑點頭,竟也不去醫館,一下不知到跑哪裡去了,那速度像是回光返照。 街市上有賈牧感興趣的鴉片煙,鼻煙壺,還有西洋來的傳教士,他叫做雅力士,成天講著五餅四魚的故事,三十多歲,來大順已經五年了,倒也吸納了不少的教眾。 賈牧看中了他的懷表,問起了價格,他不賣,反復拿什麼水上行走說事,賈牧不聽。 買了幾個泥人,賈牧回到林府,才要進去,便聽身後一人道:“煩請進去通稟則個,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就說王惠全求見。” 賈牧轉身,見那人白胖的臉,笑嘻嘻的眼,他道:“郭寄,把這請帖拿進去。” 林如海是管鹽的,想拜訪的人不要太多,一見賈牧這個摸樣,王惠全愣住了,轉眼想到林如海沒有兒子,也就釋懷,眼前人恐怕是林府的孌童。 院子裡的雪雁坐在石凳上,低頭弄著衣帶,賈牧進來,她便抬起臉龐,把林黛玉交給她的東西遞了過去。 賈牧看去,林黛玉也編了一個故事,說範進有個女婿,中了舉人,天天北範進瞧不起,後來中了進士的故事,完全的仿寫,畫的倒是卡通派,摩登得很, “略好。” 林黛玉聽雪雁轉述,不大高興,“他的畫也就將就。” 賈牧聽了雪雁的話,睜大眼珠:“方才說錯了,她的畫比楊貴妃還美,比吳道子還要厲害,天上有,地下無。”這黛玉的好勝心還真厲害。 林黛玉聽了這話,嗔了句:“罵人。”,把頭埋進被子裡,不言語了,雪雁隻見她的一雙腳翹來翹去。 ······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轉眼便入了冬,來林如海這邊的,越來越多了,今年朝廷有政策,鹽商們可以預支下一年度的鹽引以擴大銷售額。早發的鹽引當然比一般的鹽引要貴,但鹽這個玩意兒,早提早回本,賣得貴,也就貴了。 這是朝廷在補往年的虧空,想出的招式,林如海雖然不贊成這樣的法子,但這是聖旨,也隻好遵守。 不過就是不收禮,讓那些鹽商好不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