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赫拉克勒斯的足跡——奔流(五)(1 / 1)

佩皮尼昂地處魯西永平原、泰河兩岸,東側為地中海,西側和南側為比利牛斯山,北側則為科爾比耶爾山。佩皮尼昂城位於地中海沿岸的沖積平原之上,地勢較為平坦,不僅風景多樣,山海相連,而且其氣候溫暖。佩皮尼昂地處高盧與伊比處亞交界的地方,是各部族文化交匯的重要地區,同時也是前往羅訥河最快捷的通道。當蒙華率領的迦太基前鋒部隊抵達這裡時,沃爾凱阿雷科米西的凱爾特聯盟攔住了他的去路。   蒙華帶著禮物拜訪了聯盟的首領,那些對羅馬和迦太基都沒有太多興趣的凱爾特人在收了蒙華的重金及保證之後就消失在了西側的比利牛斯山中。漢尼拔率領著四萬多名遠征軍主力緊隨其後到達了魯西永平原的朗格多克地區,這裡已經是屬於高盧人的地盤了。迦太基人沿著最接近海岸的路線向著羅訥河飛奔而去。在這個平坦又遍布礁湖的海岸地帶,在行軍路線和大海之間隻有斷續的大片死水,形成了難以逾越的沼澤地麵,大隊人馬根本無法通行。因此迦太基軍隊隻能穿行在唯一一條土路上,(也就是未來著名的多米提亞大道的前身)這條道路必須從一處處位於高地的城鎮下方經過,佩希-馬荷、佩希-雷登、恩塞呂恩、皮歐希泰勒格拉夫、安布魯蘇姆、納傑斯,這一個又一個的高盧人城鎮散布在海岸線的必經之路上,所有的城市首領無不收到了漢尼拔所贈送的重金厚禮。   “這裡是前往羅訥河的重要交通,而且當地的高盧人貪婪成性,最好能夠派兵駐紮,以防對方切斷我們的退路。”蒙華指著地圖對漢尼拔建議道。   “你說的很有道理,正好伊比利亞軍團最近有點人心浮動,把他們留一部分下來,何況翻越阿爾卑斯山我們的後勤也保障不了這支五萬人的大軍。”漢尼拔點頭同意道。   “那到了波河我們的人數會不會太少了,怎麼進攻羅馬?”馬戈不無擔心地問道。   “親愛的弟弟,不用擔心,山南高盧人已經答應加入我們了,到時候我們至少可以得到數萬的補充兵員,隻要軍團的核心力量不損失就沒有問題。”漢尼拔自信地說道。   於是當迦太基大軍順利通過該地後,漢尼拔隨即在這些城鎮附近建設了一係列的軍事要塞,其中以恩塞呂恩做為核心要塞,因為這個城鎮位置處於一個交通要道附近。1.2萬伊比利亞步兵與1000名騎兵被安排駐紮在朗格多克地區的諸多要塞之中,這樣漢尼拔在從埃布羅河至羅訥河之間已經完成了一條完整的後勤保障路線,此時的他已經走完了全程1450公裡之中的1130公裡,奔騰的羅訥河就在眼前了。   羅訥河又名隆河,發源於阿爾卑斯山脈的羅訥冰川,全長812公裡,其流域麵積的66%位於海拔500米以上,33%位於海拔1500米以上,其水勢洶湧澎湃,是歐洲典型的“野性”河流。羅訥河許多河段河道分叉,島洲眾多,其水係有伊澤爾河、德龍河、阿爾代什河、加爾河和迪朗斯河等主要支流。該河源頭位於阿爾卑斯山脈達馬斯托克峰南側羅訥冰川,在上遊形成日內瓦湖,中遊流經中央高地和阿爾卑斯山前地帶,西岸為中央高原,支流多短小流急,東岸為山麓冰磧平原,有眾多支流注入,冬季水位升高,夏季水位降低;下遊因支流匯入,春秋流量最大,同時分成大、小羅訥河並形成三角洲,最終向東流入地中海。   在8月底時,迦太基遠征軍終於抵達了羅訥河的西岸,蒙華的偵察兵在杜藍斯河合流處上遊處找到了一個適合大軍擺渡的渡河點,這裡距離海邊大約有4天的路程。然而令漢尼拔和蒙華感到吃驚的是,當他們到達渡河點時,河對岸早已人喊馬嘶,一支沃爾卡人的軍隊已經在對岸集結,準備抗擊遠道而來的迦太基大軍。   “看樣子這次沒辦法不戰而屈人之兵了。”漢尼拔看著對岸嚴陣以待的沃爾卡人說道。   “這個地方民風彪悍,對方無意讓我們通過,再往南就有可能被馬西利亞的希臘人所察覺,假如往北水流會更加湍急,且河道落差太大,不適合大部隊與戰象過河。目前我們時間緊迫,如果不能在十月以前翻過阿爾卑斯山,那形勢就相當的不妙了。”蒙華已經探察了羅訥河上下遊的大體情況,“不過斥候來報說往北40公裡處有一個可以過河的地點,不過隻適合小部隊泅渡,我建議……”   “我明白你的想法了,這是個好辦法。”漢尼拔沒等蒙華說完就表示同意,兩個人因為長久地配合已經形成了某種默契。   第二天清晨,迦太基軍隊就開始在羅訥河邊的樹林中開始砍伐樹木,準備搭建木筏。隨著一棵棵參天巨樹轟然倒地,河岸邊熱鬧的勞動景象完全吸引住了河對麵的沃爾卡人。而他們沒有注意到的是,一支兩千人的努米底亞騎兵正在悄悄地順著河流向上遊前進。夜晚時分,這支騎兵部隊在蒙華與漢諾的率領下渡過了一處水流不是太湍急地險灘,過河後的迦太基人借著夜色的掩護潛伏到了沃爾卡人營地的後方。而沃爾卡人卻已經完全被對岸大張旗鼓地造筏行動所吸引,根本沒有注意到這支已經埋藏在他們屁股後麵的奇兵。   當新一天初升的陽光穿透羅訥河麵上升騰起的薄薄霧氣,寬闊的河岸西側已經停滿了準備渡河之用的巨大木筏。所有人都在屏息等待著指揮官下達命令。而站在岸邊山岡上的漢尼拔此時也在等待著對岸蒙華他們的信號。沒過多久,河對麵沃爾卡人的營地後方的樹林中升起了一股濃煙,這正是漢尼拔一直在等待的信號。於是在迦太基統帥的命令下,整個河岸上頓時沸騰了起來,馬戈和其他將領指揮著士兵們喊著口號將巨大的木筏推入水中,在一片振奮的號角聲與翻騰的浪花中,迦太基軍主力部隊開始在敵前強渡羅訥河。   對麵還在睡覺的沃爾卡人被響聲驚醒,他們紛紛跑出營房,在河岸邊大呼小叫地整理著隊形,打算迎擊正奮力劃動木筏朝著他們駛來的迦太基人。隆河寬闊的水麵上數十架木筏在爭相搶渡,漢尼拔身先士足地站在最前端的木筏上,金色的盔甲在陽光上徐徐生輝,邊上士兵揮汗如雨地揮動手中的臨時船槳,一邊奮力劃水一邊在激流中努力維持著正確的方向。馬匹則解除裝備泅水而過,靠著長長的韁繩的引導,在河中排成長長的隊列。隻有少部分全副武裝的戰馬被裝在筏上,騎手站在戰馬的身邊,安撫著因為木筏搖晃而有點緊張的夥伴,漢尼拔希望這些騎兵能夠一上岸就直接投入戰鬥。   對麵的河岸越來越近了,漢尼拔站在船首已經可以清晰地看到對麵凱爾特人兵器所發出的寒光,他腳上的靴子早已經被冰涼的河水打濕,耳中充斥著士兵劃槳的口號與船槳拍打激流的聲音。突然一支標槍帶著風聲從對岸向他飛來,漢尼拔稍一側身,標槍沒有投中目標而紮在木筏上。身邊的衛兵緊張地用圓盾保護在他的身前,而他卻一動不動握緊了劍柄。離河岸隻有不到十米了,越來越多的標槍被投擲了上來,身邊傳來了中槍士兵的慘叫聲與落水聲。漢尼拔猛地抽出短劍,做為遠征軍的統帥,他打算在強渡中第一個登上對麵的河岸。   凱爾特人已經排好了戰鬥隊形,嚴陣以待著準備搶灘登陸的迦太基人。就在漢尼拔打算躍上河岸時,沃爾卡人的營地後麵突然殺聲四起,早已潛伏多時的蒙華與漢諾率領著努米底亞騎兵如神兵天降般地出現在了沃爾卡人的背後。大吃一驚的凱爾特人完全沒有料到敵人會從這個方向冒出來,一時間整個陣型大亂。漢尼拔看準時機第一個跳到了河岸上,並飛快地用筏子上的標槍射倒了一名慌亂中的敵軍軍官,接著指揮身後的士兵快速搶灘。迦太基士兵紛紛跟隨著領袖沖上河岸,筏上的騎兵則不等木筏完全靠岸就騎著戰馬跳進了水中,踩踏著浪花殺上岸去。在兇猛無比的前後夾擊中,沃爾卡人徹底崩潰了,所有人都慌不擇路地向著各個方向逃竄。蒙華與漢諾分頭快速向著上下遊兩個方麵追殲著殘敵,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而上岸後的步兵剛快速鞏固和擴大著登陸場,掩護後麵主力部隊源源不斷地渡過河來。   等到日頭高照的中午時分,羅訥河東岸的所有敵人不是被殺死就是逃得無影無蹤。蒙華與漢諾率領騎兵前出十裡警戒,而迦太基主力部隊則在有條不紊地擺渡。當步兵與騎兵都基本過河後,戰象部隊遇到了一些麻煩,這些脾氣不好的家夥被洶湧的河水所驚嚇,死也不願意下水,“布塞菲勒斯”更是帶頭罷工,無論波米爾卡想了何種辦法,威逼利誘全都無效。就在所有人一籌莫展的時刻,漢尼拔突然想起了小時候和“布塞菲勒斯”玩時誘騙它過河的方法。於是他命令工程兵修建了一座長達200英尺、覆上泥土以供大象行進的巨型突堤,然後在巨大的木筏上鋪上泥土,並且提前把木筏與突堤連接在了一起,令其看上去就像是完整的一塊陸地。在“布塞菲勒斯”的帶領下,所有的巨獸都放心地走到木筏上,迦太基士兵隨後再解開木筏並向著河對岸駛去。多數大象都穩立在渡河設備上悠然自得地吃著青草,但是也有個別膽小或是調皮的大象很快陷入恐慌,結果不小心都掉進湍急的河中,最後隻能用鼻子呼吸著泅水渡河。   太陽落山之前,所有的迦太基軍隊都平安地渡過了羅訥河,在原來沃爾卡人修建的營地裡安營紮寨。漢尼拔為這一天進展順利感到無比的高興,所有人都歡欣鼓舞,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巨大威脅正在慢慢逼近,這個突然出現的威脅將迫使他放棄早已擬定好的行軍路線,從而向著無法預知的危險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