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原始人,還是像群居動物一樣生活著,吃的也是生肉,打不著肉就吃點草根樹皮什麼的,還不會用火。但那時候自然界中是已經有火的,比如火山爆發、閃電等等,但人類還不會利用,甚至很害怕,就像野獸那樣,這是本能。 話說有一天,在原始人類居住的森林裡,“哢嚓”一聲,一道閃電把一棵大樹劈著了,大火沖天而起,火勢越來越大,原始人就趕快跑啊,什麼也顧不上了。動物們也趕快跑,跑的快的像老虎豹子什麼的,就跑出去了。跑的慢的像兔子野雞什麼的,還有些慌不擇路的,就被大火燒死了。 等火熄滅了,人們又慢慢回來了,到處都是黑乎乎的灰燼。但是在灰燼中,有人聞一陣陣香味,這是什麼呢?人們把灰燼扒開,一看,哦,原來是被燒死的小動物,聞著挺香,嘗一嘗吧,一吃更香,於是他們就把這些燒死的小動物都撿回去了。 撿回去過了很長時間,人們發現這些肉還沒有腐爛,還可以吃,一點變質的感覺都沒有。這比生肉好吃,而且存放的時間還長,於是這下人們就來了興致,怎麼才能以後還能吃到這種好吃又能放的食物呢? 一個叫“燧人”的人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他就用一個尖的木棒,在另一個木頭上不斷使勁的鉆,慢慢的開始發熱,慢慢的有火星,慢慢的“刺啦”一聲,著了。人群沸騰了,這就是那天把動物燒死的東西啊!後來人們就把這個東西命名為“火”,從此原始人就結束了茹毛飲血的生活。 人類不僅學會了用火來燒製食物,還學會了用火燒製陶器瓦罐這些東西,而且晚上也開始使用火來驅趕猛獸,因此呢,人們就推舉“燧人”成為了部族的首領。 “燧人”除了教會大家人工取火以外,還發明了結繩記事。 那時候人們沒有文字,也無法記錄以前發生的事,這樣就很容易忘。比如去年什麼時候野果成熟了,或者有鹿群經過,今年可能就忘了。忘了就有可能錯過打獵的時機,隻能餓肚子了。 於是,人們就去問聰明的“燧人”有什麼辦法,“燧人”就教大家用一些柔軟的樹皮,搓成繩,有事發生的時候就打個結。比如說滿月後的第一天,果子成熟,就在第一根繩子上打個小結。第三天後有野牛經過,就在第三根繩子上打個大結。這樣大家開始就能記下一些基本的時間,知道什麼時候有事發生。 人們很感激“燧人”做的這些貢獻,後來就把他列為三皇之一。 但是這種記事方法還是比較簡單,沒辦法記錄具體事。比如說第三根繩子上有個大結,人們也知道這天是有大事發生,那到底是什麼事呢?忘了,不知道。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伏羲”就出場了。 相傳,在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有一天,她到一個叫雷澤的地方遊玩,偶爾看到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的踩了一下,結果懷孕了,懷孕了12年之後,生下來一個兒子,有著蛇的身體和人的腦袋,這個人就是伏羲。 這是傳說啊,古代人相信上天的旨意,於是那些首領就總是會給自己找一些和大家不一樣的地方,讓人們相信他就是天選之子,傳著傳著就成了神話了。 伏羲很善於觀察,他觀察日月星辰的變化,觀察大自然中鳥獸活動的軌跡,比如說烏龜,受到了很深刻的啟發,創造了八卦。最初的八卦就是八個不同的圖案,每個圖案由三根連續或者斷開的橫線組成的,不同的圖案代表不同的意思,把他們組合在一起,就代表了不同的事情,比如說代表水的圖案和代表牛的圖案組合在一起,就表示這一天有牛在河邊喝水;水的圖案和天的圖案組合在一起呢,就表示這天要下雨。伏羲就把他的這個發明教給了部落裡的人,結繩記事的缺點就得到了彌補,這也就是最早期的文字雛形了。 這種記事方法可以記錄很多重要的現象,比如說每年的某一天總是有大量的魚群經過,可能是魚產卵的季節,於是伏羲就帶著族人編織了漁網,每年到季節就去打魚,誕生了漁夫這個職業。人們還記錄下來不同野獸遷徙的時間和軌跡,吃喝問題得到了基本的解決,食物有時候還很富足。這樣一些溫順的動物人們就給圈養了起來,比如說野牛、野羊、野雞等等,這樣天氣不好,無法打獵的時候也有的吃,我們現在一些家養的動物,其實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飼養的。 伏羲還有很多發明,比如瑟,通過模仿大自然的一些聲音,風聲雨聲的,他覺得很優美,就把它們記錄下來,創作出了曲子。另外伏羲還製定了最早的夫妻婚配的習俗,之前的人們都沒有家庭的概念,生孩子就是為了繁衍後代,伏羲定下了規矩,一男一女進行婚配,形成了家族製度。 最終,伏羲也被推舉為部族的首領,後人把伏羲稱為華夏民族的文明始祖,位列三皇之一。 伏羲教會了人們捕魚、打獵和圈養牲畜,但是還有一定的不確定性,比如說天降暴雨,就沒法出去捕魚或者打獵了;圈養牲畜呢,這個地方草吃完了,就得去下個地方,人們還是居無定所。而人們想要采摘些野果野草吃呢,也對各種植物的習性不完全了解,古代醫療技術有限,要是吃到有毒的,就會生病,甚至死去。 這時部族中又出現了一個偉大的人物,叫做“神農”,他覺得漁獵的生活很不方便,植物的習性人們又不是很了解,於是就想為人們做點事,看看到底哪些是能吃的,哪些是不能吃的,就這樣他就開始了他的冒險。 神農親自嘗遍各種野草和野果,在這過程中,他也吃到過很多次毒草,好在他意誌堅定,靠自己的智慧和經驗化險為夷,還發現了許多可以治病的藥材。最終呢,神農從嘗過的百草中挑選出5種最適合人吃的植物:稻、黍、稷、麥、菽,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分別就是今天的水稻,黃米,穀子,小麥,大豆。他把這些東西帶回了部族,告訴大家這些都是能吃的東西,把它們的種子種到地裡,就能解決吃飯的問題了。族人很高興,他們把種子往地裡一撒,等著豐收了。 但是不久,人們又發現了新的問題,地裡長出很多雜草,種的東西混在雜草裡,也分辨不出來哪些是種出來的,哪些是雜草,最後也也長不出多少糧食,因為地裡的養料很多被雜草吸收了。 族人就又找到神農,讓他想想辦法。神農很清楚,解決的方法很簡單,把雜草清除出去就行了,但怎麼才能把那些雜草清理出來呢?那個時代沒有現在這麼多種類的農具,沒有鋤頭、耙子什麼的,隻有些簡易的木頭農具。怎麼辦呢?神農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好幫手,那就是“火”。 他讓大家圍起一片林子,把周圍一圈清理乾凈,然後點起熊熊大火,把裡麵這片林子都燒光,等大火熄滅之後,再用他發明的那些木頭農具“耒耜(lei si)”,耒耜(lei si)就像個木叉子,可以說是現代犁的前身,把土翻起來,把種子種下去,草木灰還能成為新的養料,這樣問題就解決了,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刀耕火種”。 自此以後,人們就可以在一個地方定居下來,擺脫了隻能遊牧漁獵的生活,從此開啟了農耕時代。人們為了感謝“神農”做出的貢獻,部族裡的人推舉他成為部族的首領,並尊稱他為炎帝,而神農也被列為三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