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上古5帝(上):黃帝、顓頊、帝嚳(1 / 1)

前麵說了上古三皇,也就是伏羲、燧人和神農,現在咱們再說說上古五帝,五帝通常指黃帝、顓頊(Zhuānxū)、帝嚳(Dìkù)、唐堯、虞舜。黃帝大家也都比較熟悉,炎黃子孫嘛,那麼炎黃子孫的說法是怎麼來的呢?   相傳,炎帝的部族一直以來都在黃河以南,位於黃河流域的西部附近活動,而在黃河以北,位於黃河流域的東部,這裡同樣住著一個強大的部族,他們的領袖就是黃帝。黃帝姓公孫,名軒轅,後改姓姬,他很早就明白戰爭的重要性,於是就專門培養了一批勇士,他們平時不種地,就學習打仗的技巧,他們學會了使用弓箭、盾牌,創造出了行軍打仗的陣型陣法,用一些猛獸的獸皮披戴在自己身上,以恐嚇敵人。   這支隊伍打仗很厲害,但是要想養活這樣一支隊伍可不容易,黃帝於是一方麵大力發展生產,另一方麵也派出使者,和周邊的小部族聯絡,告訴他們,我的部隊很強大,我也不要你們的土地,隻要你們願意向我們部族臣服,每年繳納一定的糧食,我就不打你們,而且我還可以保護你們,不被別人欺負。那些小部族一聽,好啊,反正也打不過,還總有其他部族來搶東西,現在每年交一些糧食就能保平安,何樂而不為呢。於是這些部族就都向黃帝臣服納貢,推舉黃帝為盟主,形成了可以和炎帝抗衡的一個大的部族聯盟。   黃帝為了更好的統治這些部族,命令手下一個叫倉頡的人來改進文字,把原來單純記事用的符號,改進成了可以直接表達意思的象形文字。黃帝還設置了官位,發明了車、船,製造了利用機械力量射箭的弩,他的妻子嫘(lei)祖則教會人們養蠶抽絲,他的部族很快就發展壯大起來。   炎帝看到黃帝的部族發展這麼迅速,就擔心他們威脅到自己的部族,於是搶先一步向黃帝發起了進攻。黃帝也毫不示弱,派出自己手下最厲害的勇士,雙方在一個叫做阪泉的地方展開大戰,這場大戰是驚天地泣鬼神。咱們之前說過,黃帝的部隊是專門訓練過的,而炎帝的部隊是平日種地、戰時打仗的,這業餘的畢竟打不過專業的。據說打了三次大規模的戰役,戰鬥的最終結果是炎帝戰敗,本人也被黃帝所擒。   按照以往的慣例,戰敗的一方部落就會被吞並,首領被殺死,族人都當成奴隸。但是黃帝是個很有想法的人,他知道炎帝雖然打仗不行,但是種田是把好手,而且還懂很多醫術。於是,黃帝就跟炎帝說:“你我之前的戰爭都是為了部族的發展,你擅長種田,我擅長打仗,咱們兩家可以聯合起來,你把你的知識傳授給我們,我來保護你們的安全,怎麼樣?”炎帝聽了說:“聯合可以,但是你別想吞並我的部族,也別想奴役我的族人。”黃帝說:“你放心吧,咱們聯合之後親如一家,沒有誰吞並誰奴役誰,族人也沒有高低之分”。   炎帝於是就答應了,從此炎帝和黃帝就聯合在了一起,他們一起又向外開拓了大片的土地。   在開疆拓土的過程中,炎帝遇到了一個叫九黎的強大部族,九黎有九個部落,每個部落有九個氏族,以蚩尤為首,共八十一個兄弟,都是酋長,蚩尤是大酋長。這個部族的人都能征善戰、銅頭鐵肩,這其實說明他們已經能製造金屬兵器了,而炎帝、黃帝部落則仍使用木質和石質兵器。   炎帝首先與九黎部族交戰,但被擊敗了,於是向黃帝求援,炎、黃兩個部落聯合了起來,他們在一個叫涿(zhuo)鹿的地方擺開陣勢,與九黎部族展開大戰,黃帝用陣法迷惑住九黎人,趁機派精銳勇士斬殺了九黎部族的首領蚩尤,又趁機派兵掩殺,九黎人群龍無首,遂大敗。   這一戰奠定了炎黃部族的統治地位,其他的小部族一看九黎部族都戰敗了,也就都向炎帝和黃帝臣服了,自此炎黃部族就徹底統治了中原地區,所以我們都是炎黃部族的後人,這也就是我們自稱炎黃子孫的原因。   過了很多年以後,炎帝和黃帝都相繼去世了,黃帝一共有25個兒子,其中嫡長子叫玄器,嫡次子叫昌意。黃帝死後,嫡長子玄器繼位,也被稱為少昊,少昊去世後,嫡次子昌意的兒子顓頊接替他的位置,成為新的部族首領。   關於顓頊有個小故事,相傳水神共工是炎帝的後裔,他和軒轅氏,也就是黃帝這一脈一直不和,於是率領他的部族與顓頊爭奪帝位。經過激烈戰鬥,他們一直打到西方的不周山下,最終共工戰敗。而不周山其實是一根撐天的柱子,共工在絕望中,奮力朝不周山撞去,隻聽轟隆隆嘩啦啦一陣響,不周山竟被他攔腰撞斷。不周山的折斷使西方的天穹失去了支撐,向下傾斜,於是日月星辰東升西落;大地劇烈震動,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東南部分發生塌陷,於是江河東流,百川歸海。   顓頊也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他從小就喜歡觀察天象,研究歷法,他製定了一種叫做“顓頊歷”的歷法,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種歷法。顓頊還進行過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被黃帝征服的九黎族,到顓頊時,仍信奉巫教,雜拜鬼神。顓頊禁絕巫教,強令他們順從黃帝族的教化,重視人事治理,努力發展農業,促進了族與族之間的融合,所以後人也把顓頊列為五帝之一。   顓頊死後,他的兒子叫帝嚳繼位,繼續統治部落。   帝嚳時代可謂上古時期的太平盛世,他強調以誠信、仁德治天下,他本人也以以誠信而著稱,其中,“嫁女盤瓠(hu)犬”的故事歷數千年而不衰。故事說的是,犬戎房王作亂,帝嚳去征討,沒有取勝,便告示天下,凡能取房王人頭者,可得千金,封萬戶,賜帝女為妻。後來,一個頭狀如狗頭的人叫盤瓠,以自己的勇猛和智慧取房王首級,帝嚳當即履行諾言,嫁女封邑於盤瓠犬。   這個故事說明了當時的文化氛圍和治國理念,那就是誠信。在他的帶領下,人們安居樂業,民生方麵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善。而且在帝嚳以前,人們雖有一年四季的概念,但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沒有一個科學的時辰順序,帝嚳通過觀察和推演天象的變化,以及氣候變化規律,推演出四時節令,指導人們按照節令從事農業生產活動,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農耕文明又走進了一個新的時代。   所以帝嚳也被後人列為五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