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西周(2):國人暴動(1 / 1)

周成王主持政事之後,也確實不負周公所望。周公可謂是鞠躬盡瘁,成王一直在周公的教導下,也耳濡目染,處處謹小慎微,牢記周公的教導,盡心的料理政事。   在成王死後,他的兒子姬釗繼位,即周康王。即位前,周康王並沒有顯示出過人的能力和資質,周成王也怕祖宗的江山敗在兒子手裡,於是讓召公和畢公這兩位老臣來輔佐姬釗,希望姬釗能成為一代明君。   姬釗繼位後,召公和畢公率領諸侯,跟隨姬釗來到祖廟,把周文王,周武王的創業艱辛告訴康王,勸導告誡他節儉寡欲,勤理國事,守住祖輩來之不易的基業。康王雖然能力看上去不是特別過人,但是也絕非平庸之輩,他對於治國安邦有著自己的一套理念,並且能夠合理地計劃和推進,再加上前人打下的基礎,西周本身已經比較強盛了。周康王繼續推行之前所施行的國策,使得經濟得到了更大的發展,國庫豐裕,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團結,到處一派升平盛世的景象。   當時西北方有個少數民族叫鬼方,頻繁侵擾周朝的邊境,周康王果斷做出決策,征討鬼方。也取得了很大勝利,繳獲了大量的車馬和牛羊,更重要的是周朝的西北邊境從此安定了下來。   在周成王和周康王統治時期,周朝國力比以前強大,經濟也有了發展,出現了國家安定,民不犯法,甚至近40年沒有使用過刑罰的“太平”景象。後人稱這段時間的繁榮為“成康之治”。   “成康之治”後,周王朝開始逐漸走向衰退,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嘛,在帝位傳到周夷王姬燮[xiè]的時候,已經不能籠絡天下諸侯,不管是犬戎,還是諸侯國,對西周王室的態度,都顯得特別微妙,表麵上還承認西周的霸權,心裡已經不服了。   而周夷王也是個軟弱無能的人,本來他爹周懿王死的時候就該他繼位了,結果被他的叔叔姬辟把皇位搶了,也就是周孝王,周孝王死後,朝臣們居然又讓姬燮繼任為王,當時的情形也確實讓人捉摸不透,而事情就是這樣發生了。   當周夷王舉行登基儀式的時候,周夷王步入殿堂,兩側的諸侯和王公大臣一起跪下扣頭,高呼萬歲。周夷王非常激動,一激動就從殿堂上走了下來。自古以來,天子都是高居殿堂之上的,高高在上接受朝拜,哪有走下來的?天子的威嚴大為下降。周夷王也很懊悔,覺得很沒麵子,一直想要找個機會挽回尊嚴,重新樹立威信。   正巧,紀國的國君來到鎬京,紀國的國君因為平時和齊國有些矛盾,有些摩擦,所以他就就對周夷王說,齊哀公對大王不敬,說大王沒有天子的威儀,沒有治國的才能。添油加醋,說了許多齊哀公的壞話。周夷王一聽,有理由了,也不管你是不是真的對我不敬,反正我要殺一儆百,讓諸侯都知道我是個有威嚴果敢的天子。   於是周夷王在召開諸侯大會的時候,把齊哀公烹殺了。就是拿個大鼎,裡麵裝上水,用火燒開,把齊哀公扔進鼎裡,給煮了。滿朝文武和諸侯嚇得麵無血色,膽戰心驚。周夷王看到這個情形很滿意,就說:“齊哀公圖謀不軌,是罪有應得,你們別怕,大周社稷還要你們來輔佐。”   周夷王覺得殺了齊哀公,諸侯們就都害怕自己了,但實際上齊哀公也沒有圖謀不軌,是紀國的國君背後說的壞話,是周夷王自己想要立威,他就成了犧牲品。諸侯們都為齊哀公感到冤屈,也對周夷王的舉動感到不滿。   周夷王的這個舉動讓周王室的“信義”大受削弱,沒過多久,齊哀公的弟弟公子山起兵,殺掉了公子靜,自立為侯,周夷王也無力去管。鄂候反叛,周夷王出軍迎擊,雖然勝了,但也軍隊實力大損,周王室越發日薄西山。   周夷王死後他的兒子姬胡即位,就是周厲王。西周中期以來,周昭王、周穆王為了開疆拓土,到各地巡遊、征戰,花費了很多財力,造成國庫虧空。   周厲王繼任後,決定推行新政,改善周朝的財政問題。榮國國君榮夷公知道周厲王的打算後,跑來覲見,向周厲王提出改革的措施。榮夷公建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那麼王土上的花草樹木,鳥獸魚蟲,自然也是屬於大王的,不管是誰,采藥、砍柴、射獵都必須納稅。”   周厲王聽了,特別滿意,於是不許百姓擅自采樵、漁獵,收益全歸國庫。此外,周厲王也擔心實行新政,見效不快,還多次征兵攻擊鄰邦,借以獲取財物。   周厲王的這兩項舉措,雖然改善了財政問題,但是國都中的百姓認為朝廷不僅截斷他們的生路,還逼迫他們從軍,怨聲四起。   芮(ruì)國國君芮良夫聽說了民怨後,就跑來勸諫,說榮夷公目光短淺,平日一向喜愛搜刮財物、欺壓百姓,如今,周厲王要是學習了榮夷公搜刮財物的技巧,拿去用在百姓身上,就是在獨占百姓的財產,百姓就會越來越不信任周厲王,周朝也會走向敗亡。   周厲王聽了之後,覺得他危言聳聽,繼續推行新政。   後來,召國國君召穆公也跑來覲見周厲王,告訴周厲王,國都中的人都在批評政事,可見已經對新政受不了了,還請周厲王取消新政。   周厲王聽了很生氣,找來了諸侯國衛國的巫師,請巫師負責監視國都中的百姓,禁止他們討論政事,若有人違抗命令,當場誅殺。在這種高壓政策下,國都中的人再也不敢隨便議論朝政,就連在路上偶遇熟人,都不敢出聲,連打招呼都是相互使個眼色。   衛國的巫師回報百姓的情況後,周厲王感到十分滿意,叫來了召穆公,告訴他:“你看,現在根本沒有百姓敢非議政事了!”   召穆公再度勸阻周厲王,說:“您阻止民怨的方式,就像堵住一條流動的河川一樣,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河水雖一時不會溢出,但久了之後,必然決口。民怨一旦奔流而出,您肯定會遭受滅頂之災。讓天下人暢所欲言,才是正確的治理方式。”   但是任召穆公如何苦口婆心,周厲王仍置若罔聞,召穆公於是無奈離去。   三年後,國都中沉默的百姓再也按捺不住,組成義軍,攻陷王宮。周厲王眼看著王宮衛兵被憤怒的百姓打得措手不及,王宮被攻破,就連忙逃出王都,躲到彘地(今山西霍縣東北)。史稱“國人暴動”。   召穆公擔心義軍找不到周厲王,會向太子姬靜下手,於是在危急之中,帶走了姬靜,將其藏在自己家中。義軍得到消息後,圍住了召穆公的家,請召穆公把姬靜交出來。   召穆公迫不得已,出麵製止義軍,說:“之前,我好幾次勸諫天子,請他不要壓迫百姓,但是天子不願聽取。如今,若我任由你們殺害太子,天子就會認為我是他的仇人,有朝一日,也會想盡一切方法把我除掉。請你們理解我這個侍奉天子的人,無論如何我都不能背叛天子,如果你們真的難以泄念,我願意用我的孩子交換太子這條命,還望你們能接受。”   於是,召穆公交出了自己的孩子,眾人接受,太子的命被保住了。   國人暴動平息後,周厲王跑到了彘,怕國都百姓尋仇,不敢回到國都,諸侯推舉召穆公和周定公代行天子職權(一說是衛武公共伯和代行天子職權),這段時期,史稱“共和行政”。   直到十四年後,周厲王病逝於彘,姬靜,也就是周宣王繼位,“共和行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