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王姬宜臼由鎬京遷都於洛邑(今河南省洛陽),史稱東遷之後的周王朝為東周。 首先說一下為什麼要從這裡把周朝劃分為西周和東周,因為在這之前,周王朝的天子是有絕對的實力和權威的,而周平王的東遷是被迫的,領地還有直接管理的地域都大幅削減,被其他諸侯瓜分了,周平王在軍事實力上已經和其他諸侯一樣,甚至還不如那些大一點諸侯。也就是從這時起,周天子失去了絕對的權威,已經成了一個代號,一個擺設,大家名義上還遵從你,但是實際上周天子已經管不了了,說了也沒人聽。東周共傳25個王,歷時515年,最終被秦朝滅了。 東周時期又以三家分晉為節點,分為了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03年)與戰國(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兩個時期。春秋這個稱呼的來源,是中國儒家文化的創始人孔子,曾經寫過一篇編年體史書,叫做《春秋》,記載的就是東周上半段這個時間跨度的歷史,所以後人就將這一歷史階段稱為春秋時期。而東周的後半段時期(秦統一中原前),這一時期各國混戰不休,故被後世稱之為“戰國”,這也就是春秋戰國這個稱呼的由來。 春秋時期,周王室勢力衰微,權威不再,已經無法有效控製天下諸侯。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為了能在政治、軍事中占據主導地位,開啟了激烈的爭霸戰爭,相互之間合縱連橫、東征西討,前後共有數位諸侯依次成為霸主,史稱:“春秋五霸”。而“春秋五霸”是誰,有很多種說法,《史記》裡所記載的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當然還有些說法,認為像鄭莊公、吳王闔閭(hé lǘ)、越王勾踐這些人都是一方霸主,應該在五霸之列,咱們這裡就一並講講。 鄭國可以說是春秋時期第一個堪稱霸主的國家,而鄭國的國君鄭莊公的名字就預示了他的叛逆,鄭莊公名叫寤(wu)生,相傳是因為他母親武薑生他的時候難產,一般都是頭先出是順產,腳先出來的就是逆產,鄭莊公就是腳先出來,所以才給他取名寤生,就是逆生的意思,他的母親因此就很厭惡他,而非常寵愛鄭莊公的弟弟段。 他母親先是讓鄭武公,也就是寤生的父親廢長立幼,在被拒絕之後,鄭莊公即位,他們的母親又和他的弟弟段合謀想要奪取他的君位。段是到處招兵買馬,擴大勢力,他母親則是在宮裡裡應外合。大臣們都看出來了,勸鄭莊公不能這麼縱容,但是鄭莊公卻說了一句話,多行不義必自斃。 其實,鄭莊公也看出來了,之所以沒有製止,就是因為鄭莊公想讓他弟弟正大光明的謀反,然後自己再名正言順的平叛,這樣就算殺了他弟弟也是師出有名。 後來他弟弟果然起兵,他母親做內應,而鄭莊公早有準備,就等著他們來呢,這能不勝利麼?最終段被打跑了,對他母親呢,鄭莊公非常生氣,發誓說:“不到黃泉,不與她見麵。” 過了一年多,鄭莊公又後悔了,很想念母親。有大臣叫潁考叔出了個主意,挖條地道到有泉水地方,你們母子就可以見麵了。地下的泉水這不就黃泉麼,鄭莊公就采納了他的意見,可以和他的母親見麵了。 鄭莊公在位期間,鄭國國勢逐漸強盛,成為當時中原最有實力的諸侯國。周平王繼位以後,也想要恢復自己的權威,畢竟是天子,還是名義上最高的統治者,於是他就想發布個命令,削弱一下鄭國,順便看能不能從中取利。 周平王想了個辦法,他試探性的把鄭莊公的官職給撤了,把他的官職任命給了虢國的國君。想讓兩家互相攻擊,互相削弱,周平王好從中漁利。周平王覺得我發出的命令你可以不聽,但我畢竟是國君,我發出的命令是天子的詔令,從名義上和道義上你還是應該遵守的。要是虢國國君覺得對他有利,願意接受我對他的加封,他就會感激我。而鄭莊公你要是覺得不滿,那你去找虢國的國君,是他搶了你的職位,這樣周平王那不就怎麼都有利,有好處。 但是,事情的發展完全出乎周平王的意料,鄭莊公知道這是周平王搞的鬼,他也沒去找虢國的麻煩,而是直接帶著軍隊來到了周平王的宮殿,要討個說法。鄭莊公當麵質問周平王,你為什麼要撤掉我的官位,憑什麼撤掉我的官位啊。 周平王很憋屈,麵對這樣一個大臣,敢當麵質問天子,關鍵是鄭國的國力比周平王要強大,他又打不過。最後,周平王隻能支支吾吾的,想要蒙混過關,解釋說:“這是個誤會啊,可能我沒看清楚,也可能那天朕喝多了酒,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一不小心發出了一道這樣的詔令,我沒有想撤掉你的意思啊,我現在收回成命好了。”就這樣鄭莊公依然不依不饒,非得讓周平王給個交代,周平王被逼的沒辦法,說:“要不把我的兒子送到鄭國去吧,當做人質,這樣你就能相信我了吧。” 國君當成這樣,也是夠憋屈的了。 鄭莊公聽到這裡,天子要把兒子送給他當人質,就覺得這事是不是有點過了,之前這是從來沒有過的,畢竟他也不敢明目張膽的淩駕於天子之上。於是鄭莊公提出了,乾脆咱們交換一下人質吧,我把我兒子交給你,你把你兒子交給我,咱們各自相安無事。周平王同意了,這件事在歷史上被稱為“周鄭交質”。 後來,周平王去世,在鄭國做質子的狐回到洛邑準備即位,卻沒想到剛回去就病死了,於是狐的兒子做了周天子,就是周桓王。 周桓王為了維護周王室的權威和尊嚴,於公元前707年,親自率領陳國、蔡國、衛國的軍隊來征討鄭國,這一戰歷史上稱為繻(xū)葛之戰。這場戰爭,鄭莊公不僅打敗了周天子率領的三國聯軍,在戰場的混亂之中,鄭莊公的部下祝聃還射中了周桓王的肩膀。天子被射,這是周王室的奇恥大辱,從來沒有過的事,從此以後,周天子的威信更是一落千丈。 鄭莊公在位四十三年,往正麵說,那是智勇雙全,諸侯的霸主;往反麵說,那是禮樂崩壞,叛逆的典型。在他死後,鄭國也就由盛轉衰了。 而一個在春秋歷史上毫無爭議的霸主崛起了,他就是齊桓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