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是蘇秦的同窗好友,他們一同拜於鬼穀子先生門下。蘇秦創合縱之法,遊說六國合縱抗擊秦國,張儀則是施以連橫之術,遊說六國親秦,拆散合縱,張儀和蘇秦一同演繹了戰國末期,群雄混戰的場麵。 傳說蘇秦掛六國相印之後,張儀去見蘇秦,想找點事情做。但是蘇秦卻對張儀不理不睬,過了好幾天才見張儀,而且招待張儀的時候也隻是用仆人所吃的飯,張儀受到這種待遇,心裡很不是滋味。但他還是請求蘇秦給他一個機會做官,讓他可以有所作為,蘇秦沒答應而是敷衍著把張儀打發走了。 張儀這次見蘇秦,本以為能夠有所收獲,畢竟都是同門中人。誰知道蘇秦這麼不講情麵,就很生氣,想要報復蘇秦。想到各國諸侯中隻有秦國和蘇秦是死對頭,於是就到秦國去了。(當然也有個說法,蘇秦是故意的,想要刺激張儀讓他有所作為,還一直暗中幫助張儀。) 正好,秦王也在為蘇秦的合縱之策頭疼呢,廣招賢才想要打破六國的封鎖。張儀來了就跟秦王說:“中原六國實際上各懷鬼胎,都隻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考慮。要想破蘇秦的合縱之策,我們就要拉攏分化中原各國,讓他們產生矛盾,離間各國的關係。”秦王深以為然。 張儀於是接著說:“要離間他們的關係就要找到其中最關鍵的國家,那就是這六國中最強大的齊國,隻要拉攏到齊國,聯盟不就破了嗎?” 蘇秦的合縱是南北向的一條豎線,而秦國和齊國一東一西,他們的聯合就是一條橫線,所以張儀給他的計策叫做連橫。 於是,秦王任命張儀為秦國的宰相,開始施行連橫的策略。張儀很聰明,他沒有直接去齊國,而是先去了楚國。張儀晉見楚王時,他說:“當今七雄之中,以秦、楚、齊最為強大,三者之中,又以秦國最強,齊、楚兩國相當。如果楚國與秦國聯盟,則楚國就比齊國強大;反之,如果齊國先與秦國聯盟,則齊國就比楚國強大。所以,楚國最好的出路就是與秦聯盟。” 張儀接著又許諾說:“隻要楚國寫一封信大罵齊王一頓,並且和齊國斷交,秦國會把商、於之地六百餘裡歸還楚國。”楚王一聽,土地實惠啊,就被眼前的利益打動了,也不顧眾大臣的反對,寫了一封信,與齊國斷交。 齊王一看大怒啊,這好端端的楚王發什麼瘋呢,還挨頓罵。正在這時,蘇秦也送了一封信給齊王,信中大罵楚王不講信義,說秦國願意和齊國結盟,共同對付楚國。齊王盛怒之下就答應了。於是齊楚聯盟就破裂了。 楚國這邊還高興著呢,派一名將軍隨張儀回秦國取回商、於之地。誰知張儀回秦之後,告訴隨行的楚國將領,自己答應楚王的,不是六百裡商、於之地,而是自己的奉邑六裡。楚王得知此事大怒,起兵十萬攻秦。但是,現在秦國和齊國已經是聯盟了,秦國和齊國共同出兵攻打楚國,結果楚國大敗,隻得割地求和。 齊國和秦國結盟的消息傳出來,其他各國又心驚膽戰了,兩個最強大的諸侯結盟了,從楚國那又得了不少好處,他們既眼紅,又怕自己成為下一個被打的,怎麼辦呢? 張儀抓住機會,又依次跑到了趙、魏、韓三國,說隻要你們退出聯盟,和秦國聯盟,秦國就能夠保護你們的安全。趙、魏、韓三國的國君一看,與其被秦國和齊國左右夾攻,還不如先臣服於秦國,至少可以保住國土安全,於是,他們就都同意了,紛紛向秦王臣服。 連橫之術大獲成功,六國聯盟被順利瓦解,針對秦國的包圍圈也就不復存在了。當然在連橫的過程中,齊國也是得到好處的,這是想要獨霸天下的秦國不想看到的。 於是,張儀又為齊國量身打造了一個策略。 在張儀的安排下,秦國的使臣開始四處遊說各國,告訴大家,秦國不是真正的威脅,真正的威脅是齊國,咱們大家應該聯合起來,一起對付齊國。同時,張儀又派出一撥人去齊國,專門誇贊齊國,說齊王威武,天下無敵,把齊王吹捧的不知道自己是誰了。齊王信心爆棚,於是就接著征伐,趁著燕國內亂的時候,奪取了燕國十幾座城池。 燕昭王暴跳如雷,勢要和齊國決一死戰。燕國聯絡趙、魏、韓、楚四個國家,組成新的聯盟,要與齊國對抗。燕國派樂毅為大將,統帥兵馬,組織聯軍部隊進攻齊國。五國聯軍啊,齊國四麵受敵,亂作一團,雙方主力兵力各約20餘萬在濟水之西(今山東高唐、聊城一帶)展開決戰,史稱“濟西之戰”。最終齊軍一觸即潰,遭到慘敗,齊軍主力被基本殲滅,齊王都差點被俘虜。 齊王一看不行了,就向五國聯軍割地求和,趙、魏、韓、楚四個國家見占了便宜,也就想算了,打服了就行了,於是都同意撤軍了。而燕王恨死齊王趁人之危,就一定想要滅了齊國,命令樂毅不接受求和,繼續進攻。 於是樂毅自帶燕國大軍,一路殺向齊國腹地,並很快攻破了齊國的首都臨淄。樂毅攻克臨淄後,采取布施德政、收取民心的政策,申明軍紀,嚴禁擄掠,廢除殘暴法令和苛捐雜稅。然後分兵五路,以徹底消滅齊軍,占領齊國全境。燕軍僅在六個月的時間,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就攻取了齊國七十餘城,隻剩下莒[jǔ]和即墨(今山東省平度東南)兩城未被攻克。,其中,即墨軍民在守將戰死之後,共推齊宗室田單為將,堅守抵抗燕軍,此攻防戰被稱為即墨之戰。 此時的燕軍也到了強弩之末,攻占的齊國這麼大片的土地都需要分兵把守,燕國兵力也不足了。所以,樂毅的計策是慢慢消化已經占領的土地,對剩下這倆個城緩攻,慢慢消化,最終不還是自己的嗎? 這本來是個好主意,但是田單用了一個自古以來就屢試不爽的計謀:離間計。田單派人到燕國散布謠言,說樂毅已經打下了七十多個城池,難道還攻不破莒(ju)和即墨兩個小城?這分明是樂毅想要和齊國偷偷講和,自己當大王。 燕國國君果然中計,覺得樂毅是不是要造反啊,就罷免了樂毅召他回了國,換了個無能的人來當主帥。田單一看機會來了,趁夜把一千多頭牛集中在一起,牛角上綁上刀子,牛尾巴上綁上引火之物。然後用火點著牛尾巴,趕著牛出城了。牛受痛就在前麵狂奔,沖進燕軍大營,燕軍大亂。隨後,齊國的士兵又跟在牛後麵進行沖殺,燕軍來不及抵擋,死傷無數。最終齊軍大獲全勝,燕軍元氣大傷,這也是歷史上著名的“火牛陣”。 田單趁機收復失地,召集兵馬,很快就又收回了齊國失去的七十多個城池。但是,此戰之後,齊國國力大大受損,再也無力和秦國抗衡,中原各國也再沒有能和秦國抗衡的國家了。 秦國暗自高興,因為,大展拳腳的機會終於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