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渡過危局,趙國提出割讓六城以求和,秦昭襄王應允,也讓白起退兵了。但當趙孝成王準備獻上割地時,趙國的大臣卻認為割地給秦國,秦國的勢力更強,不如把這六個城給齊國,聯合齊國共同抗擊秦國。趙孝成王覺得有道理,就派使者出使齊國。同時,趙國又與魏、楚等國結好,共同商討抗秦計劃。 秦昭襄王見趙國違約不割六城,反而與其他諸國聯合又要對付秦國,就想再次起兵攻打趙國。秦昭襄王還想讓白起領兵出征,白起拒絕了。他認為,長平戰後本是一舉滅趙的良機,但此時距長平之戰已過去一年時間,趙國如今上下國力已有所恢復,並且又廣泛結好諸侯,此時伐趙並非理智的選擇。但秦昭襄王沒有采納白起的建議,公元前259年,秦昭襄王令王陵率軍伐趙,直攻趙都邯鄲。邯鄲之戰由此爆發。 然而,王陵作戰不利,秦昭襄王又想讓白起代替王陵出征,但白起稱病不出。秦昭襄王強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稱病重,經範雎請求,仍稱病不起。白起多次拒絕出戰,最終為自己招來殺身之禍。隨著秦軍戰敗消息不斷從邯鄲傳來,秦昭襄王更遷怒於白起,最終秦王派使者賜劍命白起自刎。 白起拒戰並沒有阻止秦昭襄王繼續攻趙,他先是派王齕[hé]代替王陵為將,圍攻趙國都城邯鄲。久攻不下之後,範雎便舉薦其故交鄭安平為將,率軍支援王齕[hé],加強對趙的進攻。秦軍長時間的圍攻使邯鄲城內糧食耗盡,趙孝成王不得不向其他諸侯國求救,以解邯鄲之圍。 趙國將希望主要寄托在魏、楚兩國身上。 因平原君趙勝的夫人為魏公子信陵君之姊,所以平原君多次寫信向魏王和信陵君求救。魏王便派大將晉鄙率軍10萬去救趙國。秦王知道消息後,就派人通知魏王:“趙國馬上就要被打下來了,誰敢救趙國的話,打下趙國就馬上去打誰!” 在秦國的恐嚇下,魏王命令晉鄙待在邊境按兵不動以觀望。平原君看到這種情況也急了,不停地派使者去魏國催促信陵君:“現在趙國馬上要滅亡了,而魏國卻不來救,公子你的救人於危難中的品德哪裡去了?難道你就不可憐下你的姐姐嗎?” 信陵君又多次去請求魏王出兵,但魏王怕秦國追究,始終不聽他的話。信陵君沒有辦法,於是把門客召集起來,組成一支100多輛戰車的軍隊,準備開赴趙國,和趙國一起死。信陵君有個很尊敬的人名叫侯贏,信陵君臨走的時候去見他,和他訣別。 侯贏說:“公子加油吧,我老了,就不跟你去了。”信陵君走了幾裡後覺得很不舒服,心想:“我對侯贏可以算得上仁至義盡了,現在我要去死,他居然沒有任何表示,是不是我有不對的地方?”於是他回去找侯贏。侯贏笑著說:“我就知道公子會回來的。公子現在去救趙國,猶如羊入虎口,白白送命而已,有什麼用呢?”信陵君趕緊下拜,向侯贏請教。 侯贏讓周圍人退下,悄悄地說:“我聽說晉鄙的另一半兵符在大王臥室裡,而如姬最受大王寵幸,她有偷到兵符的能力。當年如姬的父親被人謀殺,是公子幫她報的仇,所以她一定會幫你。等拿到兵符後再去收編晉鄙的軍隊,事情不就成了嗎?”信陵君恍然大悟,後來去找如姬幫忙,果然得到了兵符。 信陵君走時,侯贏來送行,對他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公子就算把兵符拿給晉露看,他也有可能不把軍隊交給你,而要向大王請示,這樣的話就麻煩了。我的朋友朱亥力大無窮,可以跟公子一起去。晉鄙聽話的話當然好,不聽話的話,他可以幫你解決。” 於是信陵君就和朱亥趕到了軍隊大營,假稱魏王的命令接替晉鄙。晉鄙雖然看到兵符是真的,但心裡還是懷疑,想和國君再確認一下。就在這時,朱亥大喊一聲:“君令不從,你這是要造反麼!”說著拿出藏在在袖子裡的鐵錘,直接把晉鄙砸死了。信陵君於是掌管了軍隊,向趙國出發。 與此同時,趙孝成王讓平原君趙勝想辦法向楚國求救。平原君打算帶二十名文武全才的人跟他一起去楚國。他手下有三千個門客,可是真要找文武雙全的人才,卻並不容易。挑來挑去,隻挑中十九個人,其餘都看不中了。 他正在著急的時候,有個坐在末位的門客站了起來,自我推薦說:“我能不能來湊個數呢?”平原君有點驚異,說:“您叫什麼名字?到我門下來有多少日子了?”那個門客說:“我叫毛遂,到這兒已經三年了。” 平原君搖搖頭,說:“有才能的人活在世上,就像一把錐子放在口袋裡,它的尖兒很快就冒出來了。可是您來到這兒三年,我沒有聽說您有什麼才能啊。” 毛遂說:“這是因為我到今天才叫您看到這把錐子。要是您早點把它放在袋裡,它早就戳出來了,難道光露出個尖兒就算了嗎?” 旁邊十九個門客認為毛遂在說大話,都帶著輕蔑的眼光笑他。可平原君倒賞識毛遂的膽量和口才,就決定讓毛遂湊上二十人的數,當天辭別趙王,上楚國去了。 平原君跟楚考烈王在朝堂上談判合縱抗秦的事。毛遂和其他十九個門客都在臺階下等著。從早晨談起,一直談到中午,平原君為了說服楚王,把嘴唇皮都說乾了,可是楚王說什麼也不同意出兵抗秦。 臺階下的門客等得實在不耐煩,可是誰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有人想起毛遂在趙國說的一番豪言壯語,就悄悄地對他說:“毛先生,看你的啦!” 毛遂還真應了,他不慌不忙,拿著寶劍,上了臺階,衛兵還沒反應過來,他就已經走到離楚王不遠的地方了。高聲嚷著說:“出兵不出兵,三言兩語就可以解決了。怎麼從早晨說到現在,太陽都落山了,還沒說完呢?” 楚王很不高興,問平原君:“這是什麼人?”平原君說:“是我的門客毛遂。”楚王一聽是個門客,更加生氣,罵毛遂說:“我跟你主人商量國家大事,輪到你來多嘴?還不趕快下去!”毛遂按著寶劍跨前一步,說:“你用不到仗勢欺人。我主人在這裡,你破口罵人算什麼?” 楚王看他身邊帶著劍,離自己那麼近,又聽他說話那股狠勁兒,有點害怕起來,就換了和氣的臉色對他說:“那您有什麼高見,請說吧。” 毛遂說:“楚國有五千多裡土地,一百萬兵士,原來是個稱霸的大國。沒有想到被秦國連連打敗,甚至連國君也當了秦國的俘虜,這是楚國最大的恥辱。而秦國的白起帶了幾萬人,一戰就把楚國的國都——郢[yǐng ]都奪了去,逼得大王隻好遷都。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這種恥辱,就連我們趙國人也替你們害羞。想不到大王倒不想雪恥呢。老實說,今天我們主人跟大王來商量合縱抗秦,主要是為了楚國,也不是單為我們趙國啊。” 毛遂這一番話,真像一把錐子一樣,句句戳心啊。楚王老臉都紅了,接連說:“說的是,說的是。”毛遂緊緊跟了一句:“那麼合縱的事就定了嗎?”楚王說:“決定了。” 毛遂回過頭,叫楚王的侍從馬上拿雞、狗、馬的血來,跟楚王說:“那咱們就歃(shà)血為盟吧。”就這樣,在門客毛遂的力陳之下,楚、趙結盟,楚王終於同意發兵,率軍救趙。 前麵有魏國信陵君的“竊符救趙”,現在有毛遂自薦,說動楚國發兵。兩國軍隊到達邯鄲後,隨即向秦軍發動進攻,城中的趙國軍隊也趁機出擊,裡應外合,大敗秦軍。鄭安平率軍投降趙國,王齕[hé]敗退到汾城(今山西省侯馬市)。此後,魏楚聯軍追擊到河東,再次打敗秦軍,並趁機收復河東部分地區。 邯鄲之戰是秦國在取得長平大捷後遭遇的一次重大失利。此時的秦國盡管在實力上已強於各諸侯國,但邯鄲之戰的結果表明,秦國在麵對諸侯國聯軍時並沒有必勝的把握,中原諸國的合縱依然是抵禦秦軍東進的有力武器。 而在邯鄲之戰中,王齮[hé]圍攻邯鄲,情況非常緊急的時候,趙國非常想殺死一個人,那個人叫異人,是秦國在趙國的質子。但是異人沒死,如果異人死了,也許歷史就要發生巨大的改變,因為他以後還有個兒子,叫嬴政,也就是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