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章 秦朝(10):楚漢爭霸(1 / 1)

劉邦采納張良的策略,首先派人聯絡彭越,彭越本來就和項羽是對手,所以他們一拍即合。   同時,劉邦派謁者(掌管傳達的官員)隨何前去遊說英布,劉邦跟他說:“你如果能讓英布反叛楚國,項羽必然會打他,隻要拖住項羽幾個月,我就能重整旗鼓,必定能奪取天下。”而英布也知道項羽對自己不滿,隻是當時北有齊、趙為患,西有劉邦之憂,項羽能利用的也就英布一個人,所以暫時隱忍未發。張良抓住了他們之間的這個矛盾,而隨何也不辱使命,成功說反了英布。   英布和彭越反楚成功的拖住了項羽的兵力,這幾個月時間給了劉邦喘息的機會。劉邦采納張良重用韓信之謀,命他攻打反漢降楚的各路諸侯,首先便是魏王豹。   劉邦兵敗彭城之時,魏王豹見風使舵,一看劉邦這麼多人都被打敗了,就找個理由回到了封地,宣布投靠項羽了。魏王豹直接封鎖了河關,切斷漢軍退路,劉邦很著急啊,派酈食其去說服魏王豹,也沒說成。   於是,劉邦任命韓信為左丞相率兵進攻魏王豹。魏王豹把重兵布守在蒲阪[pú bǎn],封鎖河關(黃河渡口)。魏王豹借著天險,韓信來了一看硬攻不行啊,就想出了一個計策。韓信讓手下人在河關這每天操船演練,好像隨時要從這進攻的樣子。韓信自己帶著大隊人馬,繞到了黃河的另一個地方,夏陽。把木盆、木桶這些漂浮物連接起來,代替船,來了一招聲東擊西,奇襲魏都安邑。魏王豹還在河關那守著呢,看對麵船隻來來回回的操練,忽然收到報告,安邑被打了,大吃一驚,趕緊引兵迎擊韓信。沒有了黃河天險,魏王豹就不是韓信的對手了,韓信大勝,俘虜了魏王豹,平定了魏國,改魏為河東郡。   滅了魏國之後,韓信馬不停蹄的要去進攻趙國,韓信和張耳統兵幾萬前往。攻打趙國的路上,要經過一個地方,太行山井陘[xíng ]口。這個地方道路狹窄,是個險要之地,趙王與成安君陳餘[yú]陳兵二十萬在井陘[xíng ]口抗擊漢軍。   廣武君李左車就跟成安君說:“韓信剛打下魏國,現在又有張耳一起來攻打趙國,軍隊銳不可當。咱們正麵打不好打,現在這井陘[xíng ]口,車不可並行,騎兵不可列隊,走一會兒,他們的糧草就得落在後麵,希望您暫撥給我三萬奇兵,我從小路截斷漢軍輜重糧草;您深挖護營壕溝,加高兵營圍墻在這守著。漢軍向前打不下來,退又退不回去,我的部隊斷絕漢軍後路,荒野上也沒什麼吃的,不出十天,韓信,張耳必敗。”   成安君陳餘[yú]是一個書生,他認為正義之師不用奇謀詭計,所以表示反對說:“韓信雖然號稱數萬人,其實不過數千人,千裡迢迢來奔襲我們,士兵早已疲憊之極,我們卻避而不擊,若更強大的敵人前來,我們將如何對付?諸侯一定會認為我們膽怯,會輕易地攻打我們。”最終沒聽李左車的計策。   韓信派人暗中探聽,得知李左車的計策沒被采納,非常高興。大膽引兵前來,離井陘[xíng ]口三十裡駐紮下來,半夜選二千輕騎兵,人持一麵紅旗,從小路來到山坡上偽裝隱蔽起來,窺視趙軍,並且告誡將士:趙軍見我軍出擊,一定傾巢而出,你們就乘機迅速沖入趙軍營地,拔掉趙國旗幟,插上漢軍紅旗。同時命令副將傳令大家:“今天打敗趙軍之後會餐。”將士們誰都不相信,趙軍說打敗就打敗了?但是也都附和稱是。   韓信又召集將領們分析認為,趙軍已先占據了有利的地勢,他們在未見到漢軍大將旗鼓之前,是不肯輕易發兵攻打我們的。於是韓信派一萬人為先頭部隊,背靠河水擺開陣勢,趙軍見漢軍擺出隻有前進而無退路的絕陣,都大笑不已。天剛亮,韓信打起了大將軍的旗號和儀仗鼓吹,擊鼓進軍井陘口。趙軍一看韓信的旗幟,果出營迎擊,大戰良久,韓信、張耳棄鼓旗,佯裝打敗,退到河邊的軍陣之中。   趙軍看見,果然傾巢而出追逐韓信、張耳,爭奪漢丟下的旗鼓。韓信、張耳退入河邊陣地,背水的這些士兵迎戰趙軍,退無可退,各個隻能拚死作戰,趙軍一時也打不下來。   這時韓信所派的二千輕騎兵,等趙軍傾巢而出追擊漢軍、爭奪戰利品的時候,立即沖入趙軍營壘,拔掉趙軍旗幟,豎起二千麵漢軍的紅旗。趙軍打了半天沒打贏,想要退回營壘,卻發見營中遍是漢軍紅旗,大驚失色,認為漢軍已經把趙王及其將領全部俘虜了,於是陣勢大亂,四散奔走。   這時漢軍兩麵夾擊,大破趙軍,在泜[zhī]水(河北省魏河)斬殺成安君陳餘[yú],活捉了趙王歇。   韓信大獲全勝,諸將前來祝賀,問到:“兵法上說,布陣應是‘右背山陵,左對水澤’,意思是右邊靠著山陵,左邊對著水澤,目的在於縮小和對方的接觸麵。如今將軍卻背水為陣,還說破趙軍之後會餐,當時我們不服,然而取勝了,這是什麼戰術?”   韓信說:“這也在兵法上,隻是諸位沒留心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嗎?在這種形勢下不把將士們置之死地,使人人為保全自己而非戰不可;如果給他們留有生路,就都跑了,怎麼還能用他們取勝呢?”諸將聽了都自嘆不如,更加佩服韓信的用兵之術了。   韓信又下令軍中不許殺李左車,有能生擒他的賞千金。不久,李左車就被擒獲了,韓信親自上前鬆綁,請李左車麵東而坐,自己執弟子之禮。   然後韓信向李左車請教攻燕(燕王臧荼[tú],都薊[jì],今北京)、伐齊之事。李左車辭謝說:“我聽說,敗軍之將不可言勇,亡國之臣不敢語政。俘虜,哪裡有資格同你談論國家大事?”   韓信說:“我聽說百裡奚在虞國時,虞國滅亡,在秦國而秦國稱霸,這不是因為他在虞國時愚蠢,在秦國時聰敏,而是在於國君是否重用他,是否采納他的意見。假使成安君陳餘[yú]聽了你的計策,那我韓信如今已成了階下囚了。我是誠心向你求教,請你不要推辭。”   李左車說:“我聽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所以說即使是犯人的話,聖人也可以有選擇地采納。不過恐怕我所獻的計策不一定值得采用,但我仍願獻上我的愚見。如今將軍這麼快就滅魏破趙,用兵如神,威震天下,這些是您的長處。然而將士疲憊,實際情形是難以用兵,想戰又恐怕拖得太久,如果燕國不能很快打下來,齊國也必然固守邊境以圖自強。燕、齊相持不下,那麼劉邦和項羽的勝負也就分不出來。這是將軍的短處。所以我認為將軍不如按兵不動,休整士卒,安定趙地,撫恤遺孤,擺出攻打燕國的態勢。而後派人去遊說燕國,把自己的優勢充分顯示在燕國而前,燕國一定不敢不聽從您。燕國降服後再派人去說服齊國,齊國看燕國都投降了,必定也會跟風投降,這樣,大事不就成了嗎?”   韓信聽從李左車的計策,派使者去燕國,燕國聽到消息,知道自己打不過韓信,真的就投降了。漢王劉邦就讓韓信繼續帶兵去攻打齊國,同時,也派了一名使者酈[lì]食其去說服齊王。   酈[lì]食其隻身前往了齊王軍中,給齊王分析利害,指出如今各地諸侯紛紛歸附漢王,漢王已經有了問鼎天下的力量,齊王不早做打算,到時候韓信帶兵打過來就晚了。齊王也知道自己不是漢王的對手,有了投降的意思,就問:“如果我歸附漢王,韓信還會不會攻打齊國?”   酈食其一頓保證,表示如果齊王歸附,那咱們就是一家人了,韓信一定不會再來攻打了。為了表示誠意,酈食其立刻給韓信寫了封信,說齊王答應歸順了,要韓信立刻停止攻打齊國。   韓信得知酈食其已經說服齊王歸漢了,就按兵不動,停止了進軍。此時,韓信手下有一個謀士,蒯(kuai)通勸韓信說:“將軍奉詔攻打齊國,而漢王隻不過派密使說服齊國歸順,難道有詔令叫您停止進攻嗎?為什麼不趁著齊國邊防空虛展開進攻呢?況且酈食其不過是個說客,憑三寸之舌就降服齊國七十多個城邑,將軍統帥幾萬人馬,一年多時間才攻占趙五十多個城邑,一個將軍反倒不如一個儒生的功勞嗎?”   韓信聽完覺得確實如此,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就聽從蒯(kuai)通說法,不再猶豫,率兵渡河進攻齊國。這時齊國已決定要降漢了,對漢軍的戒備鬆懈,韓信一路勢如破竹,一直打到臨淄。齊王田廣非常驚恐,認為是酈食其出賣了自己,便把他煮死了。   齊王兵敗逃到高密後,派人向楚求救。項羽聞訊派大將龍且親率兵馬與齊王田廣合力抗漢,號稱二十萬大軍。有人前來向龍且獻計:“漢軍遠征作戰,所向披靡,士氣正盛,不如深溝高壘,以守為攻,招撫已經淪陷的城邑,讓大家知道齊王還在呢,楚國來救齊國了,這樣收攏人心,必定使漢軍得不到糧食,就不戰自敗了。”   但是龍且自恃武藝高強,看不起韓信,又急於立功,就沒有采納這個計策,率兵與韓信軍隔濰水東西(山東境內的濰河)擺開陣勢。龍且不用計策,但是韓信用啊!   韓信連夜派人做了一萬多條袋子,盛滿沙土,堵在了濰河的上流。率一半軍隊涉水進擊龍且,龍且出兵迎擊,韓信假裝敗退。龍且以為韓信怯弱,打不過自己,就率軍渡江進擊。   這時韓信命人決開堵在濰河的沙袋,河水奔流而下,龍且過河了,但龍且的軍隊大半還沒有渡過去,大軍就被河水分隔開。韓信揮軍猛烈截殺,殺死龍且。東岸齊、楚聯軍見西岸軍被殲,龍且被殺,就四處逃散了,齊王田廣逃走不久被殺,齊地全部平定。   韓信連滅魏、趙、燕、齊,北方地區就都被平定了,項羽一方的諸侯勢力基本都被消滅,這就為楚漢爭霸的最終結局,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