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2年,項羽自刎,劉邦稱帝,國號為漢,建都長安(今陜西西安),史稱西漢。 劉邦稱帝後不久,在洛陽南宮設酒席宴請群臣,劉邦說:“各位王侯將軍不要隱瞞我,都說實話。我為什麼能得到天下?項羽為什麼會失掉天下?”高起、王陵答道:“陛下傲慢而且好侮辱別人,項羽仁義而且愛惜別人。但是陛下派人攻城略地,所得到的東西都分給我們,與天下的人共同來分享勝利所得。項羽嫉賢妒能,迫害功勞的人,猜忌賢能的人,打了勝仗有不獎賞,得了土地也不給部下好處,這是他失掉天下的原因。” 劉邦說:“你們隻知其一,不知其二。運籌帷幄,決勝千裡,我比不上子房(張良)。安定國家,安撫百姓,發放軍餉,使糧道通暢,我比不上蕭何。率領百萬大軍,逢戰必勝,攻城必克,我比不上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的豪傑,但是我能夠用他們,這是我能夠得到天下的原因。項羽有一個範增卻不知道用他,這是他被我打敗的原因。” 劉邦可以說深得用人之道,而在楚漢爭霸的過程中,北方的匈奴也迅速崛起。 劉邦稱帝之後,匈奴的首領冒頓單於(mò dú chán yú,冒頓是人名,單於是匈奴王),他帶領了四十萬人馬包圍了韓王信(原韓國貴族,和韓信是兩個人)的封地馬邑(今山西朔縣)。韓王信抵擋不了,向冒頓求和。 漢高祖得到這個消息,派使者責備韓王信。韓王信害怕漢高祖辦他的罪,向匈奴投降了。冒頓占領了馬邑,又繼續向南進攻,圍住晉陽。漢高祖親自趕到晉陽,和匈奴對敵。 那年的冬天,天空下著大雪,氣候特別冷,中原的兵士沒碰到過這樣冷的天氣,凍壞了不少人,有的人竟凍得掉下了手指。冒頓假裝失敗逃跑,引誘漢軍。漢軍追趕冒頓,冒頓把他的精銳軍隊隱藏起來,隻出現了一些老弱殘兵。所以,漢朝的軍隊和匈奴兵一接觸,匈奴兵就敗走。一連打贏了幾陣。後來,聽說冒頓單於逃到代穀(今山西代縣西北)。 漢高祖進了晉陽,派出兵士去偵察,回來的人都說冒頓的部下全是一些老弱殘兵,連他們的馬都是挺瘦的。如果趁勢打過去,準能打勝仗。 漢高祖還怕這些兵士的偵察不可靠,又派劉敬到匈奴營地去刺探。 劉敬回來說:“我們看到的匈奴人馬的確都是些老弱殘兵,但我認為冒頓一定是把精兵埋伏起來,陛下千萬不能上這個當。” 漢高祖大怒,說:“你膽敢胡說八道,想阻攔我進軍。”說著,就把劉敬關押起來。 漢高祖率領一隊人馬剛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市東北),漢朝的步兵還未全到,突然四下裡湧出無數匈奴兵來,個個人強馬壯,原來的老弱殘兵全不見了。漢高祖拚命殺出一條血路,退到平城東麵的白登山。 冒頓單於派出四十萬精兵,把漢高祖圍困在白登山。周圍的漢軍沒法救援,漢高祖的一部分人馬在白登,整整被圍了七天,沒法脫身。 劉邦身邊的謀士陳平出了個主意,讓劉邦派使者帶著黃金、珠寶去見冒頓的閼氏(音yān zhī,就是匈奴的王後),請她在單於麵前說些好話。閼氏一見這麼多的禮物,心裡挺高興。 當天晚上,閼氏對冒頓說:“我們占領了漢朝地方,沒法長期住下來,再說,漢朝皇帝也有人會來救他。咱們不如早點撤兵回去吧!” 一方麵是閼氏的勸說,另一方麵,冒頓與韓王信的將軍王黃和趙利約定了會師的日期,但王黃與趙利的軍隊沒按時到來,冒頓疑心他們同漢軍有預謀。於是,第二天一清早,就下令解除了包圍圈的一角。 第二天清早,天正下著濃霧,漢高祖悄悄地撤離了白登。陳平還不放心,叫弓箭手朝著左右兩旁拉滿了弓,保護漢高祖下山。 漢高祖提心吊膽走出了匈奴的包圍圈,快馬加鞭,一口氣逃到廣武。他定了定神,首先把劉敬放出來,說:“我沒聽你的話,弄得在白登被匈奴圍了起來,差點兒不能和你見麵了。” 漢高祖逃出了虎口,自己知道沒有力量再去征服匈奴,隻好回到長安。以後,匈奴一直侵犯北方,叫漢高祖大傷腦筋。他問劉敬該怎麼辦?劉敬說:“最好采用‘和親’的辦法,大家講和,結為親戚,彼此可以和和平平地過日子。” 漢高祖同意劉敬的意見,派婁敬到匈奴去說親,冒頓同意了。漢高祖挑了一個宮女所生的女兒,稱作大公主,送到匈奴去,冒頓就把她立為閼氏。 打那時候起,漢朝開始采取“和親”的政策,跟匈奴的關係暫時緩和了下來。 匈奴的事雖然緩和了下來,但是漢高祖對另一件事卻是始終不敢掉以輕心,那就是他的皇位。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第一個讓他不放心的就是在各地的異姓王。他們都有兵將,有的還有三心二意。第二個問題就是其他將領,為功勞大小和賞賜的多少爭鬥不止,如果安撫不當,就會投奔那些異姓王作亂。第三個問題是,原先六國的後代也不能掉以輕心。還有一個是,在中央,丞相的權力對他這個皇帝也構成了威脅。 對於其他將領的問題,劉邦也頗費心機。開始,劉邦先是分封了蕭何等二十餘人官職,但眾將領因為互不服氣,爭功不止,劉邦就沒有封官。 一次,在洛陽南宮,劉邦看見眾將坐在沙地上不知在說什麼,問身邊的張良:“怎麼回事?” 張良說:“他們在謀反。” 劉邦問:“為什麼?” 張良說:“怕陛下以後不會封他們高官。” 劉邦又問:“怎麼辦?” 張良就問:“陛下最恨的人是誰?” 劉邦說:“雍齒,因為他雖然功勞多,但太張狂,自己曾經想將他殺掉。” 張良聽了就讓他封雍齒為侯,這樣,大家就覺得被劉邦記恨的雍齒都能受封,他們就更不用著急了。於是,劉邦大擺慶功宴,封雍齒為什方侯,還當場命丞相和禦史抓緊時間草擬論功行賞分封的名單。 張良的計策果然奏效,眾將的心都安定了。 對於第三個問題,六國的後裔,劉邦則將他們和地方的名門望族共十幾萬人全部遷到關中居住,置於中央控製之下,消除了後顧之憂。 最讓劉邦擔心的就是第一個,異姓王的問題,如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