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朝之後,聽風將軍的報告如晴天霹靂:“徐國與州來國聯軍來襲,已破三城,兵臨太丘城下,請國君下令派援軍。”國君聞聽此言,立刻下令,令風將軍率領五萬大軍前往支援。此刻,司徒大人走上前,沉穩地奏報:“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李少府掌管國庫,現有100多萬貫,且在太丘賑災有功。臣奏請國君,令李少府負責運糧事宜。”國君聽後大喜,贊道:“少府乃我國之錢袋子,又文韜武略兼備。寡人即任命李少府為左司馬,兼運糧官,助我擊退聯軍。” 李沐陽心中暗自得意,如今身兼三職,權傾朝野,手握兵權,暗想如何收拾那老司徒。下朝後,李沐陽與司空、風將軍、司農等人齊聚議政廳。李沐陽命張月準備沙盤,眾人入座。李沐陽向司農了解軍糧儲備,司農麵露難色:“現存軍糧僅夠五萬大軍一月之用,若時間過長,恐難以維持,或需從他國購買,屆時糧價必高。”李沐陽微微一笑,信心滿滿地說:“司空勿憂,二十天足矣。”司空驚訝:“這……能行嗎?依往常經驗,至少需半年。”李沐陽鎮定地說:“司空大人,按我之言籌備糧食即可。”司空無奈,隻得領命而去。 張月已將沙盤準備就緒,李沐陽引導司空、風將軍等人至沙盤前。眾人望著這陌生的器具,滿是疑惑。李沐陽耐心解釋,這是沙盤,能清晰地展示地形和敵我態勢。他插上紅、黃、藍三旗,分別代表宋國、徐國和州來國。聯軍十萬人,我軍五萬人加上太丘的三萬人,共計八萬人。李沐陽詢問風將軍為何聯軍圍而不攻,風將軍答道:“兩國得知太丘城剛遭蝗災,物資匱乏,欲不戰而屈人之兵。” 李沐陽點頭,問及火銃打造情況。風將軍回答:“已打造兩千把,鉛彈五萬發。”說罷,呈上兩把火銃。李沐陽接過火銃,贊道:“不錯,足夠了。”又詢問士兵訓練情況,風將軍說:“已訓練五千人,皆能熟練使用火銃。”李沐陽滿意地點頭。 司空擔憂聯軍堅甲護身,火銃能否奏效。李沐陽聽後,請眾人走出大廳至空曠處。命人置一木靶於百米外,掛上兩套堅甲。李沐陽舉火銃瞄準,隻聽“砰”的一聲,護甲和木靶被穿心而過。眾人震驚,回過神來後連聲稱贊。李沐陽邀司空一試,司空興奮地點頭。按照李沐陽的教導,司空也命中靶心。眾人更加放心。 李沐陽帶領眾人返回大廳,部署作戰計劃。命風將軍率五萬大軍先行支援太丘城,在西邊部署三萬人伺機而動;風將軍親自率兩萬人從太丘城北門消滅聯軍。同時修書一封,請蕭將軍帶領一萬士兵從東邊斷徐軍後路。李沐陽則押運糧草隨後趕到。 作戰行動按計劃展開,十日左右,蕭將軍和風將軍分別攻入兩國都城,擒獲兩國國君,並押送至宋國大牢看管。自此兵禍解除,李沐陽在戰爭中了解到太丘城安然無恙,百姓安居樂業,城墻堅固。此戰僅風將軍所部有一百多人傷亡,真可謂以最低代價取得最大勝利。戰後,兩國使者求和,願割地賠款以換回各自國君。這一談判將在班師後的第五日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