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之日,兩國使者踏著莊重的步伐,步入宋國大殿。國君李沐陽與宋國各大臣嚴陣以待,氣氛緊張而莊重。兩國使者開門見山,請求放歸各自國家的國君,並願意割讓三城,賠償10萬貫。司徒上前一步,聲音沉穩:“兩國所提條件優厚,國君當慎重考慮。” 李沐陽目光如炬,洞察了司徒的心思。他心中冷笑,這老司徒心中定有貓膩。正當國君似要答應之際,李沐陽挺身而出,聲音鏗鏘有力:“國君,此次兩國入侵我國,乃不義之戰。我軍傷亡慘重,耗費軍糧無數。三城之地,20萬貫之款,豈能彌補我國之損失?” 眾人紛紛附和,認同李沐陽的觀點。兩國使者麵麵相覷,試探性地問:“那上國之意如何?”李沐陽毫不退讓,聲音堅定:“每國割讓五城,賠償30萬貫,並在太丘城舉行會盟,推舉我國國君為盟主。以後盟主若有所令,爾等必須遵從。” 使者們聽後,麵露遲疑。司徒趁機走向李沐陽,低聲問道:“少府何故如此咄咄逼人?如若兩國不答應,又當如何?”李沐陽冷笑一聲,指著司徒的鼻子怒斥:“老匹夫,你究竟是哪國的臣子,竟敢幫助敵國說話!”司徒冷笑不語,不屑於李沐陽的憤怒。 李沐陽轉向使者,聲音冰冷:“若是不肯,我國將揮軍再戰,直至滅國!”風將軍順著李沐陽的話,拔劍示威。使者們見狀,嚇得連忙下跪求饒。國君見狀,忙製止李沐陽:“左司馬勿怒,先請兩國使者回到驛館,與母國商議後,明日再定。”李沐陽無奈,隻好作罷。 然而,李沐陽心中疑慮難消。他深夜來到驛館,打算一探究竟。兩國使者見到李沐陽,神色緊張。李沐陽安撫他們的情緒,直言不諱地詢問司徒是否與兩國勾結。使者們嘴很嚴,但李沐陽拿出火銃,告訴他們這是打敗兩國的利器。為了不被滅國,使者們最終選擇交出了司徒與兩國的通信。 原來,在左司馬來之前,司徒已經與兩國使者密謀,計劃在明日辰時發動宮變,協助使者綁架宋國國君,用以交換兩國國君。事成之後,司徒將成為兩國的重臣。李沐陽聞聽此言,氣憤填膺。他密謀與兩國使者合作,將司徒的計劃一網打盡。 翌日辰時,司徒果然發動宮變,他帶領家丁和使者隨從,劫持國君,欲行不臣之事,這個時候大臣們束手無策,風將軍拔劍以待,李沐陽問出司徒的要求,司徒想讓國君放了兩國國君,並派車把他們送到徐國。國君聽到司徒的要求,破口大罵。無奈,自己動彈不得。李沐陽旋即下令”動手“,沒想到使者的隨從都是李沐陽的護衛隊,兩人拿下司徒和其它家丁,李沐陽對著劫持國君的司徒家丁說”你們的主子已經被拿下,你們還有什麼前程,再想想你們的家人,放下刀劍饒你們不死。“兩人麵麵相覷,放下刀劍,立即跪下。說時遲那時快,風將軍大步流星護到國君身旁。李沐陽順勢而為,拿出司徒密謀大齊鹽商哄抬物價,大發國難財,勾結兩國侵犯宋國的書信和人證,加上這次的宮變,司徒可謂罄竹難書,必死無疑。 隨後,國君下令捉拿司徒全家,並以造反,密謀大齊鹽商哄抬物價、勾結兩國侵犯宋國等罪行為由,將其斬首示眾。沒收其土地財產充為國庫。國君對李沐陽的果斷和智謀大為贊賞,因老司馬已年邁辭官回鄉養老,國君任命李沐陽為司馬。同時,李沐陽推薦張月為新任少府,國君也欣然同意。 最終,在太丘城郊建立的盟臺上,三國歃血為盟,宋國國君被推舉為盟主。三國共同鑄造大鼎並刻銘文以記之。這段歷史成為後世傳頌的佳話,李沐陽的智慧和勇氣也受到諸國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