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內務府與皇企 與榮京京告別,趙銀河獨自一人返回了教堂。 她走得很慢,一邊走,一邊看著手表上榮京京剛發給她的資料,等回屋時,已經看得差不多了。 “頭兒,怎麼樣?她說什麼?”李俊彥關切的迎了上來。 趙銀河點擊手表,把資料發給他,他一邊看,趙銀河一邊簡要給他講了講榮京京的訴求。 李俊彥聽著趙銀河的講述,看著手上的資料,瞪大了眼: “這……這……” “可信度很高。”趙銀河說。 資料裡包含了部分買家賣家、出貨地收貨地、航線運輸、賬冊…… “可她為什麼要這麼做啊?”李俊彥問,“上市公司,世界五百強,做這種事情,就算她把自己和榮家摘出去,公司信譽也完蛋了,榮氏集團會一夜破產的!” “但不會死。”趙銀河說,“恰恰相反,俊彥,榮京京的動機非常合理,她反復提及一句話:我隻想保全家族。” “什麼意思?” “你知道榮氏和內務府是什麼關係嗎?” 李俊彥想了想,然後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 ----------------- 國家由政府收稅,然後用稅金建設國民的幸福生活,這一點全世界都一樣。 而神州與全世界都不同的是,神州幾乎所有的水電油氣礦產資源,大量的重型實體工業,及少部分高新技術產業,都由皇室獨營,沒有稅負,無需向政府負責,職員終身雇傭,以年功序列的方式晉升…… 這,便是皇室企業。 而內務府,可以視為所有皇室企業的總公司。 乍一看之下,這似乎是神州全體國民在供養一族一氏,皇室在吸所有人的血,但實際上恰恰相反。 創立此製度的真元皇帝擁有獨特的開國理念,他不信法治,隻信人治,隻信自己。 他明白一個國家的良好運行需要組織化,需要政府,需要官僚體係。 但他不相信政府可以一直履行自己的職責,不相信政府自己設立的監督體係可以真正的達成監督效果。 因此他曾通過內務府一度把這個國家超過半數的錢握在自己手裡。 當神州政府製定國家政策時,基於國庫稅金作出預案,皇帝隻是在旁邊坐著,不作乾涉——神州皇帝,原則上,是不乾政的。 過去一百年的時間裡,神州的經濟發展得還不錯,所以即便皇室抽走了一部分,國庫仍舊很寬裕,所以大部分時候沒有什麼問題。 但也有少數時候,國庫缺錢,而這個時候,皇室會拿出內帑予以補貼。 比如真元時期製訂的全民免費教育,這百年來,都是國庫出五到七成錢,皇室出剩下的,至於具體出多少,這要看往年的財政狀況,隨機應變,而怎麼隨機應變,由皇帝一人說了算。 政策無論在製定還是踐行過程中都會因為環境的變化而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基於規則製訂的政策天生就容易僵化,其中還夾雜著難以想象的,關於利益的問題,而人不一樣,人是靈活的,可以隨著變化而變化,如果這個人還有絕對的權力,那麼他還將擁有絕對的執行力。 這就是內帑,被一人掌握的,會提供幫助,但不保證每一次都有求必應的,第二國庫。 皇帝,某種意義上是神州的終極權力,終極監督,與最後保險。 ——而榮氏與內務府的關係又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一個國家兩套班子,有的時候反而會更加的不靈活,甚至互相矛盾互相競爭,所以在某些情況下,內務府會放棄至高無上的帝權,以政府的規則行事。 這種情況下,內務府,可以視為神州的一家普通公司。 唯一不同的是,內務府擁有皇家資源,所以擁有通天徹地的能力。 比如,帝國軍隊在海外的後勤基建,軍隊在控製某一地區後,該地區所需要的一切戰後重建,這些都由內務府說了算。 這種情況下內務府通常會按照國家法律,該怎麼辦怎麼辦,比如招投標。 也會按照商業邏輯,選一個自己長期的合作者,榮氏,就是這個合作者。 事後榮氏該交多少稅多少稅,該盈多少利盈多少利。 唯一一點不同的是,這種‘長期合作者’為了一直與內務府合作,往往,會簽下非常霸道的商業條款。 比如,稅後純利中的百分之多少,上繳內帑。 再比如,無論盈利,每年必須拿出多少多少錢,上繳內帑,約等於對賭協議了。 ----------------- “過去的榮氏約等於掛了半個皇室招牌,我想他們為了得到這個招牌,一定簽下了非常嚴苛的協議。” “榮氏起家的時候,從內務府手裡拿到了大量海外基建項目,但是這些年,帝國已經沒有發生規模較大的戰事,榮氏失去了最大的財源,可協議不變,他們每年還是得給內帑交許多錢。” “所以……世界五百強,那是市值,真正的流動資金,怕是沒有多少。” 李俊彥咋舌道:“這也太狠了吧,頭兒,不管榮氏如何起家,現在他們事實上就是三藩市的支柱,內務府如此苛刻,就不怕把榮氏逼出問題來?榮氏……可是大而不倒啊。” “神州沒有大而不倒,俊彥,除了內務府,什麼都可以倒——榮氏以為能拿到皇家招牌是天大的福氣,殊不知,代價同樣巨大。” “像榮氏這種以建工起家的企業,根本毫無技術護城河,純粹是靠著資源堆砌起來的,皇家給誰不行,偏偏要給榮氏?” “因為給榮氏這種沒什麼復雜背景的弱雞,等雞長大了,殺雞之時,更好取卵。” “隻要內務府還在,沒了一個榮氏,還會有千千萬萬個榮氏,這就是我們神州的皇帝吶,俊彥,你看著他不存在,其實他無處不在——知道涅槃製藥麼?” “那家生物科技獨角獸?” “你剛才說內務府如此苛刻,其實根本不苛刻,涅槃製藥同樣也接受了皇室投資,但這些年來皇室可有問他們要過一分錢?” “沒有,”趙銀河自問自答道,“不僅沒有,幾年前涅槃製藥被海棠的財團惡意收購的時候,內務府還親自下場救市。” “市場競爭是個很奇妙的東西,這裡麵充斥著馬太效應與劣幣驅逐良幣,像榮氏這種企業,以正常的方式發展起來之後,天然就會斂聚大筆資金,形成壟斷,進而僵化,失去活力。” “政府的法規沒有辦法很好的製約榮氏,因為規則總是有漏洞的,再加上選舉、任期、政績……等等利益糾葛,不是所有政府要員都可以收買,但總有政府要員可以被收買。” “但是神州皇室呢?” “你拿什麼去收買世界上最有錢最有權的皇帝?” 在神州,市場的歸市場,政府的歸政府,皇帝……皇帝其實並不出現在大多數人能接觸到的地方,可就像榮氏建工與涅槃製藥的對比一樣,帝權高懸於天際,起到調控市場的無形之手的作用,內務扶持榮氏這種資源密集型傳統產業,然後以近乎豪奪的方式,把那些通過市場無法轉移的錢,轉到它真正該去的地方。 “所以,榮京京說榮氏裡有人在走私這件事,合情合理。” “現在事情敗露,瞞不下去了,她想保全自己的家族,也合情合理。” 李俊彥道:“那頭兒的意思是,榮氏現在打算拋棄公司,脫罪,然後……” “然後盡可能保一些錢下來,讓家族得以繼續繁榮,”趙銀河繼續道,“而要這麼做,就得趕快‘認罪’,把事情交給政府處理——因為一旦繼續鬧下去,內務府出手……” 內務府以政府的規則行事,隻是為了避免兩套係統內鬥,但原則上,內務府,隨時可以淩駕於政府之上。 “那個時候,榮氏就隻能麵對一條法律了:帝國第一憲法。” “所以現在事情清楚了,頭兒,這筆錢是榮氏走私所得,我明天就去查一查,這事情造不了假……” “不,俊彥。” 趙銀河打斷了李俊彥的話,剛才她在分析時,也留意著社交媒體的情況。 下午的時候,人們還在猜測這些錢從哪兒來,現在藏在哪裡。 然後有匿名的團體聲稱找到了這筆錢,說它們是喬治走私所得。 再然後,濟仁街火錢,三藩市有三個地方發現了大量紙幣。 接著,海關等政府部門下場,表示一定嚴查此案。 直至現在,短短幾個小時,社交媒體的輿論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他走私的什麼啊?這麼大一筆錢。’ ‘我才不信喬治一個人就能乾出這麼大的走私大案!’ ‘背後肯定有人!’ ‘對,這麼大的走私不是他一個人能做到的!’ ‘那這筆錢肯定是現金,肯定還有一部分在三藩市!’ …… “不,俊彥,你有沒有發現你現在已經在想明天照著這份資料去查‘走私’了。” 李俊彥愣了愣。 “可喬治為什麼要給自己一槍呢?” “還有理查德為什麼會死?都涉及走私了,他怎麼過得如此窘迫?” “頭兒您是說,走私是欲蓋彌彰,是假的?” “資料這麼詳細,查一查就知道是不是假的了,所以明天我們兵分兩路,你去查走私,我去查三藩精衛。” “三藩精衛?” “我想知道,理查德自殺鑒定上所謂的精神病,到底是什麼病,為什麼不寫清楚。” ——確實,輿論的突然轉向讓人總覺得怪怪的。 這還是因為趙銀河手裡已經有了大量資料,站在一個比較高的視角所以覺得怪,但你要把視角換到吃瓜群眾,海關都下場了,那不是走私是什麼? “行,頭兒,明天,就明天,我隻要半天時間,就能搞清楚榮京京這份資料上的走私是不是真的存在。” “哦對了,另外再留意一件事。” “什麼事?” “嗯……”趙銀河沉吟片刻,“我也不知道你那些奇怪的朋友是不是能幫上忙啊,但通常來說,政府中人應該是沒有這種渠道的……我想你留意一下,內務府的人,是不是已經到三藩了。” (本章完) ----------------- 《我們仍未知道舊時代是如何毀滅的》 10、神州帝國第一憲法 神州是由真元皇帝建立的君主集權製國家,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皇帝是帝國的唯一統治者與守護者,必須承擔起照顧全體國民的責任。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帝國境內一切有形與無形之物皆歸皇帝所有,帝國子民天然就有效忠皇帝的權力與義務。 王命即法,有違王命,即非法。 - 11、唯一沒有軍隊的國家 嚴格意義上來說,神州是‘沒有’軍隊的國家,神州政府不設類似於‘國防部’的機構,帝國憲法規定,神州三軍完全,且僅效忠於天子本人,軍費開支由皇室內帑撥款,軍務由內務府衛戍司處理。 即,神州軍隊是屬於天子的私軍,與政府毫無關係。 政府會保留一些武裝執法機構,但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機構僅對自己轄區有執法權,離開轄區則需要當地執法機構配合。 - 12、最初的巨型企業 神州法律決定了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皇帝不僅擁有帝國境內的物質資產,也擁有所有人的生命與自由,如果皇帝犯法,則廢法。 雖然權力構成與組織架構不盡相同,但今天,我們一般稱呼這種國家為:巨型企業。 唯一不同的是,神州人默認皇帝擁有無限權力,但也得承擔無限責任。 因此,皇帝通常,不會親自插手國家的日常運轉。
二十六 內務府與皇企(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