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本質是什麼? 這是一個千百年來無數作家學者專家們都在研究思考的一個問題。同樣,也是千古歲月中,每一個具有自我思想的人或多或少都考慮過的問題。 有人說,人是上天的寵兒。有人說,人是世間的主宰。有人說,人是地球上的寄生蟲。有人說,人是地球這個大機體的一份子。也有人說,人是上帝在世間的代言。 這其中,從神學、物質學、倫理學等等角度都有闡述。但別人的終究是別人的。我們要做的是:我們自己要明白人到底是什麼!隻有這樣,在麵對生活,現實等種種問題和困難時,我們才能夠按照自己所理解的,所認知做出最符合自己心意的決策。所以,我個人覺得,作為人,作為擁有自我思維的獨立個體,我們需要搞清楚,自己搞清楚,人的本質。人是什麼?什麼是人? 我之前有接觸淺讀過道家,佛家,儒家以及當代科學的一些相關研究和論調。他們對於人是什麼有這自圓其說的理解和解釋。我曾迷茫的徘徊於其中。隻是最近幾年隨著經歷的逐漸豐富,我逐漸的有了自己的認知和理解。 人的本質,人的本質是什麼?在我看來,人的本質是“靈魂”,即思維能力。這是人區別於世間萬物的根本所以。全世界都對於這種能力統稱為“靈魂”。後文也以此稱謂。在道家,佛家以及西方其他的宗教文化中,都闡述一個問題,人是有靈魂的,靈魂不滅,則人不滅。西方宗教文化我了解的不多,但道家,佛家都有一套完整的自圓其說的理論體係,即,靈魂,輪回。在這個問題中我曾有這樣的疑問,如若靈魂輪回,那麼那個才是正真的我?是跳出輪回站在輪回盤前的我,還是輪回中的我?模棱兩可的回答是,都是我,卻又都不是我。這點,像極了佛家裡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也像極了道家思想中的道可道非常道。但仔細思考,卻又覺得合情合理。 人體是承載靈魂的主體。現代科學用物質來解釋這個問題。即人體是物質本身的一種不同的構造方式。就像拚積木一樣,本質上人體和其他物質組成的事物並無區別。隻是因為組成方式的差異而造就了淺顯區別。如果摒棄思維不談,人體和所謂的其他物質構成體並無本質區別。而正真產生區別的便是靈魂。用賦靈的角度來考慮和解釋,我們就能很直白的理解這其中的區別。這種感覺和畫龍點睛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這裡有個值得思考的點,我們的思維是按照既有算法運行的還是以另一種目前主流認知中的偶發性運行的。舉個例子,當下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本質是人類把及其多及其復雜的算法疊加在一起產生的。按照它目前的蛻變情況,都是在基於原始算法的情況下形成的。簡單的說,基礎算法是一,不管後麵怎麼迭代更新附加多少個零,但都不能忽略一存在的絕對性。人類目前的思維能力有沒有可能是被忽略或者隔絕了對於“一”這個源點的認知,從而產生了當下的主體認知思維。 扯遠了,回過頭繼續說個人對於人的本質的認知。在經歷了許多的事情後,逐漸搭建出了基礎的認知模型。人的肉體是無異於其他萬物的物質組成體,人的思維靈魂是基於肉體的基礎上產生的超脫於基礎物質構成世界的另一維度的產物。兩者的關係相輔相成,肉體潰敗後靈魂也會如無根之萍般隨之消散。靈魂潰散後肉體也會隨之腐爛。但換個角度的認知來看,不管是以肉體還是靈魂,最終都會如點點煙塵般回歸本源化為最初的形態存在於世間。亦如《超體》中一般,我已不在,我無處不在。 所以,當親人逝去後,有極大的可能他們會以另一種人類目前不懂的方式注視著你,愛著你,陪伴著你。 天上的星星是真的,蝴蝶也是真的,小鳥也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