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這個詞一出來,太過宏觀,通俗的講就是太大。所以幾乎能看到的內容大多都是擇其中一個節點去寫,並沒有幾個從全局出發統一概述的。 認知之所以難寫,其根本原因是個體差異,就如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樣的葉子一般,世界上也沒有完全經歷一摸一樣的人。所以,不管從哪個角度出發,寫認知就會出現不同聲音。 我對於認知的認知則是,存在即有道理,有道理即有價值,有價值即有意義。理解尊重每一個個人的行為和選擇,我覺得這才是認知的終極形態。有一句話說的很好,你接受不了隻是因為你見的太少。當你不能理解一個人的行為的時候,隻是因為你沒有聽過他的故事,沒有走過他走過的路,所以他的行為你理解不了。 當然,這種心態在麵對自我安慰問題的時候是一種積極的方法,在維護個人利益麵前一定要堅守原則。因為,你之所以有世間萬物,是因為世間萬物中有你。有的朋友對這句話可能覺得有點繞口。哎,不解釋,多琢磨。明白你就明白,不明白也就不明白。挺好。 說認知,在普通觀念中,認知就是對於一件事物的理解和認識深度。 現在,隨便兩個人隻要聊的深入一點,就是認知啊啥的。 啥叫認知?認知是啥?認知就是你在某一件事情上有足夠的成績,或者你的建議和意見讓一件事產生了超出預期的效果,這個時候你放心,所有人都會自己都覺得你認知高。其實呢?是不是運氣,是不是瞎貓撞到死耗子咱心理最清楚。 當然,前麵是玩笑話。接下來我們認真的探討一下認知的建立和提升。 認知,認就是認識,見識。見識有多種途徑來豐富,親身經歷,或者從別人那裡總結吸取,或者從書裡麵吸收。目前最低成本的提升認知方式就是讀史。從近代史讀到春秋,左轉。又從後往前讀。這個過程中你就會深刻的認知到很多東西。你會發現,同一種類型的事情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止一次的出現和試錯。接下來就是知的事情了,就像少婦一拍屁股就知道塌腰一樣,一個道理。當你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止一次的看過類似的故事,你在麵對同樣的問題時還會有無從下手的感覺麼?這就叫知。當經驗和手段足夠,也就是道和術都具備的時候你還會覺得很難麼? 順嘴說個故事,之前我在朋友圈發了一條說說,很簡單:第一性原則!結果朋友圈裡有這樣一句評論:被哪個姑娘傷害了?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內心深處有一個反思。我能理解對方的評論行為。但是我真正反思的是我的圈層。這是一個很致命的東西。在中國這個大地上,性這個詞有多少人會第一時間想到男女之間,然而性在詞海裡有多少種解釋和意義。 今晚小酌了幾杯,思維跳躍性太大。各位看官還請見諒。 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不能代表個人的觀點。隻希望在斑駁中與君在思想上有所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