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稱臣,不和親,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這句話的意思是,王朝建立後,天子去鎮守國門;王朝滅亡時,君王哪怕去殉國,也絕不會投降敵人。表達的是一種民族氣節、一種責任和擔當! 說起漢武帝,人們自然會想起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 其實,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頒布《罪己詔》的皇帝,這個罪己詔,對後世帝王的影響,是很大的。 罪己詔,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現問題、國家遭受天災、政權處於安危時,自省或檢討自己過失、過錯發生的一種口諭或文書。 而罪己詔的目的:就是皇帝檢討自責,回攬人心! 它通常是在三種情況下出現:一是君臣錯位,二是天災造成災難,三是政權危難之時。 用意都是自責,隻是情節輕重有別。 近代史學家夏增佑先生也評價道:武帝時,為中國極強之世,故古今稱雄主者,曰秦皇漢武。 並稱他是“百代帝王”,意思是,劉徹在世時的功績,不止於對當時朝代的影響,而是影響了後麵很多朝代。 漢武帝劉徹,重用衛青、霍去病等抗匈名將。數十萬大軍,在風沙中橫穿大漠,致使匈奴連連北退,霸氣外露,一掃西漢建立以來的頹廢態勢! 強兵猛將鎮守國門,那場麵和氣勢,那是何等地蕩氣回腸,激動人心! 但是,很少有人想起,在那個時代,漢武帝劉徹身邊,還有一個叫做桑弘羊的人,這個人,對戰爭的勝利,國家經濟的快速的發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當時,漢朝和北方邊疆匈奴之間的持續性戰爭不斷。 這個時候,正是桑弘羊在擔任大司農等職期間,主抓經濟發展和糧食生產,保證了財政供給,有效支援了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桑弘羊,河南洛陽人,西漢時期著名的政治家、經濟學家、漢武帝的高參,官至禦史大夫。 桑弘羊出身於商人家庭,十三歲時,就以精於心算入侍宮中。 我們都知道,商人的性格是敢拚敢贏,善於借雞生蛋,敢於闖蕩市場。 在市場上,他們是最善於借雞生蛋的一類人,也是最能展示他們膽識和魄力的商人之一。 他們敢於冒險,敢於承擔風險,敢於追求成功! 這種敢拚敢贏的性格特點,促使了他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更具優勢,能夠獲得更多的機會和收益。 先是,桑弘羊為治粟都尉,領大農,盡管天下鹽鐵(《資治通鑒》)。 最開始,桑弘羊擔任治粟都尉(掌管生產軍糧部門),兼任大農令,主要職責是:主抓全國的鹽鐵專營業務。 後來,桑弘羊在漢武帝大力支持下,先後推行算緡、告緡、鹽鐵官營、均輸、平準、幣製改革、酒榷等經濟政策。 這些政策的實施,規範的市場次序,提高了國家的財政收入 同時,桑弘羊同誌親力親為,組織六十萬人開墾荒地,保證了軍隊的糧食供給,為國家的防禦匈奴決策,提供了堅實的糧食基礎。 俗話說:生產力決定了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築! 這些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功,大幅度增加了漢武帝時期,國家的財政收入,為漢武帝繼續推行文治武功的壯麗事業,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經濟基礎! 後來,漢昭帝即位,桑弘羊任禦史大夫,和霍光、金日磾等兩位老同誌,共同作為輔政大臣。 一次,在國家召開的鹽鐵專項整治會議上,部分思想保守的老同誌,不淡定了,指責桑弘羊的鹽鐵官營和均輸、平準等政策,會導致“與民爭利”的後果,矛頭直指桑弘羊! 所謂“與民爭利”,意思是,和人民爭奪利益,不顧民生,隻顧自己的私利。 在漢武帝時期,有一個非常傳奇的人物——卜式,他從一位放羊的羊倌,最後升到了官至三公!(確實很厲害) 會放羊,就會做官!羊倌的意思是不隻是放牧羊群,治理老百姓也是如此。 大家看看卜式的攻擊桑弘羊的正當理由:說桑弘羊讓官吏參與市場買賣。 但是,大家好好想想:這事要是沒有漢武帝點頭,桑弘羊能下命令嗎? 今弘羊令吏坐市列肆,販物求利(《資治通鑒》?漢紀十二)。 卜式把這事情翻出來,說桑弘羊,但其實和指桑罵槐(武)一樣。 現在,卜式用這些事情來搞桑弘羊,那不就是打漢武帝的臉嗎? 我認為:官場半生磨一劍,智慧與貪婪的較量!漢武帝也是在卜式和桑弘羊這兩個人之間,做出一種權術的平衡! 會上,桑弘羊堅持己見,與意見相反的老同誌,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會後,桑弘羊也適當修改了酒類專賣為征稅,其他經濟政策和措施,仍然沿用不變。 洛陽花開映日紅,古城碧水映天藍。 夜幕下的洛陽,華燈初上,更顯出其神秘與魅力! 洛陽之美,千古傳承,天下文化名城。 洛陽是西漢一大商業都會,悠久的商業傳統,對洛陽的民俗,產生了巨大影響。 此外,洛陽人文薈萃,流傳有蘇秦刺股、佩六國相印等的傳說。 這樣的歷史文化環境,對桑弘羊的經濟思想,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小時候,桑弘羊就能夠幫助家庭,進行一些理財活動。 學而優則仕!從小到大,出相入將、封土拜爵的出仕立功的思想,牢牢占據著桑弘羊的頭腦。 後來,朝廷下詔書,提拔桑弘羊入宮,任侍中職位。從此以後,桑弘羊踏上了仕途的道路。 俗話說:近水樓臺,先得月!而長期在漢武帝身邊伴讀,使得桑弘羊與武帝之間,形成了親密默契的君臣關係。 這種親密和默契,為漢武帝的文治武功,國泰民安,增加了砝碼。 公園前120年,為了應對因對外戰爭,造成的財政虧空問題,武帝采納鄭當時的建議,下令實施鹽鐵官營政策,將原屬少府管轄的鹽鐵劃歸大農令,由國家壟斷鹽鐵的生產。 公園前115年,武帝提拔桑弘羊為大農丞,統管國家的會計事務。 公園前89年,漢軍出兵西域,再次攻破車師後,桑弘羊與田千秋大臣等聯名上書,建議漢武帝擴大輪臺屯田,加強輪臺、渠犁的屯田規模,以保障軍糧供給。 田千秋是一個眼睛裡容不得沙子,非常正直的人。 他認為朝廷的奸臣,應該罪該萬死,對他們的行為感到憤怒和不滿。 於是,他寫了一封信給漢武帝。信中,他詳細地陳述了那些奸臣的罪行,同時還提出了許多有關國家政治和治理的建議。 這封信深深地打動了漢武帝,使他決定對這些奸臣進行嚴懲,並采納了田千秋的建議。 漢武帝對田千秋印象極佳,認為他是個有才乾的人,於是就直接提拔他做了丞相。田千秋成為丞相之後,他的治理才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在特殊的時刻,選擇一個平庸的人作為丞相比選擇一個優秀的人更加合適,而田千秋恰好是最合適的人選。 田千秋的成功上位,除了他的運氣外,也離不開他為太子申冤的勇氣和決心。 然而,田千秋的光輝時刻並不長久。 他的改革雖然得到了人民的支持,但也遭到了來自皇帝的強烈反對。 漢武帝逐漸變得獨裁,對田千秋越來越不信任。最終,漢武帝讓田千秋下臺,將他貶為庶民。 輔政大臣中,金日磾早早的去世了,而田千秋不任事,大權主要在霍、桑、上官三人手中。 霍光深得漢武帝的信任,在昭帝繼位後地位尤為突出。 桑弘羊則在資歷、功勞等方麵優於霍光。 兩人存在權力之爭,在政見上也有所不同。 上官桀又與霍光有兒女親家,上官桀的兒子上官安,娶了霍光的長女為妻,換句話說:霍光是上官安的嶽父。 雖然是親家,但是,上官桀或許是考慮到桑弘羊在朝中根基深厚,也逐漸傾向聯合桑弘羊,大義滅親,對抗霍光。 始元五年六月,杜延年建議履行文帝時期政策,提倡節儉、對民寬和,霍光采納,詔令三輔、太常各舉“賢良”二人,各郡國察舉“文學”一人。 在會議上,從民間來的賢良文學與桑弘羊就包括鹽鐵等經濟政策在內的漢武帝的內外政策,展開了激烈論辯。 通過這次會議,霍光成功利用賢良文學批評和打擊了自己的政治對手,贏得了比較廣泛的輿論支持,經濟上也使得官營政策有所收縮,罷黜了郡國酒榷和關內鐵官。 公元前80年,上官桀等籌劃政變,由鄂邑長公主設宴邀請霍光,命埋伏的兵士將霍光殺掉,廢除漢昭帝,擁立燕王劉旦。 可以說,桑弘羊的主要作為都與漢武帝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有著密不可分的聯係。 武帝即位後,憑借西漢前期七十多年的積蓄,國家財政本來非常富裕,但由於武帝的“有為”,尤其耗費巨大的對外戰爭,兼之大興功業和救災,以及朝廷上下的奢靡,僅僅二十年後,國家財政就開始頻頻出現虧空。 在桑弘羊總管國家財政期間,為了徹底解決財政困難問題,桑弘羊製定或修訂、實施了諸如機構改革、鹽鐵官營、均輸平準、酒榷等一係列新的財經政策。 這些措施大幅度增加了政府的經濟收入,為武帝繼續推行文治武功事業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有效保障了抗擊匈奴戰爭的進行,從經濟上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統一,遏止了富商大賈和豪強兼並勢力的發展。 最初提出這個辦法的是禦史大夫張湯,元狩四年曾頒布了推行法令。 但由於當時的大農令顏異不贊成此事,所以未能認真貫徹執行。 公元前114年,桑弘羊出任大農丞一年後,在漢武帝的大力支持下,算緡告緡迅速在全國展開,尤其楊可所主持的告緡更是雷厲風行。 中等以上的工商業者紛紛破產,而政府的國庫則充實起來。 漢武帝在對匈奴的戰爭中取得勝利後,為了鞏固邊防,從根本上解決邊防軍的糧食供應問題,沿襲西漢前期的民屯政策,繼續大規模地執行漢文帝時晁錯提出的移民實邊策略。 為了進一步鞏固內地軍事要塞,武帝時又開發出軍屯。 在桑弘羊的謀劃和組織下,這次大規模的軍屯活動得到了圓滿成功。 多達六十萬人的屯田部隊,像開墾南泥灣的部隊一樣,一邊從事於農業生產,一邊肩負著邊塞保衛任務,為保證戰爭的最終勝利,作出了很大貢獻,同時,開發西北邊疆、減少軍費開支和鞏固邊防的重要作用。 因為這麼搞,山東獲得粟米600萬石,一年間太倉、甘泉倉爆滿,邊境倉庫也豐饒很多,同時還收獲布帛500萬匹(古代布帛和錢幣都算硬通貨),做到了民不加賦而朝廷開支充沛。 山東漕粟益歲六百萬石,一歲之中,太倉、甘泉倉滿,邊餘穀,諸物均輸,帛五百萬匹,民不益賦而天下用饒(《資治通鑒?第20卷漢紀十二》)。 雖然桑弘羊的措施,對恢復和發展經濟曾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也導致了貨幣輕重不一,幣值混亂的問題。 公元前113年,為了徹底整頓貨幣,漢武帝接受桑弘羊等人的建議,禁止郡國和民間鑄錢。 公元前117年,孔僅和東郭鹹陽就提出了一個實施鹽鐵官營的具體方案。 鹽的官營,采用募民煮鹽而官府專賣的做法;鐵的官營,則由官府徹底壟斷。 為了盡快搞錢,漢武帝還是很快批準了這一方案的! 在最初幾年裡,鹽鐵官營特別是鐵的鑄作曾取得明顯成效,但由於他們多選用商賈擔任鹽鐵官,所以不但執行的不徹底,還造成了嚴重的吏治混亂現象, 桑弘羊掌管財政大權後,增設大農部丞數十人對郡國鹽鐵官分別予以整頓,並增加了鹽鐵官的設置地區。 由於資金雄厚和人力充足,在鹽鐵官營全麵實施後,它們生產規模都迅速擴大起來。 官營鹽鐵業的規模化生產,無論其資金、設備和人員方麵,還是降低成本、實行標準化生產和工藝技術改進方麵,對於規模一般很小的私營鹽鐵業來說,都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和總結後,桑弘羊對大生產的優越性已經有了清醒的認識。 在二十多年後的鹽鐵會議上,桑弘羊為了捍衛鹽鐵官營政策,就指出官營鹽鐵業的大規模生產要優於私營鹽鐵業的小規模經營。 然而,由於官僚體製所不可避免的種種弊端,鹽鐵官營也存在一些比較嚴重的問題。 為了完成規定的任務,官營鐵器隻注重產量,所生產的鐵器多為應用很少的大農具,根本不適合農民使用。 不僅如此,官營鐵器還存在成本高、質量低、不準挑選、購買不便、強買強賣和強迫農民服役等問題。 更重要的是,官營鹽鐵的價格昂貴,許多貧民都根本買不起。 均輸法規定,凡郡國應向朝廷貢納的物品,均按照當地市價,折合成當地土特產品,上交給均輸官,由均輸官運往其他地區高價出售。 這種做法既可以避免商賈的中間盤剝,大大降低收購的成本,又可以免除郡國向朝廷輸送貢物人力和物力的浪費,同時還可以流通物資,並隨時調劑國家所需要的物品。 而朝廷不費分文即得到了各地的土特產品,並通過這些物品的轉運販賣獲得巨額的利潤。 公元前110年,由於官府自行買賣,互相競爭,從而導致物價,為了平抑物價上漲,桑弘羊在全國普遍推行均輸。 史載國家向急需糧食的地區調運糧食,而大農諸官則都向京城運送糧食,結果使山東漕運由漢初的數十萬石竟猛增到六百萬石。 同時,太倉和甘泉倉這兩個著名的國家糧庫都裝滿了糧食,邊郡糧庫也都有餘糧,通過均輸所直接獲得的贏餘有五百萬匹帛。 均輸法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弊端。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有些均輸官征收貢物,不是征收當地能夠生產的土特產品,而是征收當地沒有的物品。 大農諸官以各地均輸的物品和工官生產的車船、器具為後盾,當京城某種商品過分漲價時,就以平價向市場拋售,使其物價下降;反之,如果某種商品價格過低,就大量買進,促使物價回升。 桑弘羊實施平準法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穩定物價,但也有營利作用。它與均輸相輔相成,是控製市場、平抑物價政策的兩個不同側麵。 但同樣也出現了一些弊端。 一方麵,官府亂發號令,強迫收購各種物品,導致物價上漲,為商賈牟利創造了條件;另外,官吏直接從事貿易,也必然會出現營私舞弊、官商勾結甚至囤積居奇的現象。 這些措施的施行,增加了財政收入,特別是增加國家糧庫的儲存,僅僅是元封元年一年,國家糧庫即堆滿了糧食。 盡管如此,從總體上看,桑弘羊的理財措施仍可以說取得了巨大成功。 武帝對此也非常滿意,所以特別給桑弘羊賜爵為左庶長,黃金二百斤。 早在殷商時期,釀酒業就相當發達。到了西漢時期,隨著農業的恢復、發展和糧食的不斷積累,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釀酒業又有了新的發展,飲酒之風盛行,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由大農部丞負責監管和指導各個郡國的財經事務,改變以往對財經多頭管理的弊端,同時建立起從中央到地方的財經管理係統,為保障和推行新的財經政策做好人員上的準備。 在桑弘羊看來,農業並非財富的唯一源泉,工商業尤其商業同樣是財富的源泉,甚至提出工商業的發展還製約著農業發展,指出:工不出,則農用乏;商不出,則寶貨絕。 正因為強調工商富國,所以站在國家的立場,桑弘羊極力主張采取積極的財政調控政策,由國家積極介入工商業以增加經濟性收入。他所定製的各項經濟措施,都是這一思想的集中體現。 這些措施有力地打擊了富商大賈的勢力,減輕了人民負擔,同時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他主張對外貿易有兩個主要目的:通過對外貿易來控製外國,即盡可能向國外輸出多餘商品,以造成國外對國內商品的以來,從來導致其政治上的被動。 他認為,隻要嚴格控製出口,並大量輸出國內豐富的黃金和絲綢,就能從急需黃金和絲綢的敵國換取國內需要的商品。 不但可以削弱敵國,還可以保證國內市場的供應,同時,禁止鐵兵器的貿易,還可以使西域各國的軍隊難以與漢軍抗衡。 但到武帝後期,各項政策的弊端逐漸凸顯,到鹽鐵會議前,政策調整已十分必要,而他在鹽鐵會議上卻充當了反對調整的頑固派的角色,並在此後的政治鬥爭中自取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