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和光會館(1 / 1)

賈琛跟著吳王張霖一起走入和光會館,裡麵的大廳布置得像後世的教室,或者專題研討會的現場。   大廳中,屬於觀眾的座位區,設置著七排座椅,已經坐滿了一百來個儒生打扮的青年,穿著青衣直裰,目光灼灼地看向講壇方向。   大廳的最前麵設有一個講壇,上麵有三套桌椅,已經有一人坐在上麵,另外兩套空著。   現在正在講課的是一個須發皆白、態度儒雅的老者,他正在侃侃而談,闡述“君子慎獨”這個主題。   “……當今天下之亂象,皆因黨派紛爭不斷所致。為何朝堂之上會有黨派之爭,皆因‘慎獨’二字做得不夠好,若人人都能慎獨,不欺暗室、不欺暗影,不黨不私,朝堂之上必然是一派和光同塵的景象……”   吳王張霖沒有驚擾正在講課的老者,與賈琛站在大廳的最後側,小聲介紹道:   “本王創辦這和光會館,便是見朝堂上黨派過多,因此與一些當時大儒,朝堂上的忠貞之士,一通倡導‘不黨不私,和光同塵’之理念,我們每月會在此處會講一次。   “今日主講的原本是國子監祭酒李宗周老夫子。”   他指了指正在講課的老者,道:“這便是國子監祭酒、當世大儒李宗周老夫子,他是和光會館的主講之一,於理學、心學的研習最深,與國事、邊事也多有論及。   “等李夫子講完,便請賈潤貞也講一講,就講昨日與陛下談論時的那些。   “正好今日既有當世大儒,還有國子監中的俊秀學子,大家濟濟一堂,相互辯難,正可以讓理越辯越明呢。”   賈琛聽了一會這李夫子的講課,都是在闡述修身養德的大道理,主要的意思便是說,天下的局勢之所以會變壞,歸根結底就是天下人性變壞了,道德滑坡了。   在這個前提下,號召人人都“慎獨慎微”,謹修己德,從而達到天下大治的局麵。   從後世的眼光看,說著基本是正確的廢話。   不過他作為國子監祭酒,也就是國子監的校長,在這些國子監監生中還是有很大影響的。   而且他所有的闡述都是從孔孟之道出發,基於朱熹的“存天理、滅人欲”理念,又融合了王陽明之心學和“致良知”理念,旁征博引,入理入微。   大約過了兩刻鐘,李宗周老夫子的講課結束,得到了監生們的點頭稱贊。   隨後,吳王張霖走上講壇,朗聲道:“諸君,今日在原定的李祭酒會講之外,本王還有幸邀請到最近在遼東大捷中屢立奇功的賈琛、賈潤貞!”   聽到這個名字,講壇上的祭酒李宗周眼眸一亮,他已經聽說了內閣中為了這個賈潤貞吵架的事。   不過底下的國子監學生們卻是眼神茫然,他們從公開的京報中,從未看到過賈琛、賈潤貞的名號,朝廷的正式抵報和內閣的最新動態,他們自然不知曉。   而且還有些疑惑,這個“和光會館”的每月會講,都是延請朝堂上的文官或者當世大儒,怎麼今日找了一個沒聽過名號的武人?   “由於賈潤貞屢立奇功,”吳王張霖頓了頓,又道:“今日上午,內閣會議已經議過,得皇上和太上皇同意,將晉封賈潤貞為二等子爵!   “昨日賈潤貞在與皇上敘話時,陳述了平定遼東之策,得到皇上的認可。今日,我們就請賈潤貞講解遼東邊事,開拓學子們的視野。”   國子監的學生們聽到“二等子爵”這幾個字之後,頓時歡呼起來。   他們作為讀書人,雖然與武人們的晉升途徑有所不同,不過目標卻是一致的,那便是“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最終換得一個顯赫的官職爵位,便可以對得起列祖列宗。   這賈潤貞竟然能以武功獲封子爵,更難能可貴地是能夠同時得到皇上和太上皇的認可,不管他講的是什麼,這便是大家學習的楷模。   賈琛對於吳王這種趕鴨子上架的行為,一時摸不透他的意圖,是想擴大他的影響力?又或者是想讓他成為文官們攻擊的對象?   片刻之後,在眾人期待的眼神中,賈琛登上講壇。   賈琛微微笑道:“古語有雲,軍中之事,莫大於密。又雲,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昨日向陛下奏報的平定遼東之策,事關機密,恕琛不能在這裡闡述。”   聽到賈琛如此說,會館中的眾人眼神中都帶著失落的神色。   吳王張霖的臉上閃過一抹不屑,他已經從太監戴權那裡得知了昨日賈琛所奏的策略主要內容,雖然不全麵,不過聽起來也並沒有多少特別的內容。   與東閣大學士孫承宗、登萊巡撫袁可力倡導的多方聯動平遼之策並無太多不同。   不過此時以機密為理由不談論這些事,顯得自己與陛下關係親密,倒不失為自抬身份的一個好手段。   吳王張霖作為會館的主持者,笑道:“賈潤貞,既然不能闡述你的平遼之策,那我們便以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劉承宗、劉中堂的平遼之策為題進行辯議吧。”   他意味深長地看了看賈琛,緩緩道:“劉中堂的三方並進平遼之策可不是什麼機密,我大周朝堂人人皆知。而且,據本王所知,賈潤貞能在此次遼東大捷中崛起,與劉中堂的提攜不無關係。   “不知道賈潤貞如何看待他的平遼之策?”   賈琛瞥了吳王張霖一眼,已經基本確定了他今日的目的,就是要讓他出點醜。   賈琛的推測也沒有錯,吳王對他確實沒有太多好意。   現在賈琛在他心中有兩層身份,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第一層便是長公主的相好,與麵首無意,賈琛的封爵主要是憑借這層身份,不過這層身份並不可怕。   若是讓其他人知道,賈琛在朝堂的名譽便基本毀掉了,也不可能再有大的發展。   而賈琛的第二層身份,便是陛下賞識的邊軍將士,而且胸有韜略。   由於陛下一直儉樸、謹慎,靠著這層身份或許不能獲得很高的爵位,但這層身份卻很可怕。   甚至,就賈琛靠著平遼之策獲得陛下認可這個事本身,便讓吳王張霖感到嫉妒、不安。   吳王張霖與秦王張霆相爭幾年來,已經確定了雙方的基本盤,本質上便是文武之爭。   大周朝自立國以來,一直以文治為尊,可以說吳王先天處於優勢地位。   但近些年來,由於邊患越來越急,武事變得越來越重要,擅長兵事的人越來越被陛下看重。   東閣大學士劉承宗、登萊巡撫袁可力,都是靠著“知兵”、“長於兵事”而登上高位的。   這次遼東大捷中,又崛起了袁崇法、賈琛兩個武將。   袁崇法還好,而這賈琛靠著一次與皇上的敘話,便能做到簡在帝心,實數可怕。   更可怕的是,這樣的人,似乎先天會與秦王走得更近,成為自己走向大統的掣肘。   所以吳王張霖想要靠著今天這個機會,將賈琛“懂謀略的武將”身份削弱一些,隻留下賈琛的第一層身份——   長公主的麵首!   這一層身份就算現在不拆穿,不論任何時候拆穿,都可以讓賈琛的聲望瞬間跌落穀底。